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方案: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主题班会) 倡导理性反对迷信 中世纪及其以前,迷信流行并不为怪。
奇怪的是资本主义时代科学发展,迷信依然存在。甚至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居然也相信一些荒唐不经的东西。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举过培根、牛顿、华莱士的例子。 他说,英国大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期盼人能“延年益寿,在某种程度上使人返老还童。
改形换貌,易身变体,创造新种,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他抱怨这种研究无人问津,他在他的自然史中开出了制造黄金和创造种种奇迹的煞有介事的丹方”。
他说,大科学家牛顿在晚年也颇热衷注释《约翰启示录》。 而且一些科学家如功勋卓著的动物学家兼植物学家华莱士迷恋于招魂术和降神术。
这种情况也许是由于当时科学还没有达到当代这样的水平。可也不是,当代科学如此发达,上穷碧落下黄泉,可以入太空上月球,可以入海底,甚至连人都能“克隆”,可迷信却仍然时有流行。
西方有,我们这里也不少见。算命看相生意兴旺;有病不求医,以香灰、塘水治病的事不少见。
更加荒唐的是,有些干部居然因为风水先生一句话就把好端端的新建楼房推倒重建。这些情况表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确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宣传无神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我们要坚决反对封建迷信。迷信不同于宗教,它不具有文化积累和一定的道德教化功能,尽管它也可能使用某些道德化的语言,但其目的不是道德教化而是宣传迷信。
迷信是一种具有短暂性、爆发性、群众性和流行性特点的思潮。它的兴起和蔓延容易搅乱人心,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科学与迷信又是对立的。科学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它不相信那些未经证实的荒唐不经的东西。
哥白尼以后,科学在对迷信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它通过揭示宇宙中一个又一个秘密,逐步破除人们心中的迷信。
科学打败了迷信,但迷信又变换形式与科学进行争夺战。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宇宙在任何时候都会为人类留下许多秘密。
迷信便利用任何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进行投机。它冒充科学。
而且迷信的载体是多样的变化不定的,只要有适宜的社会土壤和文化背景,就会陈渣泛起,以新的形态卷土重来。 在一些迷信活动中,以所谓振兴传统文化为旗帜,这当然是一种借口。
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于西方和印度文化,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处于主导地位。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化。
“子不语怪力乱神”,把神鬼有无问题搁置一边,从不张扬迷信。汉文帝是有为之君,文景之治算是中国历史的光彩一页。
可汉文帝热心鬼神之事,还是受到诟难。唐代李商隐的《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狠批了一下汉文帝。
至于占卜算命,的确是古已有之。《周易》是最古的占卜书,但以后逐步演变为一部具有丰富辩证法的哲学著作。
中国知识分子不少人对命运采取一种理性主义态度,不迷信卜卦算命。明代刘基的《司马季主问卜》中关于占卜的一段话,很具代表性:“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人的命运不是决定于乌龟壳和蓍草,而是决定于自己。
智者不惑,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态度。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传统,就应该发扬唯物主义传统、无神论传统、理性主义传统。
在反对迷信的斗争中需要科学与哲学的联盟。 既要进行科普教育又要进行无神论教育,特别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理性的思维方法。
所有的迷信者,不论文化层次如何、经历如何,从哲学上看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缺少理性思维,只相信感官,迷信“我看到,我亲眼看到”,而不问看到什么,如何看到。 实际上,迷信、迷信,因迷而信,因信而迷,越信越迷,越迷越信,迷他所信的,信他所迷的,以至难以理喻。
其实所谓看到是并没有真正看到。即使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迷信者,同样是迷信感官。
其实他并没有真正看到他所相信的东西,而是相信他看到的东西。古代希腊哲学家早就说过,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可我们当代有些迷信者连“最坏见证人”的感官都不要,非常轻易地相信人家的谎言。 凡无理性思维能力的人,都分不清什么是可能的和什么是不可能的。
他们不具有怀疑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他们信奉的是:也许、可能、万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世界是复杂的什么事都是可能的,等等。
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信仰,没有规律性观念,没有最起码的对平凡真理和普通常识的坚定认可,信奉“也许”“可能”,只要遇到一个小小的谎言就会入其圈套。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中,对一些科学家由于迷信经验,极端蔑视思维而陷入各种迷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恩格斯特别强调哲学的重要性,他说,“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处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所以,经验主义者蔑视辩证法便受到处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
