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上课的情景总是差不多,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学生。然而,讲台上的老师与课桌后面的同学们往往很难步调一致:悟性高的同学会嫌老师啰嗦讲得慢;对于不擅长这门课的同学来说,听课如同听天书,更希望老师讲得慢点,解释得更细致一点。在传统课堂中,面对进度压力和动辄六七十人的班级规模,老师们往往也是有心无力,这种不同步基本上是“无解”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常常会做“白日梦”:要是老师身上有个调节按钮,讲的内容好理解,就按“快进”,遇上不会的问题再调回来反复看,这样的学习效果一定要好得多。另外,如果可以不必每天定时上课,而是按照自己的时间规划学习,那就更完美了。
其实,随着互联网、宽带的普及,曾经的“白日梦”已悄然成为了现实。
初识慕课
所谓慕课,就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英文首字母缩写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音译。在被称作“慕课年”的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吴恩达教授将自己的《机器学习》课程投放到线上,最终吸引了10万名学习者学习。在这里,只要学习者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内容可以反复观看,直到自己学会为止。课程结束之后,如果学生通过考试,还可以得到相应的证书。
看到了互联网学习的巨大潜力,吴恩达教授便和自己的同事达芙妮·科勒教授共同建立了线上学习平台——Coursera。根据该平台首页的宣传,目前Coursera平台已经同全球122所高校合作,为超过1400万名注册学员提供1065门免费课程。
将课程录制好放在网上供大家学习并非慕课的首创。前几年就出现了网络公开课的形式。哈佛大学的《公正》和《幸福》课程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公开课。但是,传统的公开课大多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下来,然后放到网上供大家观看。这种学习方式只包含了学习的最基础环节:听课,还是属于被动学习的范畴。
我们都有切身体验,如果仅仅是上课听讲,课下没有相应的练习,是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的。为了让线上学习更加主动高效,慕课学习平台做出了如下改变:
1.将授课视频切分成多个短视频,每个视频时间通常不超过15分钟,这样方便大家充分利用通勤等碎片时间学习。
2.想要真正掌握知识,仅仅听课可不行。为此,慕课不仅和真实上课一样会有课程作业,而且形式多样,不只是选择、判断题,还会有主观题。比如,就某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者自己录制视频等。此外,为了保证大家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大多数课程的作业可以多次提交。这样,当收到作业反馈后,为了自己获得更好的成绩,学员就会重新学习相关内容,再次提交作业。
3.课程论坛是另一个促进学习的平台。在这里,你将有机会同世界各地的修课同学进行交流。正因为和你共同修课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那就意味着,无论何时,你在论坛上发帖子求助,在世界某个地方总会有其他同学“醒着”并在学习同样的内容,从而能给你提供帮助。根据Coursera的统计,在课程论坛上提问收到回答的平均等待时间仅为15分钟。
换句话说,慕课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便有机会通过网络直接接受世界最好的教育,而且还是免费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慕课
慕课虽然是网络课程,但对于传统大学的教师来说,让学生学习慕课也对教学有所助益。教师可以将讲授的部分内容录制好,传到相关的慕课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X、Ucity)供大家课前学习。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教师重复劳动耗费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能把课堂时间留下来供大家讨论,从而激发新的想法。正如《希腊罗马名人传》的作者、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所说,“头脑并非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等待点燃的木头”。
从学生们的角度来看,慕课不仅让学习更轻松,还能够降低试错成本。年轻人都担心自己会入错行,因此每年高考之后选择专业时都会非常慎重。实际上,面对各种各样的专业,大多数考生其实并没掌握多少可用于选择的依据。在中学阶段,学生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高考上,个人兴趣被抑制,甚至体育锻炼也是能省就省。恶果之一就是严重的同质化,大家就像同一条标准生产线上的产品,可能质量上有区别,但是都是螺丝,连个螺母都没有。慕课的出现有望改善这一状况。由于慕课的课程大多数是各个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入门专业课,同学们完全有机会对自己的选择有更好的了解。对于那些想要跨专业的同学,慕课也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可能性。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慕课的出现有望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目前,世界各地的大学学费都在不断飙升,比如,美国的学费自1985年至2011年上涨了559%。近十几年来,中国大学学费的上涨也让许多寒门学子望而却步,即使勉强毕业,也导致一毕业就背上一笔沉重的债务负担。如果将来慕课中的学分能够获得大学的承认,那么学费将有望下降。此外,目前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放弃高考,选择直接出国读大学,慕课也将对他们有所帮助。比如,2014年11月,另一个著名的慕课平台edX宣布和大学合作,开设一系列大学先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生物、化学等。这不仅可以降低留学成本,还可以让留学生们提前感受国外的授课风格,以便尽快适应即将开始的海外留学生涯。
