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黑凤头鹦鹉:别名红尾黑巴丹_红尾黑巴旦,为鹦形目、凤头鹦鹉科、黑凤头鹦鹉属鸟类,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各地,包括昆士兰的东部及北部和其邻近的小岛、新南韦尔斯的北部有少量的分布、北省的北部及南部、南澳大利亚的北部及西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与西部。栖息于靠近水源较近的草原、茂密的热带森林、树木繁茂的相思树和桉树地区。1790年命名,共5个亚种。北方的族群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通常在较潮湿的季节(约11-4月)会往内陆迁移,南方的族群则是依食物充足与否而有迁徙的行为。
因雄鸟尾部的一片鲜红色羽毛而得名。头顶拥有长的黑色羽冠,从前额开始,覆盖了大部分的头顶部。寿命可达50年以上,是典型的攀禽,平时生活在树上,偶尔到地面上活动,为群居鸟类。
红尾黑凤头鹦鹉形态特征 >
头体长50-68cm,重600-900g。鸟喙深灰色。尾部为桔黄色羽毛。雌鸟体型略小,有黑褐色的羽毛,头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许多美丽的黄色或桔黄色斑点与横纹。
红尾黑凤头鹦鹉生活习性 >
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一小群聚集活动,但有时也会大量聚集数百只,常和白尾黑凤头鹦鹉与黄尾黑凤头鹦鹉相遇,但不会聚集在一块,在森林区时只在树上觅食,喝水时才会到地面上。生性吵杂,傍晚入夜时分常大叫,特别是在有月光的夜晚,有时与葵花凤头鹦鹉一起在农作物园区花生田与玉米田内觅食,偶尔会造成严重的农业损失。
红尾黑凤头鹦鹉饲养方法 >
需要大的鸟舍,过小的笼子或笼舍会使它们沮丧与失去活力,对于过于潮湿与寒冷的环境敏感,提供新鲜树枝供其啃咬。人工繁殖鸟非常少,在国际上的繁殖业者与鹦鹉养殖皆很少见,新引进的红尾黑凤头鹦鹉在适应环境后会非常健壮,刚开始的饮食改变可能导致一时的饮食适应不良。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也会食用水果、坚果、花朵、昆虫。
红尾黑凤头鹦鹉雌雄分辨 >
两性异形,可轻易的由外表判断性别。雌鸟体型略小,尾羽会呈条状分明的桔色,与雄鸟尾部是一片鲜红色不同,尾巴下部是精细的黄色。雌鸟的喙部是肉色。幼鸟与雌鸟相似,亚成鸟翅膀下也会有黄色羽毛,背后有不同程度的黄色斑点,胸部有黄色羽毛分布。
红尾黑凤头鹦鹉繁殖方式 >
繁殖期因地方而不同,在澳大利亚西南部一般从5-9月,其他地区通常从12-2月。选择大树的洞筑巢,同一个树洞可连续用数年,巢具有1-2米的深度,直径在25-50cm,洞巢底部往往垫满了小木屑。一窝通常1枚卵,偶尔2枚,孵化期约28天,只由雌鸟孵蛋,如果2枚卵皆孵出,较晚孵出的幼鸟常被亲鸟忽略而死亡,幼鸟孵出后,雌鸟会待在巢中3个星期,雄鸟一天会喂食雌鸟2次,雏鸟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