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绝对不能把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唯一选择。
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治疗所有的疾病,也不可能任何疾病都能完全靠药物来治疗,需要配合饮食、生活、运动来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许多药物的使用,只是减轻疾病的症状,真正根治疾病还需要自身抵抗疾病的免疫力的提高。
因而,患者需要有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的饮食、愉悦的精神生活,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否则将会降低药物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更为重要。
其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能产生好、坏的作用,因而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了解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良反应是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的程度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响。 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药物不良反应,而盲目不服药或减少剂量,这样只会延误治疗,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也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
例如:盲目减少抗菌药物剂量,药物不能达到发挥疗效的剂量,不但不能发挥杀菌作用,而小剂量的药物又可以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严重后果。 其三,服用药物时,一定要遵从医师或药物说明书告知的预防不良反应措施,没有经医师的同意,绝对不可自行增加服用剂量,并请教医师,服用的处方药之间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间,是否会产生交互作用,甚至可进一步询问医师,处方药和酒精、食物一起服用时,是否会产生交互作用。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在用药后数个月、数年后发生,或是在药物疗程结束后才发生,但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可预期的。有些副作用是安全的,但有些是危险的警讯,遇到此情形时,必须立刻停药,和医师讨论,并及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的特性、服用药物的方法以及个体特异反应有密切关系。
从病人角度讲,正确合理地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中药不良反应,在整个药物不良反应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达39。
48%。因此,安全用药首先要走出用药误区,破除“中药取于自然界,没有毒副作用,吃多了也不要紧中草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新药、补药、贵药、进口药就是好药”等错误观念。
第二,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遵从医嘱,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切不可认为“用药时间长,保险系数就大”。
新生儿、婴儿禁用吗啡类药物,中药罂粟壳、含阿片的复方甘草片可致毒性反应,口服罂粟壳可致婴儿中毒性呼吸衰竭;复方甘草片、甘草合剂等虽已列为非处方中成药,但已有口服引起急性中毒的报告。 第三,对处方上注明的药物特殊用法要认真对待,不能随意改变。
如乌头类药富含多种有毒生物碱,人汤剂宜先煎30〜60分钟,以减低毒性;薄荷、肉桂等含有挥发油的药需后下;外用药切勿内胀,内服药与外用药不能混用。第四,中药按配伍原则分为君、臣、佐、使,它们之间存在着协同或制约作用。
如黑锡丹中用苦寒之药川楝子,是制约诸温阳药燥烈之性,不可随意去之;麻黄汤中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而用麻黄根代替则作用截然相反,麻黄根有止汗作用。“同名异物”的药物也不能随便代替,如广豆根与北豆根毒性不同;大黄因产地不同成分会有差异;茵陈因生长期不同其药效则大相径庭。
此外,尚需注意的事项还有:用药要检査药物是否发霉、变质、变味;不要轻信偏方、验方、秘方,应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注意自己有无药物过敏史,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就医。
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为了保证人民健康,我国非处方药的包装标签、使用说明书中标注了警示语,明确规定药物的使用时间、疗程,并强调指出“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向医师咨询”,因此过期的药不能服用.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没病经常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中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据上述分析,B的说法正确.故选:B。
中药的确使用广,药效佳,但在使用过程中,要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在使用中药时也要有所讲究。 平和质: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
在体质调治上就要注意保养,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坚持锻炼。 气虚质: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发病倾向为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或虚劳等病。体质调治要培补元气,补气健脾。
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由于气之根在肾,因此可酌加菟丝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再参以紫河车、燕窝等血肉有情之品,充养身中形质,气味同补。
偏肺气虚者,常反复出现咳嗽、哮喘等病变,因此,其调体应与治病并举,方取玉屏风散重用黄芪,在具体调养时还应注意把握药物剂量,同时还应与理气合用,补气时还须防虚实夹杂。 阳虚质: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