活动目标要求: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花草树木对人类生存的作用,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珍爱花草树木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通过活动初步了解花草树木也需要呵护,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自然常识,建立生态意识,学会种植花草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知道花草树木的作用很大,必须爱护花草树木。教学难点: 自己能做到爱护花草树木,看到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能劝阻。
活动准备:1、课前组织学生查找关于花草树木作用的资料。2、学生人手一块用作写警示语的牌子。
3、多媒体教学课件。活动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引言: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组关于地球妈妈的图片。2、《热爱地球妈妈》音乐起,配相关风景图片,师生观看。
3、你觉得我们的地球妈妈美吗?学生自由回答。〔优美的风景片叩启了本课学习的快乐之门,绿色的草坪,迷人的丛林,五彩的花儿,美丽的地球妈妈,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地球的美丽,不知不觉进入了情境,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二、了解花草树木,引发情感。
1、多媒体播放诗歌《爱护花草树木》。2、问:听了诗歌,你知道是谁把地球妈妈打扮得这么漂亮?(板书:花草)3、师:花草树木的本领大着呢,不仅能把地球妈妈装扮得这样美丽,而且,它们还有其他许多作用呢,你知道花草树木还有哪些作用吗?说给大家听听。
4、师:看来,大家对花草树木了解得还真不少,知道吗?花草树木很想跟大家交朋友,看,它们都跑来作自我介绍了,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花、草、树自述)5、相信现在,你们的小脑袋里又增加了一些有关花草树木作用的知识,谁愿意先交流一下,你又知道了些什么?6、师:花草树木的作用真大,可以这么说,没有了花草树木,我们人类根本无法生存下去!同样,花草树木也离不开我们人类的保护,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爷爷和小树》的故事。
(1) 多媒体播放《爷爷和小树》的诗歌。(2)小朋友,听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先调动学生原有感知,说说花草树木的作用;接着用动画形式让花草树木作自我介绍,增长学生的知识;最后,欣赏优美的诗朗诵《爷爷和小树》,通过联系诗歌中两个“真好”,深刻理解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学生懂得花草树木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为下面导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境体验,参与实践。 活动一:帮帮小树1、师:是呀,我们和花草树木是相亲相爱,互相依存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草树木呢?(板书:别把 弄疼了)2、齐声朗读诗歌后半部分(多媒体出示)。3、师:你们都能做到爱护红花和绿草,保护棵棵小树苗吗?(1)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棵小树,瞧,这棵小树耷拉着脑袋,愁眉苦脸的……猜猜看,小树怎么了?(2)师:这棵小树真可怜,你能帮帮它吗?小组讨论,并回答。
(3)师:得到了你们的帮助,小树高兴地笑了。〔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很抽象,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帮助小树的具体情境,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爱花草树木,让“爱护”更直观、更形象。
〕 活动二:绿色队员在行动1、师: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有爱心,都愿意和花草树木交朋友。老师决定,在我们班成立专门保护花草树木的绿色小队。
2、师:老师带你们到校园里去看一看,有爱护花草树木的现象,我们就为他鼓掌;如果发现有人破坏花草树木,我们就大声喊停,并且说说他们错在哪儿。好,绿色小队的队员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3、多媒体播放图片,生辨析行为。
①折树枝 ②浇水 ③在草坪上踢球 ④扶好歪倒的警示牌 ⑤给小树绑绳子〔“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新课程强调品德教学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此环节,通过成立绿色小队,引领学生深入实践,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多媒体演示图片让学生边看边参与,学生像在校园里值勤,制止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保护校园绿化。
活动中,学生既辨析了行为,又尝到了当绿色队员爱护花草树木的快乐,加深了他们对行为要求的认识,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活动三:做护花小使者1、师:你们都是称职的绿色小队员,在校园里表现得非常出色!在校园外,你们还是绿色队员吗?2、多媒体创设公园鸟语花香的情境:星期天,阳光灿烂,公园里鸟语花香,来公园游玩的人很多。
这时,有一位游客看到公园里盛开的美丽的菊花,忍不住伸手去摘,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公园,刚好看到这一幕,绿色小队员们,你会怎么做呢?〔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做“护花小使者”, 真实、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十分顺畅地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 它愉悦了儿童的身心,放飞了儿童的情思,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全身心地感受,在自然和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自觉性。〕四、做宣传牌,落实行动。
