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10月23日是晚秋。八月是初秋,十月中旬就叫晚秋了,十月末就是初冬了。10月23日,已经到了霜降节气,再有半个月就是立冬了。根据24节气来说,到了立冬节气,就代表冬季到了,进入冬季,秋季就过去了,所以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是晚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深秋。
相关信息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高于22℃时期为夏季,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
晚秋指是农历九月1号到农历九月30号。
有的叶子已经黄了,有的仍旧碧绿,有的却红得好看,多么美丽的一片晚秋景色。立秋后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说法。所以相比较还是中秋好。
初秋,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气象变化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民谚:“大暑小暑不算暑,立秋处暑正当暑。”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热与凉的分水岭并不是在夏秋之交。所以,想要立秋后就马上凉爽还是为时尚早。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
现划分四季常按“候平均气温法”划分,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22℃之间算入秋。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候平均气温”的地区。
立秋意味着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变化明显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秋天三个月分别叫:初秋、中秋、晚秋。初秋是秋季的第一个月,又叫做孟秋,一般是农历七月。中秋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因此成为中秋。晚秋是秋季的末期,一般指的是农历九月。
早秋就意味着要进入秋天了,不仅要及时增添衣物,还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早秋一般早上和晚上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中午的时候有点热,注意增减衣物。早秋的饮食要清淡,饮用一些比较容易消化、富营养多的食物最好。
中秋节吃月饼,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当中秋节时,大家都会从外地赶回家陪伴家人。中秋这个阶段天气已经有点凉了,出门时要穿个厚外套,此时是最容易感冒的阶段,一定要记得多喝温水,吃一些水果,给身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晚秋已经有些冷了,需要穿薄薄的毛衣,一般秋天都比较干燥,最好养成每天八杯水的好习惯。晚秋意味着要进入寒冷的冬天,此时可以吃一些温热食物来滋补身体,不过,秋天很容易长胖,要注意食物的摄入量。
1、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2、“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3、秋季的末期。指农历九月。 《南史·刘之遴传》:“兼晚秋晷促,机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披括。” 宋 秦观 《宿金山》诗:“我来仍值风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 陈伯吹 《小珍看蛟去》:“山上山下的树,有的叶子已经黄了,有的仍旧碧绿,有的却红得好看,多么美丽的一片晚秋景色。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以上就是关于晚秋是几月,几月是晚秋的全部内容,以及晚秋是几月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