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痿。 不耐受寒邪,耐冬不耐夏,易感湿邪。
体质调治上,要补肾温阳,益火之源,常用方剂如金匮乏肾气丸,以及右归丸。同时要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注意温阳佐以养阴,还要注意顾护脾胃。
阴虚质:先天不足。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表现为阴亏症状。
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 体质调治要滋补肾阴,壮水制火,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注意滋阴与清热并用,保津既是保血,养血即可生津,同时兼顾理气健脾。
痰湿质: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
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湿证。体质调治上,要健脾利湿,化痰泻浊,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不但可以化痰肃肺,还可以降脂减肥,改善痰湿体质。
在健脾的同时还要配用温化通阳药物。因湿瘀互夹,常兼用活血法。
湿热质: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男性阴囊潮湿,女性带下增多。
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体质调治要分消湿浊,清泄伏火,代表方泻黄散、泻青丸。
同时宜戒烟限酒,少食辛辣香燥,常食绿豆、冬瓜汤及蔬菜,保持大小便通畅。 瘀血质:先天禀赋,或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入络。
易患出血、月经不调、中风、疼痛、胸痹等。不耐受风邪,寒邪。
体质调治上, 活血祛瘀,疏利通络,代表方剂桃红四物汤,在调体时应注意两方面:一、养阴以活血,由于津血同源,津枯则血燥,体内津液不足,干血内留,亦是瘀血质的成因之一,说明养阴凉血在阴虚有干血的情况下是重要的治法;二是调气以化瘀,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畅,故活血调体常配以理气之剂。 气郁质:先天遗传,或因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等。
易患抑郁症、脏躁、百合病、失眠、梅核气,惊恐等病症。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差,不喜欢阴雨天。
体质调治做到疏肝行气,开其郁结,代表方剂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但应注意掌握用药法度,理气不宜过燥,以防伤阴;养阴不宜过腻,以防粘滞;用药不宜峻猛,以防伤正,同时应重视精神调节,语言开导,顺情解郁。 特禀质:先天禀赋不足、遗传或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体质调治要益气固表,养血消风,代表方剂玉屏风散、消风散。
同时要顺四时变化,以适寒温,避免接触致敏物质,要注意饮食发物。 血虚质: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饮食偏嗜,或曾患出血性疾病。
适应能力差,平素不耐热邪,不耐受燥邪。体质调治要气血双补,常用方剂为八珍汤、归脾汤及当归补血汤等,同时注意清热并用,还要兼顾理气健脾,。
药品能治病但也可能引发有害反应,我们常常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英文缩写为ADR)。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两类:A型反应和B型反应。A型反应为药品本身药理作用的加强或延长,一般发生率较高、容易预测、死亡率也低,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等。
而B型反应与药品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一般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在具体病人身上谁会发生、谁不会发生难以预测,有时皮肤试验阴性也会发生,如青霉素的过敏反应等。 适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康注射液,不良反应包括在静滴过程中偶见发红、疼痛、瘙痒、皮疹等局部刺激症状。
本次肾康注射剂出现多例热源反应是因为药品质量存在问题,属于药品不良事件,并非药品不良反应。 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均因存在严重不良事件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使用。
这与临床使用量增多、药品质量问题等有关,同时也与超剂量、超疗程、不合理配伍等不合理使用有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为了合理用好中药注射剂,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8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医护人员要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加强用药监测,医护人员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报告;临床药师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医疗机构要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医生要准确掌握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情况,做好临床观察和病历记录,发现可疑不良事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救治,并按照规定报告。
况(如大便干不干,是不是发烧,饮食好不好,你给孩子穿的衣服厚不厚等)。
从一般常识上讲,从孩子一降生,父母就疼爱有加,生怕孩子饿着冻着,给孩子穿得暖暖的吃的饱饱的,结果使孩子严重上火,进而感冒。孩子感冒后就更怕孩子着凉,穿得就更厚,上火就更严重,感冒就更厉害,沿着上火-感冒-咳嗽的病程发展成气管炎、支气管炎,直到今天的支气管周围炎。
如果我说得属实,你就要考虑打破孩子患病的怪圈,才能彻底治愈孩子的疾病,仅仅谈论支气管周围炎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孩子患的支气管周围炎只是孩子疾病冰山的一角,患病的大大基础是上火,有了上火才会有感冒、发烧、咳嗽、气喘等病症,如果削掉了这个患病的基础,处于冰山顶端的支周炎就不难治愈。
内热与症状互为表里,外在的表现即为症状,究其根源还是在内火上,也就是中医讲的内热。很多人尤其是西医大夫,只重症状不重内火,往往耽误了疾病的治疗。
