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隋朝工匠李春在公元605-611年间设计监 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式石拱桥。
工匠李春生活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一公元618年),由他所主持建造的赵州桥,矗立在河北赵县南的汶河上,至今已有1 300多年,仍完好无损,驰名中外。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因处在赵州城南,故又称赵州桥。在赵州城西清水河上,金朝时还修了一座永通桥,比安济桥小,于是当地人就称安济桥为大石桥,永通桥为小石桥。
关于赵州桥的修建情况,在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中书令张嘉贞曾撰写一篇《石桥铭序》。他说:“制造奇特,人不如其所为。” “两涯嵌四穴,盖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洪水)而固护焉。非夫深智远虑,莫能创是。”“目所觏者,工所难者,比于是者,莫之于京(高大)。
”从这些赞叹语中可知,赵州桥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是一座造型奇特,设计新颖,富于创新精神的为桥。赵州桥是一座单孔圆弧形石拱桥。全桥长50。 82米,宽9。6米,南北向,由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净跨径37。 35米。跨径大而弧形平,至今仍是我国跨径最大的石拱桥之一,在世界上也是跨径最大的石拱桥。
赵州桥不仅以跨径大著称,奇特之处是桥的拱肩敞开,在大石拱的两端,各建两个小拱,靠桥堍的两个小拱,净跨径3。 81米,近桥中央的两个小拱,净跨径2。 85米,这就是张嘉贞文中所说的“两涯嵌四穴”。这一精巧的设计,减轻了大桥的载重量,在遇到大洪水时,小拱也可以过水,减小了水流对大桥的冲击力,也就是张嘉贞文中所说的能起到“以杀怒水之荡突,虽怀山而固护焉”的作用。
这种奇妙的构思,在世界桥梁史上,也是一项极其伟大的成就。这种拱肩加拱的“敞肩拱”桥型,是李春的首创,后来在欧洲也出现了这种桥型,但比赵州桥要晚1 200多年。桥两侧的栏杆华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飞龙走兽,盘曲缠绕,张牙舞爪,跌宕多姿。由于桥身外观线条柔和,看上去宏伟美观、稳固,寓雄伟于秀逸之中,颇有巧夺天工之妙。
宋人杜德源有诗赞云:“驾石飞荣尽一虹,苍龙惊蜜;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8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