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蜂蜜总是金黄色的粘稠液体,但有时候家里买的蜂蜜,一段时间后拿出来,就变成了不同的样子:颜色变得苍白、发白,蜂蜜从液态变成了结晶状的凝脂或半结晶状的沉淀状态,液态看着不好看,吃起来也方便。
很多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不放心,尤其是里面的晶体颗粒或者沉淀物,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加了白糖造成的。那么,蜂蜜性状的变化是变质还是掺假?这样的蜂蜜还能吃吗?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蜂蜜结晶是正常情况,变色、结晶、沉淀都与这种情况有关。
在蜂蜜的营养成分中,葡萄糖和果糖是主要的。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会沉淀形成晶体,这是正常的物理现象。结晶蜂蜜仍然可以安全食用。如果不喜欢结晶蜜的味道或者觉得吃起来不方便,可以选择用40C左右的温水冲泡结晶蜜,虽然外观变了,味道还是甜的。
也有很多人就是喜欢这种结晶的味道。结晶后的蜂蜜颗粒像凝结的脂肪一样细腻,入口即化,尤其是特别容易结晶的蜂蜜,如黄荆椴树蜜。结晶后外观洁白如玉,口感细腻柔软,有点像冰淇淋的味道。但是由于蜂蜜品种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蜂蜜都容易结晶,这是正常的特殊情况。
一般认为蜂蜜中葡萄糖含量越高,越容易结晶。然而,一系列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也会影响蜂蜜的结晶,这也会导致蜂蜜没有结晶从而容易结晶,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商家掺杂、造假,所以在购买时需要仔细辨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