如同一栋楼起了火,从楼上的某一个或几个窗户(也就是症状)冒出了火,西医的方法只向冒火的窗户浇水,不管楼里的火源,出现了有病久治不愈的现象。而且长期、大量使用抗菌素会使病菌形成抗药性,使疾病更加顽固,形成开始用药管用,以后就不管用的现象。
中医的方法要把水浇向着火点,虽然慢了点,还是会根治的。 首先要从衣着上下手:孩子小,生命力旺盛,新陈代谢快,产生的热量相对比大人多;同时孩子好动,运动量相对比大人要大得多,产生的热量相对也比大人多。
所以孩子的衣着不应该超过孩子的父亲,超过了自然是使孩子上火的原因之一。考虑到目前处在初冬季节,孩子病情厉害,衣服不要减太快,让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
晚上睡觉时不要给孩子盖得太厚,应该杜绝孩子睡后满头大汗的现象。最后孩子的手心达到不热或微凉,衣着就为合适。
穿衣要遵循“春焐秋冻”的原则,才能保持健康。 饮水是治疗孩子疾病的重要手段,试想如果一个正常健康的大人进了炒米店,只吃不喝,仅干渴就能使他咳嗽,何况一个病重的孩子。
用苹果、梨、橘子和芦根、甘草、杏仁煮水适当加一些冰糖煮水,给孩子大量饮用。让孩子多喝水、多排尿达到降燥去火、润肺滋阴的目的。
如果孩子的大便干燥就要给孩子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忌生梨,少吃橘子),适当少吃一些肉食。同时给孩子服用小儿至宝锭等小中药,也可以加服一些乳酶生片(捣碎),务必保证孩子的大便通畅、足量。
切记:“有病没病至宝锭”。如果孩子的大便还不畅,可把这两种药比说明规定的量加一倍服用,直到出现大量软便为止,不再服用。
通过上述调理,孩子口中无异味,小便不黄,大便不干足量,就基本上达到去火的目的,也是使孩子保持长久健康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再给孩子服用润肺、祛痰、止咳、定喘的药,就可以药到病除。
否则就会吃药当时有用,一停药就反复。可以给孩子服用养阴清肺糖浆以及川贝枇杷止咳露,比照成人的量酌减。
同时再服用一些镇咳、祛痰、定喘及消炎的西药,必要时可以给孩子输液,加速治愈孩子的病症,防止孩子的支周炎发展成肺炎或转成慢性。由于孩子的病情已经较为严重,治病大人要有耐心,克服急躁情绪。
治病的原则就是去火、润肺、祛痰、滋阴、止咳、定喘。有些去火的泻药会伤阴,久用会有副作用,要慎用。
要记住:是药三分毒,特别是西药,毒副作用甚大,更要小心。将来孩子的病痊愈后,也要注意防止孩子上火,以免病情反复。
以上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的宝宝早日康复。
包括多年前,日本把很多中医的古方名方引到日本,其中张仲景著名的“小柴胡汤”就是其一,日本甚至出现了所有肝病病人常规服用“小柴胡汤”的“盛况”。
很快问题就出现了,有人因此罹患了间质性肺炎 ,日本人才意识到,原来中药也并不安全? 其实这不是中医的错,错在没有按照中医医理服药,中药的毒性经常是因为用错了。 我曾经见过一个吃“牛黄解毒片”吃出腹水的例子,是个女性,她因为习惯性便秘而吃“牛黄解毒片”通便,而且一吃就是三年,每天三次的吃,直到出现肝腹水。
她错在违背了中医“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的规律,就算是真的上火,也不可能吃这么长时间的去火药。 除此而外,还有一些中药本身是有毒的,特别是你要长期服用它们的时候: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大黄、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千里光、青木香、木通、芒硝、朱砂。
这些药物,或者是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果长期服用,首先要搞清你是不是对症,如果确实对症,又无可替代,那就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肝功能。
药品的批准文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颁 发,写有"国药准字X X X X X号"。
如果写的是"某卫药准字第X X X号",表示该药品由某省卫生厅核准制造,如果是"卫药输字第X X X号",则指该药品是由国 外制造而输入进口的。 看懂说明书保证用药安全:(1)药名:通常可分为I 商品名或通用名、化学名。
通用名和化学名世界通用, 任何教科书或文章上出现的应是同一名称,一般以英文I 和译文表示。至于商品名,每一家生产药厂都可为其产 品取一个商品名。
因此,相同成分的药品,可能有多个 商品名。不同的商品名,意味不同厂家的产品,也意味 不同的品质。
要认准通用名或者化学名,避免重复服药, 导致过量中毒。(2)主要成分:说明书中标明的多为主 要成分。
如感冒清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山芝麻、穿心 莲等。(3)适应症:即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情况,将使用本品确有疗效的疾病列人适应症范围。
服 药一定要在适应症范围内,尤其是OTC (非处方药)药 物,自我服用应按照适应症,避免错服。
中成药除主要供医生临床使用外,广大患者也有自行购用的 习惯,因此如何正确地使用中成药,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还必须 掌握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应用,切 不可不加分析地乱用,更不能将中成药用于有禁忌证的患者。 某些中成药因危害胎儿或对孕妇有不良作用,属妊娠用药禁 忌的范畴。
根据中成药对孕妇不良反应的程度不同,有禁用、忌 用、慎用之别,这些中成药大多具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泻下逐水 等作用,通常在说明书中已经说明,为数很多,必须引起重视。凡 属禁用的药物不能用;属忌用的药物,原则上也不能用;属慎用的 药物以不用为好,但若有必要,可依据《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 也”的原则,根据孕妇的具体病情酌情使用。
中成药使用后有时必须忌食某些食物,以免药物与食物之间 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效,属通常所说的“忌口”的一部分,这也是 应用中成药应当注意的。中成药由大多数来源于生药材的中药饮 片加工而成,一般不良反应较小,安全系数较大,这是中成药的一 大优点,但还必须看到,无论文献记载还是临床验证及实验研究, 证实不少中草药、中成药确实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时有 中毒病例、偶有死亡病例报告。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成药时要重视 其不良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另外,中药在复方配伍应用中,有些药物应避免配合应用,以 免降低和破坏药效,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这就是《神农本草经》 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
就中成药配伍应用而言,无论是中成药 之间的配伍应用、中成药与药引子的配伍应用,还是中成药与汤剂 的配伍应用等,都应尽量避免反药同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