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过来人的经验,高考填报志愿,我觉得还是学校为先,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专业。其实本科出来的学生,专业不是企业看重的第一标准,毕业院校才是竞争力所在。关于什么大数据助阵志愿填报,都是不实际的。大数据展示出来的东西,只是给全社会了解的一个宏观数据,和单个家庭是没啥联系的。所以填报高考志愿,一定不要依赖大数据或借鉴大数据。大学四年不长也不短,不要把自己四年的青春搭在一个苦涩而乏味的专业上,要追寻内心的想法,好好过完这四年的大学美好时光。
二、填报志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高考填报志愿的最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是“确保录取”,这一点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必须清楚和明确。考生经过12年漫长而艰辛的学习,通过高考的拼搏,学生和家长都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必须一次成功,然而现实情况是经常被忽视。首要是确保录取的原则,要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在分数上要留有余地,不要太冒险,不要抢最后1分。在合理的范围内,把握好“梯度”的技巧方法,安排恰当的保底志愿或双保底志愿,保底志愿宁肯稍为保守一些,也不要过于冒险最终造成高分落榜或高分低就。其次是要有风险意识。高考填报志愿是一个典型的的决策选择过程,是决策就会有风险,完美的志愿填报是不存在的。最后是掌握科学的方法手段,即“知己知彼”。云南省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已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绩,也能计算出准确名次,通过学科特长理解或兴趣测试对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有所了解,所以在“知己”方面绝对占优势。由于信息极不对称,考生对高校和专业的了解会相对很少,更了解不到的是今年会有多少考生填报你想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你对他们的考分是否有优势?因此客观存在事实是,在填报志愿时往往是“知己不知彼”。也就是说在填报志愿时多少还要有些运气成分,这也是高校录取大小年存在的原因。为更好在“知彼”方面有所作为,考生和家长应系统地获取高校和专业等的信息。本书的第二和第三章从报考的角度对这些方面做了专门论述,请家长们认真阅读。在填报志愿实际操作时,编者推荐的的基本方法是:一是“高校优先的原则填报志愿”的方法;二是“专业优先的原则填报志愿”的方法。三、志愿填报前的思考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个工作,考生和家长需要做充足的准备。高考志愿是自己对未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规划,考生应该明确有关自身的一些问题,例如:我的自身特性是什么?我最向往哪些大学?我最想去哪个城市?我最想上什么专业?等等。同时要思考一下大学毕业时想做什么或能做什么,出国?考研?就业?从事什么行业?这就需要充分去研究认识自己和研究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在知己知彼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分数用足用好以降低人生风险。自身特性应该包括:个人基本实力(高考分数)、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身体条件、个人资源储备(各种社会关系、资金等)等几个方面。高校和专业选择的建议:第一、选择与自己学业成绩相适应量级的高校和专业,偏差太大的话,大学四年要么太吃力要么吃不饱,严重时会影响心态。第二、志愿表一定要有高保底的学校和专业。第三、所选学校和专业是喜欢或能接受的,至少是不反感的。第四、将预填志愿表向家长老师或专业人士咨询,并作必要调整。第五、慎重对待“专业服从院校调剂”,同时应该标明态度。考生填报志愿时还要把以下几个问题弄清楚。第一,自己的分数能上什么批次的学校和专业,是名校的好专业,还是名校的一般专业,或是一般学校的好专业?第二,分数高的学校未必都是适合你的学校,分数高的专业未必就适合你,好学校之中也有你不适合的专业,分数较低的学校也可能有不少优势专业适合你。第三,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是相对而言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敢于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考生填写志愿时建议:对于院校,将能考上作为第一位考虑;对于专业,将个人兴趣、能力、性格、资源等作为第一位考虑。这样考虑的结果就是,大多数的考生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自己爱好的专业。根据多年了解,大多数的考生对各个专业并非非常了解,很多只是从专业名字上去想象,或者从媒体上得来的部分认识,很难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当然也建议大多数考生尽量填满6个专业志愿并服从专业志愿调剂。如果不服从调剂,在分数没有绝对竞争力的情况下,风险是比较大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