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贴近”和“三进”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选择师生喜闻乐见和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普遍开展以“校园安全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食品安全警示教育活动。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食品安全挂图、食品安全报告会、食品安全教育课、食品安全专题广播等多种形式,在师生员工中讲述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从中吸取深刻教训。
2、开展食品安全手抄报比赛。结合学校“四改一加强”工程要求,在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手抄报比赛,发动学生自己收集、整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并从参观他人的手抄报中学到与自己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食品安全常识,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3、开展食品安全童谣创作传唱活动。通过在师生中开展食品安全童谣创作、传唱活动,将食品安全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既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又言简意赅,易于记忆。
4、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墙活动。配合 “四改一加强”工程的实施,张贴“学生文明卫生习惯具体要求”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文化墙纸宣传教育。
5、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监督岗活动。通过在学生中设立“校园安全监督岗”,调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纠正和制止学生中的不良卫生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安全、合理的饮食习惯,防止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原发布者:LZWWZL发发
食堂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为保证食品卫生,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制定如下卫生检查制度: 一、成立食品卫生领导小组,食品卫生有专人管理和负责。 二、卫生许可证应悬挂于醒目处,从业人员应体检、培训合格后,持有效的健康证方可上岗。 三、从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确保身体健康方可上岗。 四、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保持个人卫生。 五、做好食堂内外环境卫生,做到每餐一打扫,每天一清洗。 六、食用工具每天用后应洗净,保持洁净,食(用)具做到“一刮、二洗、三过清、四消毒、五保洁。” 七、不购进、不加工、不出售腐烂变质、有毒、有害、超过保持期的食物。 八、生、熟食品、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和存放要有明显标记,分类存放,不得混放。 九、搞好操作间卫生,冷菜配餐所用工具必须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十、保持仓库整洁,食品应做到有分类、有标志,离地离墙保管。 十一、食堂要有防蝇、防鼠等措施,严防生物污染。 十二、及时处理好垃圾,垃圾桶应有盖和标记,搞好“三防”工作。十三、要求食堂管理人员每日自查一次,管理小组每周检查一次,管理领导小组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员工食堂管理制度 1.炊事人员必须有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的健康证方可上岗,认真贯彻执行本管理制度,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2.炊事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学习,并有良好的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曾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
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
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
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
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
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
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
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
一、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1、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并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2、上岗前应洗手消毒,穿戴工作服、帽,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3、食品原料进货应有验收制度,专人负责,以达到原料新鲜、无腐蚀变质。
清洗要彻底,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 4、冰箱内,生熟食品必须严格分开存放,不得存放私物、药物等。
5、不得供应生冷拌菜和生食小水产、菜肴烧熟煮透,隔夜的剩菜应回锅加热,不得混入当餐鲜菜中。 6、保持食堂内外整洁,不堆放与食品无关的施工物料和工具,操作间和储藏间分开设置,做好防潮、防虫、防蝇、防鼠工作。
7、炊事用具无锈、无油污。采购、加工、储存生、熟食品要分开,并设有生熟、荤素标志,防止食品混存污染。
8、制售过程及刀、墩、案板、盆、水池、抹布和冰柜等工具要严格分开。每天加工、制售食品之后应全面清洗炊具、冲刷地面,各种炊事用品按规定存放。
9、食堂的隔油池、沉淀池必须规范有效,定期清污掏油。 二、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1、每年进行健康检查,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2、要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管理法规,了解食品的卫生制度及营养知识。 3、必须严格执行领导的工作指示,并保证厨房及饭堂的卫生整洁有序。
4、当班工作人员应保持仪表整洁,注重个人卫生,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并做到四勤(勤换衣、勤洗头、勤理发、勤剪指甲)。 5、任何人不得私自拿走厨房的用具和食物,一经发现有此行为者要严肃处理。
6、食堂一般不对外来人员开放,公司员工如有亲友来访需要就餐者,必须到管理处登记。
建筑工地食堂管理制度
一、食堂应距离厕所、卫生箱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场所30米以外,并要做到四周平整清洁、无积水及污染物。
二、严格按规定设罢污水排放设施,日常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干净。
三、食堂应安装纱门、纱窗、挡鼠板;食物的采购、制作应符合食品卫生的规定,生熟、食品分开制作,设立标记,禁止采购销售腐烂变质的食物。
四、食品、炊事用具和餐具放置有序并及时消毒。
五、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保持个人卫生,炊事和生活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持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健康合格证上岗。
扩展资料:
一、食堂管理制度
1、留样由专人负责,建立食物留样记录。
2、留取当餐供应所有菜肴,每份留样不少于100克,有标签标明菜名,留样时间,置放规定位置,保存48小时。
3、配备专用留样冷藏柜。温度设置为0~10℃。
4、食品留样盛器采用带盖容器,每次留样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5、留样置放、相互间有一定距离,不叠放,避免留样食品相互间受感染。
