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 老舍散文鉴赏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
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选自1956年10月12日《文汇报》) [赏析] 成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字面之外还有一层意思,也就是古人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达这种意思,是我们在阅读时体味到的。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富有魅力吧!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它是作者的心声,它不是硬塞进去的,不是技巧,不是寓言之类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心灵中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流淌于笔端。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若是他没有那样一棵善良、美好的心灵,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
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所以,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歌尤其是这样。
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
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吧。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然而,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全篇不离养花,层次十分分明,或谈养花的爱好,或谈养花的辛苦,或谈养花的快乐,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有变化。
最后一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明确题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功夫,却又似乎不见功夫,自然天成,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生活是多么广阔》这首诗写于1941年,是何其芳在延安时期诗歌的代表作。
它视野开阔,是生活的赞歌。整首诗格调明朗开阔,富有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表现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
这是一首自由体诗,不注重压韵,以朴素流利的口语形成节奏。十行排比诗句联翩而下,有力地传达了热烈丰富的内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可喜。
这篇文章是一篇小学课文,现咱再读一遍,对于他的爱花的精神有了又一层理解,他爱花如命,还找到了一些养花的窍门,能得到送牛奶的同志赞美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无论自己腿多疼,对于那几百盆花,肯定是百般呵护。
老舍的散文有几个特点:通俗易懂,京味不散,透着一股幽默的风格。
大家知道,老舍是京味小说最著名的作家,它的京味不仅在小说中,而且也贯穿他所有的文章里,他是用最纯正的北京话来写散文的。在他散文的语言中,有很多词汇都是北京人生活中的口语,读来倍感亲切。偶尔也会掺进一些外语,像茶馆中还出现了“Happy new year” 老舍散文的结尾,能使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富含哲理,引人深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养花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巧妙地概括了全文,使文章有了一个升华”
老舍的散文,无丝毫做作之感,言简意赅,其味无穷。细致入微,幽默风趣。散文是离不开生活的细节描述,细节必然是从生活海洋中提炼筛选出来的,是作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结晶。好的细节在散文中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养花中的栽花、搬花、最后被墙砸死的花,这都是事实,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写下这样的文字。
《养花》—— 老舍散文鉴赏
chitang 发表于 2006-3-3 15:37:00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选自1956年10月12日《文汇报》)
[赏析]
成功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字面之外还有一层意思,也就是古人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达这种意思,是我们在阅读时体味到的。
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养花”,全篇也没有一处离开养花。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又听到作者另一个声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啊!”它简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赞歌,洋溢着对美的事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作家只字没有提到这个意思,可是每个字又都包含着这个意思。
这篇散文因为有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才会让人感到味之不尽,富有魅力吧!
这种弦外之音是打哪里来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传出来的,它是作者的心声,它不是硬塞进去的,不是技巧,不是寓言之类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心灵中没有的东西不可能流淌于笔端。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这般打心眼里热爱新生活,若是他没有那样一棵善良、美好的心灵,他是发不出这样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爱美好的东西了。他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难过;抢救风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他感到说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会感谢起花草来,因为它们给了他快乐……散文中流露出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颗美好的心。
所以,文学创作塑造的第一个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创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开给人看。以抒情为主的散文、诗歌尤其是这样。只有美丽的心才能唱出美丽的歌。艺术的修养离不开人格的修养。陆游说写诗的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意思吧。
《养花》写得非常自然、流畅,像是面对朋友随随便便讲出来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泻出来的,看不到一点刀斧痕迹。
然而,它又很讲究结构、讲究布局。全篇不离养花,层次十分分明,或谈养花的爱好,或谈养花的辛苦,或谈养花的快乐,或谈养花的忧伤……有对比,有变化。最后一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明确题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有功夫,却又似乎不见功夫,自然天成,这才是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降低要求,收获快乐
----读老舍先生《养花》有感
今天重读老舍先生的《养花》,已然有了另外的感受。
文中的很多段落都能看出老先生对养花的要求不高,而花却回馈给他更多的快乐。养花的过程中,他不计较花开得大小好坏,只要有花开,他就能满心是笑;他只养好种易活的花草,不在乎自己所种养的花是否出身名门;一次次腰酸腿痛热汗直流的劳动,他的感觉是“多么有意思啊!”;送牛奶的同志一句“好香”,他就能从心底里感到自豪。
细想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像老舍先生养花那样,适当降低点要求,那么……
其实,有时候,幸福、快乐真是那么容易得到-----你只要对生活适当降低点要求就行了。
吃的食物不是很像样的大餐,如果你吃了以后觉得这顿饭还合胃口,觉得自己的肚子还舒服,那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穿的衣服可能不够华丽时髦,可如果你想着只要整洁、大方、保暖就行,你就收获了满足,而知足者自然常乐。
住的房子可能有些小,但如果这样不但减少了你打扫房间的时间,还让你的家人因为空间小而关系更亲密,又为何不能发自肺腑的快乐呢?
