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垂鹤鸵:别名南鹤鸵_双垂食火鸡,为鸵形目、鹤鸵科、鹤鸵属鸟类,原产于大洋洲澳大利亚、亚洲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栖息于海拔1100m以下的热带雨林,远离人烟的地区,偶尔也会出现在桉树林,稀树草原,棕榈灌木丛和森林沼泽地中。1758年命名,无亚种。
体型高大,鸣声粗如闷雷。善奔跑和跳跃,性机警、凶猛,具有较强攻击性,常用锐利的内趾爪攻击敌人。头部裸露,长着高大而侧扁的呈半扇状的骨角质头冠,被称为骨冕角,像一顶头盔保护着光秃的头部,其实是声波接收器官。
双垂鹤鸵形态特征 >
头体长100-170cm,重30-60kg。它们的双翼比鸵鸟和美洲鸵鸟的更早退化,不能飞。头部蓝色,喉部有一个或两个红色垂肉,羽衣黑色,具腿长,强健有力,有尖锐的爪。3趾,其中内趾具一长而锋利的爪,用于防御。长脖子大部分裸出,喉下有二个鲜红色的肉垂,垂肉的颜色会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体被亮黑色羽毛质地粗糙,且有些羽毛尖端特化成长长的发状细丝。
双垂鹤鸵生活习性 >
常成对或独栖在密林中,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和活动通道。鹤鸵畏惧日光,常常早晨和傍晚外出觅食。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穿透林木,它能够发出比其他鸟类都要低频率的叫声,头顶上的角质盔就是这种次声波的接收器。
双垂鹤鸵饲养方法 >
食果性,主要以它们所居住的森林中的树冠物种为食。因为这些鸟不能飞,所以它们必须依靠找到掉在地上的果实。食物随季节而变化,主要食物是浆果,有时也吃昆虫、小鱼、鸟及鼠类。
双垂鹤鸵雌雄分辨 >
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鹤鸵体形稍大于雄鹤鸵,头颈部颜色较明亮,前颈的2个肉垂亦较大,角质冠也较高。
双垂鹤鸵繁殖方式 >
繁殖季节在澳洲的冬季,通常在6-9月产卵,此时水果最丰富。此时,雌鹤鸵和数只雄鹤鸵交配,并把卵分别产在各雄鹤鸵的巢中。巢位于树下落叶层上,浅凹状巢,内衬草和落叶。巢高约25cm,直径70cm。通常在每巢产大约卵3-6枚,通常4枚,卵呈鲜绿色,长13厘米。在产卵之后,所有对卵和雏鸟的照顾都由雄性单独完成,雄鹤鸵会占据一片植被,持续47-61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