6、对违规行为,追究责任,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卫生培训
1、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的时间与健康检查的时间同期进行,并且每年复训一次,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2、除了卫生部门有组织的培训以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不定期地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3、卫生知识培训必须作为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做到经常性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
参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堂管理制度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食品的腐坏变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主要是因为食品中的分子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发生降解作用导致的结果。食品通过蛋白质的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脂肪的酸败最终腐坏变质。 在各种食物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最高。每100个食物中毒案例中,细菌型食物中毒就占50个。造成的食品污染以及中毒事件一般是由致病性细菌污染了食品,随之进入人体。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副融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大肠埃希氏军食物中毒、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等。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食品都是营养丰富、百利而无一害的。有些食品天然就含有有害物质,如蘑菇、马铃薯、杏仁、扁豆、河豚、动物的肝脏、有毒的蜂蜜等。我们平常食用时一定要注意烧熟,使它们的有毒物质分离。 对食品造成的污染除了以上两方面,还包括农药污染以及一些矿物质金属对食品的污染(近几年影响最大的就是二恶英对食品的污染),食品加工中增加了致癌性等有害添加剂,或者承载食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污染。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方法感官鉴定分为嗅觉鉴定、视觉检查、味觉检查和触觉检查。通过感官指标来鉴别食品的优劣和真伪,简单实用、灵敏度高,它是食品生产、销售、管理人员和消费者个人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以下内容由中国进出口企业在线服务中心提供,作为参考1.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1施工单位负责人为工地食堂的卫生责任人,全面负责工地食堂的食品卫生工作。每个工地食堂还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负责工地食堂的日常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和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1.2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档案内容包括申请卫生许可的基础资料、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各种卫生检查记录、个人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证明、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餐具消毒自检记录、检验报告等。
2.严格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工作。2.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明才能上岗。
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离。从业人员每年体检1次。
2.2切实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上岗前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才能上岗。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2年复训1次。2.3应严格执行《 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本食堂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
3.落实卫生检查制度,勤检查,保卫生。3.1卫生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卫生检查;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检查。
各类检查应有检查记录,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3.2检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运输食品的工具,冷藏、冷冻和食具用具洗消设施,损坏应维修并有记录,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4.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购、验收卫生制度,把好食品采购关。4.1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4.2采购肉类食品必须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明;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采购酒类、罐头、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应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采购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5.建立健全的食品贮存卫生制度,保证食品质量。
5.1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置能正常使用的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设施。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5.2食品进出库应有专人登记,设立台帐制度。做到食品勤进勤出,先进先出;要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5.3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5.4冰箱、冰柜和冷藏设备及控温设施必须正常运转。
冷藏设备、设施不能有滴水,结霜厚度不能超过1cm。冷冻温度必须低于-18℃,冷藏温度必须保持在0-10℃。
6.做好粗加工卫生管理,把好食品筛选第一关。6.1工地食堂应设有专用初(粗)加工场地,清洗池做到荤、素分开,有明显标志。
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加工场所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6.2初(粗)加工的择洗、解冻、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6.3加工后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
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浸泡半小时。7. 做好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管理,确保出品卫生安全。
7.1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7.2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
7.3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回锅彻底加热后供应。炒、烧食品要勤翻动。
