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额鹦鹉:别名黄冠鹦鹉,为鹦形目、鹦鹉科、长尾鹦鹉属鸟类,原产于大洋洲新西兰特有鸟类,分布于新西兰北部、南部、奥兰岛、斯图尔特岛,查塔姆岛已不常见,只有在岛的深处才能寻找到其踪影。野生于森林、灌丛地区,偶尔也会前往果园和农耕区。1820年命名,共2个亚种。典型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
他们大多一整年都会待在筑巢地点的树木附近,戒心并不重,可以在有限的距离内接近。
黄额鹦鹉形态特征 >
体长23-28cm,重95g左右。鸟体绿色,胸部、腹部、翅膀内侧覆羽均为黄绿色。前额有一小块红色延伸到眼睛附近。头顶为金黄色,背后下方两侧均带有红羽。翅膀飞形羽外侧为蓝紫色。鸟喙为浅蓝灰色,尖端黑色。虹膜浅或红棕色。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叫声和红额鹦鹉十分类似。
黄额鹦鹉生活习性 >
在野外自然界中没有大的种群,以极少的家庭式成员在一起生活。喜欢在森林密处高高的枝叶上聚集,有时栖息在树洞里,互相擦洗羽毛。在繁殖季,大多成对或是组成小群体于树木最外侧的枝干上活动。因为要提防小型的掠食者,所以他们比较不常到地面活动。在无天敌的岛上,也会到地面上来觅食。
黄额鹦鹉饲养方法 >
野生情况下,以昆虫、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为食。人工养殖需要大型木箱,另外要有一块空地提供给亲鸟作为活动空间。人工喂养不是很困难,一些混合的植物种子、苹果、梨、葡萄都可以作为它们的食物。
黄额鹦鹉雌雄分辨 >
雌鸟体型略小,头部和鸟喙也略显狭窄,雌鸟和幼鸟相比雄鸟颜色略浅。幼鸟前额的斑纹颜色较深。
黄额鹦鹉繁殖方式 >
常在有苔藓的地面上用羽自毛、杂草絮窝。每次产卵5-9枚,亲鸟喂养期为20天左右。小鸟出壳后要将雄鸟和幼度鸟分开,雄鸟有杀抄子百行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