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就是人脑对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安全观念的反映。
人要有安全的意识, 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对电力企业来讲,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则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提高电业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安全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视安全为需要,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因人的知识水平、实际经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的需要层次结构论,把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5个层次。
其中安全则被列为基本的需要,是人对高级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基础;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原动力。
2 学习规程和安全技术,增加安全理性意识
学习规程和电 力安全技术是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电力职工应学习的规程包括《安规》、《运规》、《调规》及各种现场规程,还要不断地了解、熟悉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要求。各单位、班组要认真地定期开展规程学习和考试制度,才能实现安全意识由量到质的飞跃。只有通过学习,积累、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才会被释放、激发。而且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感觉、知觉,使表象不断上升为概念、判断、推理,并运用逻辑的、理智化的思维活动,将安全 意识形成系统化、体系化、高度自觉化的理论体系和思想。这就是安全的理性意识。安全理性意识的形成不仅能使职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还能反映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能超前反映安全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理性意识能积极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活动方向,为避免事故和差错奠定良好的心理预控思想。
3 认真开展安全活动,不断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活动”是在安全生产的长期实践中得出的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是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为班组成员提供了安全思想、信息、技术、措施的交流场所。也就是说认真开展“安全活动”是提高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安全活动的重要一点就是语言、思想的交流,所以要求参加者发言,说出自己内心的认识、感知和印象是安全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安全活动中,通过大家的语言、思想交流、推理和判断把个人心理的感性认识最终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
安全活动需要认真组织、合理安排,不能流于形式、降低质量。要定期开展,形成制度,使参加者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活动不断得到巩固、强化。
安全活动要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如对事故的处理,应做到“举一反三”,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用科学的方法防范类似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开启每个人安全意识中的预见性和反思性,使安全意识的深度、广度得到发展,让安全意识的积极能动性得以发挥。
4 “班前会”不容忽视,潜意识能为安全行为护航
“班前会”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提高安全意识来讲,“班前会”开得好还能产生“定势现象”。如在某一项检修工作前认真开好“班前会”,对工作任务、内容、安全注意事项、分工安排做细致、合理、科学严谨的交待,那么此项工作一定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这是一种未被职工自觉意识到的 意识活动,也就是潜意识。这种潜意识所发出的能量不容忽视,它能为安全行为保驾护航。经常地运用和开发潜意识会使其向显意识转化。
5 严肃考核习惯性违章,消除安全经验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意识是人类意识的特殊结构,它由以往的生活经验、日常常识和朴素的感性知识构成,很显然,安全意识中也包括这种经验意识。而且正是经验意识的左右,使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只有通过严肃考核习惯性违章和不断学习才能消除它的影响。另一方面,严肃考核习惯性违章也将逐步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安全氛围。
从职工对安全管理的态度来分析,其过程为:服从→同化→内化3个阶段。服从,即指个人为避免惩罚而按照要求、规范采取的表面行为。
这说明新工人对规程、管理制度刚开始的执行只是表面服从,然后才会受班组中其他人的思想行为的同化,最终从内心深处接受安全规章和制度。这说明严肃的奖罚会深刻影响一个人对安全的态度和意识。
12种方法快速提高安全意识 一、常预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生产工作尤是如此。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始终保持清醒地头脑,经常查找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类事故隐患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是增强安全意识的基本方法。二、常教育 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是增强安全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既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严格落实好“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又要根据不同人员、不同时段和不同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既要突出常见事故预防知识的引导,又要抓好突发性事故的教育,尤其要抓好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员工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三、常培训 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培训制度,坚决做到不培训不上岗。
既要抓好新上岗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又要落实好特殊岗位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还要抓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岗位人员的培训,及时做好待岗复工、转岗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坚决杜绝出现漏洞和空白区。四、常提醒 一线的员工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缺乏,安全生产技能跟不上形势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班组长和专兼职安全员要注意经常拉拉袖子提个醒,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做到班前有交待,工作时有要求,下班后有小结。
五、常谈心 实践表明,职工的心理变化与自身岗位发生事故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一个人在受到挫折烦闷痛苦时,安全意识往往被淡化和忽视。项目领导、安管人员和班组长要落实好谈心制度,注重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通过面对面谈心交心,解疙瘩、化矛盾、稳情绪。
尤其在员工个人生病、受挫、失望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谈心工作一定要及时跟上,确保员工不带情绪上岗,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六、常检查 单位安委会、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和单位主管、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科部长等各级组织、领导对安全制度落实情况、安全设施完好情况、安全常识掌握情况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抓住不放,小题大做,查原因、讲危害、追责任、抓整改,尤其是倾向性问题苗头和易发、频发事故,要进行专项整治,不彻底根除不罢休,在检查落实中增强安全意识。
七、常讲评 班组会、员工大会、员工代表大会要有安全工作讲评,每一项工作、每一阶段工作完成后要有安全意识讲评,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讲评不要留情面,指名道姓,严肃认真,不轻描淡写。要贯彻赏罚分明的原则,奖优罚劣,重奖严罚,确使员工在心灵上收到触动,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
八、常交流 注重抓积极因素,善于运用典型激发员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生产意识强,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适时组织经验交流,如:“我为安全生产进一言”、“亲情安全演讲”、安全工作先进典型报告会等,在相互交流激励中强化安全意识。九、常整顿 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或不良倾向时,要及时进行专项整顿;整顿要有声势,要解决问题,要剖析典型,要重赏重罚,严格法规法纪,以此警示员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十、常建设 要树立安全生产重在建设的观念,严格按照《安全法》和《安全生产条例》对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的要求,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投入。对于单位安全生产必要的安全标志、安全设施、安全设备,要做到齐全完好,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所需的安全之要。
经常开展安全无事故评比竞赛活动等,创建一个人人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十一、常演练 对于重点预防的事故和危险源(点)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要让它们从墙上走下来,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适时适地组织好演练,让员工熟悉方案的内容,掌握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程序,熟练使用各类处置事故的设备、工具,防患于未然。
十二、常学习 学而知之,丰富的知识有助于增强安全意识,而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大多是知识贫乏的人,固有“傻大胆”之说。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条例,可以使大家增强法纪观念,在工作自觉按法律法规办事;学习专业法规,可以使大家知道专业要求,明确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学习机器设备操作手册说明,熟悉机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增强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行为。
拓展资料:安全意识: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各种各样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指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而具备的防范意识。
保持安全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好习惯。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呢?
一,要善于学习,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比如行路靠右,绿灯行,红灯停;湿手不可碰触电线等常识。
二,要遵章守纪,不可违反规定办事。比如,机械的操作,电器的维修,甚至校规,法律,都是血的教训而制定的,需要自觉遵守才行。
三,要保持居安思危。只有时刻,事事,处处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才能确保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危险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确保安全。
如何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职工 岗位安全自觉性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事故是一个渐变过程,是不安全因素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飞跃性质变的表现形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量的积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好安全生产,需要平时做多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人为本”,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岗位安全自觉性是关键。安全意识和素质的提高,安全培训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鲜活”的安全培训教育,可以切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不断强化员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实到位,有效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一、安全培训教育的作用 安全培训教育是指为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提高员工安全技能水平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培训教育是企业控制事故的有效手段。
根据统计学中“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在造成某种结果的诸多原因当中,起主要作用的只有少数几项,找出了关键项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由于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