于田县位于和田市东部,距和田市中心180公里。东经81°9′—82°51′,北纬35°14′—39°29ˊ′。东临民丰,北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沙雅县接壤,西与策勒县相毗邻,南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日吐县相接。南北长约466公里,东西宽30—120公里。全县国土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8万人(农业人口20.18万人),有维、汉、回、哈、柯、满等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2.13万人,占总人口的98.3%,汉族人口3562人,占1.68%,是一个以维吾尔族居民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辖13个乡、2个镇、3场、1个老城区办事处,174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木尕拉镇。被誉为“中国大芸之乡”、“中国胡杨之乡”、“中国大叶紫花苜蓿之乡”、“中国玉石之乡”、“中国探险旅游之乡”。地势南高北低,呈牛腿状。自南向北分为极高、高、中山带,低山丘陵带,山前戈壁、砾石平原带,冲洪积平原带,沙漠带。全县境内大小河流共11条,其中可利用河流5条,多年平均年总径流量8.554亿m3,地下水储存量为3186.84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6.7294亿m3。水域面积69540亩,其中宜养面积8770亩,现在利用养殖面积2600亩,主要养殖鱼类品种有:细磷鱼、白鱼、扁唇鱼;引进品种有:鲤、鲫、草、鲢、鳙、团头鲂等。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0.5万kw,可开发利用量5.28万kw,年可发电量34214万度,主要蕴藏在克里雅河中上游。主要植被有胡杨、怪柳、甘草、骆驼刺、罗布麻、苦豆子、花花柴、肉苁蓉等野生高等植物38科112属155种。主要野生动物有雪豹、藏羚、野牦牛、藏野驴、野骆驼、石貂、青羊、黄羊、旱獭、野猪、刺猬、雪鸡、野犀牛等201种。全县森林资源主要包括胡杨和红柳,总面积112.41万亩,天然胡杨林主要分布在克里雅河下游沿岸及干三角洲,红柳灌木林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西北部和沿河地段。人工林面积17.29万亩,约占耕地和居民点面积的30%。全县境内具有多种成矿的地质条件,由于勘测力度不够,矿产资源尚未查清,现发现的有20多处,其中有:阿勒玛斯玉石矿,产白玉和青白玉,计储量200余吨;拉依喀、阿羌和雨盖提等三个磁铁矿;普鲁煤矿属瘦煤2号,储量36.6万吨;阿羌石膏矿,英巴格七个盐湖。经济以农业、农牧相结合为主,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葵花、小茴香及甘草、大芸、麻黄、红花、紫草等多种名贵中药材。全县现有耕地404924亩(包括于田监狱),荒地269.72万亩,其中优质可垦荒地87万亩,宜林地51.5万亩,宜牧地131.2万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棉花为主,园艺业以葡萄、石榴、杏子为主,养殖业以牛、羊饲养为主,作为商品的农产品种类很多,不仅有棉花、葡萄干、杏干、毛皮,还有甘草、大芸、小茴香等名贵中药材以及面积可观的芦苇资源。商贸业快速发展。建有农贸市场、新华市场等大型购物场所,“十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87万元,增长2.94%,个体户总数达3593个,注册资金达3283.77万元。交通十分方便。315国道贯穿县境。县乡为柏油路,村村为柏油路和砂石路,柏油路全长1936公里。县乡村均通车,通车比重为92.2%,年客运周转量589.33人/千米。建有水库10座,桥涵62座,干砌卵石渠道63条,完成永久性水利工程353座。 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较快,医疗教学设备日益完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共有中学18所教职工1425人,学生9449人;有小学104所,教职工1490人,学生31572人;高中2所,教职工人,学生1380人;幼儿园、托儿所各1所;卫生医疗机构15所,拥有医务人员554人。文艺表演团体1个。县乡村均建有广播站、文化站、图书室。广播、电视覆盖率为100%。邮政、通讯蓬勃发展。年末全县城乡电话共有8432部,移动电话用户数3000余户,互联网用户250户,拥有各类技术人员3324人。于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古老的喀拉墩遗址,汉唐古“丝绸之路”和唐玄奘西域取经的众多古城重镇遗址,亚洲最年轻的火山、高原村寨、大漠圣泉、神母潭、沙漠村庄(道德之乡)、龙湖风景区和被称为“世界沙漠旅游景观之最”的达里雅博依等旅游圣地,居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古老淳朴,生活方式别具风格,形成了亟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新疆是个好地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8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