1、师:绿色队员们说服了这位游客,可是,还有另外的游客会来摘花朵。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活动时间:2009年9月28日
参加人员: 班全体学生、班主任
活动地点: 班教室
活动设计:
一、活动题目: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活动主题:
文明礼仪 与你同行
三、活动目的:
拟通过此次主题班会使学生:
1、通过看录像、听录音、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3、转变思想观念,做遵守校纪校规的典范。
四、活动步骤: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开班会前,我们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作为班会的前期铺垫:搜集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等资料;调查争做文明学生的做法。
(2)、全班同学准备发言材料
(3)、环境布置(黑板、场地等)。
二、活动实施:
班主任主持会议:
(1) 开场白;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
(2) 宣布本次活动的主题;
(3) 班主任对开学一个月的班级工作做总体概括;
(4) 主题一:讲文明、懂礼貌
① 同学例举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
② 同学自查自身有无不文明的行为;
③ 展开讨论:如何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中专生;
④ 班主任进行主题总结。
(5) 主题二:遵守校纪校规,做爱校荣校的优秀中专生
① 班级同学之间进行自评与互评;
② 展开讨论:如何做一名优秀中专生;
③ 班主任进行主题总结。
(6) 班主任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
预期效果:通过此次班会,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有一个新的气象。彻底与不文明的现象说“byebye”,大家一起做讲文明懂礼貌的优秀中专生,并拟通过此次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增强班级荣誉感。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公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明确公民道德的生活实际内涵 班会难点:自觉提高道德认识水平 准备过程: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 2、师生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设计方案 3、成立班会筹备会 ① 组织班会材料②师生共制课件③评审筛选节目 4、主持人的挑选与班会教案的制定 实施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内容吗? (大家齐答):记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 主持人:非常好!但它们不是只需要我们口头上记住的字条, 而是需要我们去理解它的内涵,从而认真努力地按照这些道德 准则去做,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修养,不断完善自身的 素质,做一个合格的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同学们,你们 能做到吗? (大家齐答):能! 主持人:好,那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主题班会吧。 (大家鼓掌) 主持人说开场白 甲:一棵古老苍劲的大树,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后,本来 可以尽情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了,可是它没有这样 做,它仍然用它那宽大、浓厚的树冠为它的子子孙孙们洒下一 片绿阴,当第一场春雨来临时,一棵棵幼嫩的小草探出它的小 脑瓜,当雨过天晴后,那照耀万物生长的太阳将它的光辉洒向 大地时,那些小草们更加茁壮成长。
经过一次又一次雨水的滋 润,一次又一次阳光的照耀,数十年后,小草终于长成了参天 大树,为它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 没有辜负大树、雨水和大阳有期望,终于做出了让人赞叹的辉 煌成绩。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第二周做个文明小公民
活动目的:
培养
学生
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
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
.布置中队长组织各小队队员排练有关讲文明讲礼貌方面的节目。
2
.文明章若干个,光荣花若干朵。
活动过程
:
主持人:
“
争当文明小公民
”
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甲:同学们,当今社会是一个文明的社会,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德。
乙:我们少先队员更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名懂礼貌、有修
养的小公民。
甲:最近,党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加强社会主义公德教育提到一个相
当高的地位。我们少先队员更应该时时处处体现良好的道德风貌,做倡导新型社会公德的生
力军。
乙: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们看,这群森林里的小公民哪些地方没做好?
《小兔诊所》,队员们以开火车的形式发言。
甲:对呀,一个文明的公民首先应该懂得对人有礼貌。我们有的队员在实际生活中也不拘小
节,我行我素。你看,正好来了几位
……
(小品:《不要乱扔果皮》)
乙:如果你是香蕉树,你还有什么话要对那两位小同学说呢?(指名两名同学上场
)
一
学生
:
他们说的,
也是我们想对大家说的。
不过,
我们把想说的话编成了儿歌
《小小公民》
,
你们也来听听吧!