此外,慕课还能帮助整个社会更高效地找到“明日之星”。Coursera学习平台联合创始人达芙妮·科勒曾说:“天才遍布世界各地,或许下一个爱因斯坦或者乔布斯目前就住在非洲某个偏远的村子里,如果我们能为他们提供教育,他们将来就会提出足以改变世界的点子。”这并非仅是科勒教授的想象,慕课的出现确实已经让很多伯乐发现了千里马。来自蒙古国的中学生巴图诗蒙在麻省理工大学开设的《电路与电子学》慕课课程中取得了满分。学习过程中他还积极参与课程互动,比如录制视频为其他同学讲解课程难点以及课后问题等。此外,他还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发明了一种警报器,提醒在车道上玩耍的小朋友们有车来了。优异的成绩加上动手能力引起了麻省理工大学的重视,最终他收到了麻省理工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同样被慕课带到麻省理工大学的还有来自印度的阿莫尔·巴维。巴基斯坦青年塔哈·塔里克也是因为注册了一门《现代诗歌课程》而最终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正是因为具备这些优势,早在慕课诞生的2012年,就有媒体报道称:“传统大学将被慕课所取代。”但是,在达芙妮·科勒看来,“这轮热捧完全不合理,因为其基本假设是慕课将完全取代大学,我们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也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如同视频聊天无法取代与亲友围炉夜话、把酒言欢,慕课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校园。因为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合作精神,交流沟通,而这些内容目前是无法通过网络完成的。此外,慕课的目的并非只是把授课内容录制下来,以后放给新的同学观看,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把初步学习这种完全可以自学的内容放到课下,从而把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讨论问题,提供个性化反馈。
终身学习时代
除了这些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来思考一下我们如何应对未来的学习。
首先,终身学习将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连接的成本大幅下降,以“滴滴打车”“易到用车”等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按需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就是摒除了以往受雇于某一家企业的就业方式,而是自由职业者按照市场的需求随时提供自己的智力与体力。无论是工业、服务业,还是律师、医生这类需要专业技能的领域,企业都在逐渐削减固定雇员的比例。这是因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企业甚至可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布在网上,从众多解决方案中挑选出最佳的答案,固定雇员可以越来越少。对企业和社会来说,这大幅降低了成本,使得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服务,但对于职场中的个体来说,这种新兴的经济模式需要人们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更新已有知识。然而,回学校学习或者上一个补习班显然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很高。慕课的出现则有可能帮助我们在8小时的工作之外随时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斯里坎斯·哈里便是通过慕课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斯里坎斯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BA学位,毕业后做了8年项目经理。近年来,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他感到自己已经不再处于行业的最前沿了,通过一番搜索他发现了Coursera学习平台,随即注册了两个专项课程。正是这番学习经历让他引起了黑莓公司的注意,并最终进入了黑莓公司成为了一位软件系统工程师。不仅如此,在慕课上学到的知识也让他快速适应了新的工作,业务能力之强让他的同事和上司都非常意外。
其次,未来的学校教育势必对老师和学生都有更高的要求,远不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从老师的讲义到学生的笔记本,但没有人过脑子”。从老师的角度看,自身的定位将从千人一面的“传道者”逐渐过渡为因材施教的“点拨者”;对于学生来说,上学也不仅仅是每天按部就班根据别人的规划听课,而是在有了一定基础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行决定学习内容。
此外,慕课中的很多课程也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以及思辨。在这方面,台湾大学吕世浩老师在Coursera开设的《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作为非文史专业的历史入门课程,吕老师的历史授课方式非常新颖,强调思辨和角色代入。在这门课的第一讲,吕老师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句话中的“唧唧”是什么意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织布机的声音,这也是当年笔者语文课本上的解释。但吕老师立刻提出,如果唧唧是织布声的话,那下面那句“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就解释不通了。而且,如果这么解释,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难道是因为作者听到了织布的声音?当学生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接触到这类一流课程时,判断力也会随之提高,一些想在课堂上应付差事的教师可就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关”了。此外,慕课也提升了对学生们自主学习意识,这些优质内容就在网上,你学或不学,别人都会去学。
近10年来,我们每个人都亲眼见证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几乎渗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教育势必将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相信未来的教育不仅可以实现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还能促进教育平权,尽量缩小不同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影响。慕课仅仅是互联网学习革命的一个序幕,面对“终身学习”的美丽新时代,我们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张小萌
请到「后台-用户-个人资料」中填写个人说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6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