7.4刀、砧板、盆、抹布用后清洗消毒;不用勺品味;食品容器不落地存放。7.5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8.强化售饭间卫生管理,把好出品关。8.1售饭间必须做到房间专用、售饭专人、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设施专用。
8.2售饭间内配置装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脚踏式污物容器、紫外线杀菌灯、通风排气空调系统等设施,室内做到无蝇,保持室内温度25℃以下。8.3售饭间内班前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工具、贴板、容器、抹布、衡器每次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贴板做到面、底、边三面保持光洁。
使用食品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8.4工作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消毒。
8.5过夜隔夜食品回锅加热销售,不出售变质食品,当餐(天)未售完熟食品在0-10℃冷藏保存或60℃以上加热保存。8.6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在售饭间存放。
9.餐具用具必须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9.1洗碗消毒必须有专间、专人负责,食(饮)具有足够数量周转。
9.2食(饮)具清洗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一刮:将。
是参照建筑工地食堂基本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来检查的。
一、选址卫生要求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 以上,并有给水排水条件。二、建筑结构、布局设计卫生要求(一)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和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二)食堂加工操作场所应按照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设置食品原料库、粗加工间(区)、烹调间(区)、并应能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三)粗加工间(区)内必须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和水产品清洗池,并有明显标志。
(四)食堂内严禁饲养、宰杀各种禽类动物。在厨房外设立饲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厨房25m以上。
(五)食堂厨房面积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但最小面积不少于8m2。三、设施卫生要求(一)食堂内各地面应平整、不积水、无裂缝;污水排泄要通畅,污水沟要加盖密封。
(二)粗加工、切配、餐食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需经常冲洗的场所,应有1.5m以上的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例如瓷砖、合金材料等)制成的墙裙。(三)食堂应有防蝇、防尘、防鼠及防止其他病媒昆虫的设施。
如纱门、纱窗、纱罩、灭蝇灯、毒饵盒等。(四)有1-2台冰箱或冰柜等冷藏设施。
(五)应设有员工洗手消毒设施,数量与容量应与员工人数相适应。(六)餐食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
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七)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用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四、原料采购与贮存卫生要求(一)建筑工地食堂禁止加工使用的食品、物品:⑴不得加工和使用腐烂变质、有毒有害、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产品;⑵禁止使用陈化粮;⑶禁止食用未烧熟煮透的豆角、豆浆等食品;⑷禁止加工和提供凉拌菜;⑸禁止购买、使用、存放亚硝酸盐;⑹禁止食品库房内或储存场所存放有毒有害物品或储存场所专用;⑺不得采购无证照商贩经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⑻禁止加工与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二)原料采购时应索取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购货凭证,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
如采购猪肉、蔬菜、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熟肉制品、乳品及乳制品、豆制品、酱油、食醋、饮用桶装水、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食盐等食品,对购进的货物应当按批次向供货人索取食品质量检验证明、检疫证明、销售凭证等于食品安全有关的证明并保存复印件备查。(三)食品库房通风良好,保持整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虫剂、杀鼠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四)各种食物及原料要离地离墙10cm以上、分类存放、建标立卡、先进先出,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收货、出货台帐,定期检查食物及原料,防止腐败变质。五、加工操作卫生要求(一)饮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二)不得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及生虫、腐败变质、超期或无任何标识的及亚硝酸钠、野生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原辅材料。(三)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
(四)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五)生熟菜墩、刀具、容器应明确标识,经常清洗消毒;有冰箱、冰柜等冷藏设施,做到生熟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在夏秋季建筑工地食堂不得制作凉卤菜。(六)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七)不得将回收的食品(含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经建筑工人食用。(八)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冷却后再冷藏。
六、从业人员卫生要求(一)食堂采购及炊事人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持有有效的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炊事人员在加工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白色工作服、帽子和口罩,保持手部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二)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坚持做到四勤(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三)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四)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操作期间不赤背,不光脚,禁止随地吐痰,不得穿戴工作衣帽入厕;(五)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六)不得在食品加工操作间内吸烟。
(七) 严禁在操作间内住宿。七、卫生管理(一)建筑工地应当设有对工地食堂食品安全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并设有专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建筑工地食堂应当建立健全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餐用具洗消保洁、食品加工操作等(二)食堂法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建筑单位的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