没有小汽车开,出行是不够便捷,但这并不影响你通过其他方式到达目的地--------挤公交,打车,骑自行车,大不了用双脚前行。可能不够快,但可能你因此多了欣赏四周风景的机会;可能不方便,但是你永远不会让堵车这样的事给你本来就心急火燎的心里再添堵。你不用担心油价的飙升让自己心惊肉跳,不用在路上时刻得绷紧头脑中的弦以免担心闯红灯或撞着了什么东东。若运气好,你说不定还能获得一个“低碳践行着”或“环保主义者”的光荣称号。若能如此想,你会收获到多少快乐啊!而这,只需要你对生活少一点要求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无论在喜忧中,还是在笑泪时,我们都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感受到先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在那份因真诚的热爱而乐趣弥漫的生活中,我更能体会到的是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平和,简单,充满希望而又绝不强求。
而今,老舍先生早已故去,但他的“作品之花”依然在文学园地盛开着。没事常去看看,翻翻他的小说,读读他的话剧,在欣赏和熏陶中,给我们充斥着物欲的头脑里也安插些精神的花朵。若能如此,我们或许会活得和先生一样充满乐子呢!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文学家,他的作品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称赞和喜欢。在今天,我非常开心的读了他的一篇作品《养花》后深有感触。
首先,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这一点我和老舍先生的观点一致。在搬家以前,我家有个宽敞的院子。姥爷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草,我有时也帮姥爷给花浇水、施肥、锄草。我也并不计较这些花开得是大是小、是好是坏,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因为这些花之所以能够开放,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呀!
我家种的花虽多,却没有奇花异草。因为正如文中所说:“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看着一株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难过的事。”有一次,四姨夫拿来一株葡萄苗。虽然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奇花异草,但是要在大连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下把这株葡萄苗养活,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然,尽管我和姥爷轮流照管、精心地呵护它,但由于我们缺乏种植葡萄的经验,这株葡萄苗还是慢慢地枯萎死掉了。看着这株葡萄苗慢慢地死去,我心里很难过。这可不是因为我吃酸甜可口的大葡萄的梦想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而是因为这株葡萄苗也是一个生命,看着一个生命慢慢凋谢、枯萎,最后死去,我真是好难过、好难受。因此,我家只种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们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
要养活一株花草,必须要付出劳动。因为,“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有一次,姥爷有事外出,把一盆菊花交给我管理。由于我十分贪玩,把什么菊花、菊草的全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过了一个星期,我再去看那盆菊花:花盆里杂草丛生、叶片发蔫,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后来,经过精心调养,这盆菊花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经历了这场大劫,这株菊花虽没被我害死,却也害了个半残,元气大伤。从此,我再也不敢抛下花草不理了。
读了老舍先生的《养花》,我对老舍先生对花草深厚的感情十分敬佩。同时,我对
养花的乐趣也有了新的认识。正如文章中所写到的那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更多资料:
降低要求,收获快乐 ----读老舍先生《养花》有感 今天重读老舍先生的《养花》,已然有了另外的感受。
文中的很多段落都能看出老先生对养花的要求不高,而花却回馈给他更多的快乐。养花的过程中,他不计较花开得大小好坏,只要有花开,他就能满心是笑;他只养好种易活的花草,不在乎自己所种养的花是否出身名门;一次次腰酸腿痛热汗直流的劳动,他的感觉是“多么有意思啊!”;送牛奶的同志一句“好香”,他就能从心底里感到自豪。
细想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像老舍先生养花那样,适当降低点要求,那么…… 其实,有时候,幸福、快乐真是那么容易得到-----你只要对生活适当降低点要求就行了。 吃的食物不是很像样的大餐,如果你吃了以后觉得这顿饭还合胃口,觉得自己的肚子还舒服,那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穿的衣服可能不够华丽时髦,可如果你想着只要整洁、大方、保暖就行,你就收获了满足,而知足者自然常乐。 住的房子可能有些小,但如果这样不但减少了你打扫房间的时间,还让你的家人因为空间小而关系更亲密,又为何不能发自肺腑的快乐呢? 没有小汽车开,出行是不够便捷,但这并不影响你通过其他方式到达目的地--------挤公交,打车,骑自行车,大不了用双脚前行。
可能不够快,但可能你因此多了欣赏四周风景的机会;可能不方便,但是你永远不会让堵车这样的事给你本来就心急火燎的心里再添堵。你不用担心油价的飙升让自己心惊肉跳,不用在路上时刻得绷紧头脑中的弦以免担心闯红灯或撞着了什么东东。
若运气好,你说不定还能获得一个“低碳践行着”或“环保主义者”的光荣称号。若能如此想,你会收获到多少快乐啊!而这,只需要你对生活少一点要求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无论在喜忧中,还是在笑泪时,我们都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感受到先生对于生活的热爱。
在那份因真诚的热爱而乐趣弥漫的生活中,我更能体会到的是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平和,简单,充满希望而又绝不强求。 而今,老舍先生早已故去,但他的“作品之花”依然在文学园地盛开着。
没事常去看看,翻翻他的小说,读读他的话剧,在欣赏和熏陶中,给我们充斥着物欲的头脑里也安插些精神的花朵。若能如此,我们或许会活得和先生一样充满乐子呢。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全文: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作者写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写作特点】 1.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像对老朋友叙谈家常,读起来亲切、自然. 2.课文围绕中心,写得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前后照应运用自如.例如前面写到:“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后边写到,“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前面写:“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后面写“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这样写就使文章结构严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7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