小小学生讲公德,爱家爱党爱祖国。
各位同学、老师:你们好!我是五年级五班的左文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绿化校园 保护校园环境”。
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在不经意间,柳芽咬碎了冬天的包裹,青草仰起了青青的脑袋,花瓣开启了温馨的心窗——春天,又一次来到我们身边。清晨,推开教室的窗户,阵阵香气扑面而来。
这是春风送来的花草芬芳,沁人心脾的味道中包含淡淡的泥土香。吮吸着这春的甘露,我们精神振奋,快乐无穷,充满了对 校园的喜爱之情。
但如果这时,一个空了的食品袋落在整洁的道路上,岂不是破坏了这美丽的校园环境?我们学校2000多个学生,一人扔一张纸,那这校园中美丽的草坪不就会被纸屑压得喘不过气来吗?你也许会说,有那么严重吗?不就是一点垃圾而已吗?我说有,有许多同学会把吃完的食品袋扔进下水道的排水缝里,眼不见心不烦。 但日积月累,碎屑就会像一堵墙一般把排水口堵的密不透风。
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吧?校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
校园即使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又是我们另一个家,是一个充满书香气味的天地。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这个美丽的校园,爱护校园中得一草一木。
很简单的动作,弯弯腰,把看到的纸屑捡起来,3秒钟都不到,挥挥手,把墙壁上的污迹擦干净,只要5秒钟。动动脚,绕开草坪多走点路,10秒钟就够了。
到那时,走到校园,你会被那迷人的风景所吸引。高大的现代化的教学楼前郁郁葱葱的树木,干净整洁的地面……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之下,你一定会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所以,一同加入“弯弯腰”活动中去吧,随手捡起每一片纸屑,擦净每一扇窗户,让我们携手共同创建七中绿色校园,这样,校园必将越来越美丽。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给一些资料,身为班长自己设计吧 中国人该不该过愚人节 伴随着三月的离去,又一个西方的节日同四月一块朝我们姗姗走来,这便是愚人节。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 ,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传统节日 ,当然如今也已经落户中国。 愚人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认为这一习俗源自印度的“诠俚节”该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节日这天 ,不分男女老幼 ,可以互开玩笑 、互相愚弄欺骗以换得娱乐。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
1564 年 ,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新的纪年方法——格里高历法 ,以一月一日为一年的开端 ,改变了过去以一 日作为新年开端的历法。 新历法推行过程中 ,各地有不少顽固保守分子仍沿袭旧历 ,拒绝更新,他们依旧在 四月一日这天互赠礼物 ,组织庆祝新年的活动。
对这种倒行逆施之举 ,拥护新法的人们大加嘲弄。他们在四 月一日这天给顽固派赠送假礼物 ,邀请他们参加假庆祝会,并把这些受愚弄的人称为“四月傻瓜”和“上钩 之鱼”。
以后 ,他们在这天互相愚弄 ,日久天长便成为一种风俗。该节在十八世纪流传到英国 ,后来又被英国移民带到美国 。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4月1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
参加色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
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 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
饭后,客人还可以从丸药盒里取食糖果。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
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猛然把钱包拽走。
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 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
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成莱昂(狮子)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说完了这些关于愚人节的闲闻趣事,接下来我想说的便是中国人该不该过自己的愚人节。以前每当一个节日尤其是一个从西方传播过来的节日来临之时,国人总要引发一段大讨论,比如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愚人节还有情人节……大抵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坚决反对,一种则是极力赞成。
反对者认为我泱泱中华,历史悠久而又地大物博五千年的人类文明何需去过你们”洋鬼子“的节日。过这些节日叫见识短浅;甚至叫背叛祖国。
另一方面,伴随着这些节日的侵入会腐蚀经济乃至颠覆政治,届时我们中国必将形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局面。再者说,中国自己的节日与文化则面临灭绝的危险,比如中国自己的情人节,如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都知道2月14日乃是向情人大献殷勤之日,而农历七月初七 却还少有人记起它的来历与意义。
支持者则认为,如今的世界本就是个开放的世界,我们的可以传播给别人,别人的也尽可归于我们。况且中国已经加入WTO, 这本身就意味着中国已经开始容入世界这个大家庭,对于区区几个节日大可不必看的太重。
现在的人们忙了也累了,平时不得休闲,多了几个节日也便多了几个增添快乐的机会。 而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也已经过的腻了,就连众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春节也已经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这种情况下,过几个外来的节日则更有了一份新鲜的感觉也真正使劳累的人们有了一份清闲。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上个世纪鲁迅先生就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那便是“拿来主义”,对于国外好的东西我们不拒绝但又不是照搬模式,我们要有所扬弃,要消化吸收。
只有在“扬”和“弃”上做好了文章,我们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节日如此,文化亦是如此,尤其是当代中国以及世界的大背景,闭门造车已经是最最愚蠢之举,但是另一方面,从最近几年南联盟到阿富汗再到现在还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我们也要看到威胁依然存在。
吸收的同时也要防止文化的同化与入侵。 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来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呢? 中国人该不该过愚人节? ★★★★★ 学生在线:中国人该不该过愚人节?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上个世纪鲁迅先生就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那便是“拿来主义”,对于国外好的东西我们不拒绝但又不是照搬模式,我们要有所扬弃,要消化吸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2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