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覃明1 目 的按照《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试行)》、《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指导意见》(水监督〔2018〕323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办监督函〔2018〕1693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要求和方法,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切实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各项工作,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本办法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等要求,适用于本公司重大危险源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3 主要职责3.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研究解决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3.2 公司安全环保部(1)负责组织制定、完善公司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2)定期发布公司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清单及管理方案;(3)对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3.2 公司其他职能部门负责对其职责管理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进行登记建档和监控,审查项目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监控实施方案,并检查验收实施效果。
3.3 分(子)公司(1)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的安全专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评审,并督促落实;(3)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清单,并按规定定期报备;(4)作业环境类:不良地质地段,潜在滑坡区,超标准洪水,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及有毒化。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扩展资料: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并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总监(首席安全官),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可视、有痕、便捷、实用的原则,科学设计作业审批票(证)、生产作业现场点检表、告知卡(单)、工作流程图、公示牌(板)等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工具,用于本单位各层级、各岗位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安全管理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按照国家标准,危险源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大小,可以将风险分为工、Ⅱ、Ⅲ、Ⅳ、Ⅴ五个等级。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风险评价所得出的不同风险源和风险量大小(风险水平),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
应根据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采用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黄色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扩展资料:
《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并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总监(首席安全官),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教育培训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可视、有痕、便捷、实用的原则,科学设计作业审批票(证)、生产作业现场点检表、告知卡(单)、工作流程图、公示牌(板)等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工具,用于本单位各层级、各岗位的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工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河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规定
安全管理网—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从开展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意义、步骤、方法以及实施过程,重点阐述了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D9T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93-01
一、引言
如何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及存在的风险,开展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探索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落实安全措施,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不可回避的问题。
从我公司目前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文件学习理解不够,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时没有条理性,对作业环节、作业过程没有做全面分析,有的作业环境经过改造后,没有对新的危险源重新辨识,存在着危险源辨识不够全面的问题。
二是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的方法使用不当,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评价方法概念不清。在用LEC方法判定时,各单位对同一工艺过程危险源分析时L、E、C的取值存在误差较大,导致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区别。
三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后,对控制措施的掌握标
根据不同的风险评价办法,有不同的风险等级划分,LEC法风险级别危险程度分为: 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四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
扩展资料: 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 D=L*E*C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LEC评价法。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圣洁的冰凌花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持续对公司范围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制定本制度。
2.术语与定义2.1危险有害因数:简称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2.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2.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2.4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4.2.1.2座谈:召开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对现场观察分析得出的危害进行补充和确认;⑷监控各项安全制。
安全风险的识别
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领域。所谓风险领域就是风险因素的集合。风险识别是否全面齐备,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以CRTSⅡ板式无砟轨道进行风险识别为例,主要包括3项内容:
1、风险识别的对象,即在无砟轨道施工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风险事件;
2、致使这些风险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
3、确定各个风险事件的权重。
风险控制
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1)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2)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扩展资料
风险评价
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评价准则
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2、评价方法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预危险性分析(PHA);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故障树分析(FTA);
7)事件树分析(ETA);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3、评价范围
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风险管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