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职业“女农民”的现代农业“生态经”。
别人种田都除草,但在济南正庄农业园区,这里的工人却使着劲种草。在数个冬暖大棚里,种在樱桃树下的大量岩垂草正在越冬。
“种草是为了吸引有益昆虫居住,让这些昆虫成为园区内果树病 虫害的生态克星。”自称职业“女农民”的正庄农业总经理王妍说。
2012年10月,正庄农业在济南唐王镇岳家寨村成立,从未 直接和农业打过交道的王妍及几位合伙人从周边村庄流转1 000 亩土地,3年累计投入5 000多万元发展现代农业。3年的探索,园区在果品研发和种植技术上已颇有建树,唐贵妃梨、玖红苹果等高端水果已逐渐打开市场。
但已在国内外考 察多时的王妍却又有了新想法:如何将整个农业园区建设成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王姘认 为,发展现代农业不代表不要生态,要避免这一点,离不开科技 的支撑。
在此之前,品种、栽培技术、施肥配方、物联网技术应用是 支撑正庄现代农业的四大支柱,然而这四大支柱虽然是现代农业 的典型特征,但之间尚未形成生态循环的链条。 开始关注建设生态系统之后,正庄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发生 了微妙变化,生态“三生”系统应运而生,包括植物生、动物 生和微生物生,三者构成了生态建设的基础部分。
种草是植物生、动物生的一个代表。“以前除草是用打草的方式,不用除草剂,看似生态,但仍 然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关系。
”王妍说,打了草,赖以生存的昆虫 无家可归。如七星瓢虫吃蚜虫,将草割掉,破坏了七星瓢虫繁衍后代的环境,蚜虫病就可能严重。
目前,包括岩垂草在内,正庄农业种了两种草,共100多 亩。明年春天会继续种,覆盖园区600多亩核心区,计划用3年 时间培养有益昆虫群。
记者看到,在园区的一些地头上摆放着昆虫捕捉器。据工作 人员介绍,他们会将捕捉器中一年的昆虫数量进行对比,看比例 和总量上发生哪些变化,来判断生态昆虫间的平衡性。
不仅如此,在园区的田地里,还养殖着大量的板対丨,板部丨通 过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呑土排粪等生命活动,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 学性质,使板结贫瘠的土壤变得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 打造现代生态农业需要科技支撑。
王奸认为,眼光不能只局 限在国内,而要向世界—流水平看齐。今年10月,正庄农业在科技上开始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应用植物学研究所展开合作,后者拥有全世界领先的果树栽培、生 态防治、新品种研发技术。
荷兰大部分果农都是采用生物防治,不仅是管理果实,而且 是将果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王妍介绍说,这是她到当 地考察后对现代农业感受的最大不同。
虽然荷兰土地有限,却是农业出口大国,原因就在于荷兰把 有限的土地通过高科技品种优选,提高了亩产,降低了成本。中 国的人均耕地比荷兰还多,如果能掌握相通的技术,前景不可限量。
和瓦赫宁根大学的合作目前处于项目研发期,也就是引进的 先进植物栽培、生态病虫害保护、增产等手段先在正庄园区做实 验,成功后再选择最适合国内土壤气候的模式,推而广之。 不仅如此,今年11月正庄农业成立了山东首家生态农业院 士合作站,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及其技术团队为依托,在正庄做实验,构建生态现代农业的模式。
“正庄每年300万元投入到科技研发和生态建设。”王妍认 为,这不算多。
尽管正庄在探索生态现代农业方面表现积极,但在市场面前 仍然表现得很无奈。 王妍说,模仿正庄产品的假冒伪劣很多,抄 了正品的后路,更可能危害到食品安全,新农人面对无序^场很 无奈。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正庄今年开始着眼“互联网+农业”, 与济南蔬菜集团合作,将其优质的冷库、集散点、物流配送资产利用起来,正庄能提供标准化的产业基地,这样就实现了产品从 基地到餐桌的直销,不仅降低了产品价格,质量安全还得到了保障。 王奸呼吁,不能让企业包打天下,如品种保护、市场秩序规 范等问题,如果这些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严重制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
2005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以“‘水’牛招摇上市”为题目,连续播放了江苏省苏州市所辖的太仓市和昆山市的肉牛屠宰基地,在牛肉生产加工及其运往上海肉类批发市场上市的过程中,生产者严重违反产品质量安全规定,生产不合格牛肉;同时动物防疫检疫机构不履行职责,在屠宰检疫许可和产品运输与上市的防疫监督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等执法机构的常见问题,从江苏到上海全面出现,导致被注入了20%水分的注水牛肉最终进入消费环节,人民群众仍然没有消费到安全的放心肉。
它再次暴露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巨大问题:昆山花桥的屠宰检疫办事机构就与其屠宰场设在一起,但该机构只负责出证和收钱;上海市洋桥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中心站是外地动物产品进入上海的监督检查机构,但该站的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却没有作任何的检查,就在货主的检疫证明上加盖了通关印章,从而让这批注水牛肉顺利进入曹安肉类批发市场,该市场的肉类卫生检查室本来是负责产品进入消费环节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这里的肉类安全检查人员又只凭货主入沪的通关证明,仍不对牛肉作进一步检查,就让牛肉挂上了产品货架并自由销售。三道防线全面失守,让人不得不产生肉类安全没有保障,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的概念。
同时也暴露出生产、经营者对自身产品质量安全的漠视:没有达到基本的动物防疫条件就进行肉牛屠宰,在屠宰中也没有丝毫的质量安全意识,不但没有对自身产品进行品质检验,更为恶劣的是还要在牛肉中注入20%水分。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呢?其实这个问题的暴露是必然的,而在什么地方暴露却是偶然的。
按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责划分,当地农业(兽医)主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是导致再次出现行政不作为或乱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文件精神,农业部从2005年1月1日起负责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因此各级农业(兽医)部门就是本辖区内农产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
按照这个决定,“央视”公开的注水牛肉问题就是当地的监管部门没有忠实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行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产生这个问题的客观原因:一是国务院在2004年9月才作出从2005年1月开始施行的决定,以至于准备期短,在部门内尚未达成广泛的共识和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如法律、法规需要修改,执行标准需要修订,人员需要培训等等,这些细节都还无法在基层得到很好的实施。
过去,农业(兽医)部门的职责是保障提供足够的畜产品,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是判断其是否有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这就是我国动物检疫的本职工作;在出台《动物防疫法》之前,由于贸易部门的干扰,国务院曾经有一个关于肉品品质检验、屠宰检疫和食品卫生的法定职责的划分,兽医部门只有动物防疫方面的屠宰检疫职责,卫生部门在屠宰检疫合格后,按《食品卫生法》进行监管,屠宰企业在屠宰生产中自己作品质检验;因此,就全国而言,注水肉的问题兽医部门是无权监管的。二是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下面无法实施有效的操作,检疫许可是基于技术标准的技术行政审查与判断,现有的检疫许可标准都主要是检查是否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两个方面的规定,而没有其他安全方面的规定,因此没有办法作其他安全方面的技术行政审查和判断。
三是严重缺乏工作经费,导致工作导向不正确。由于工作上有一种以搞钱的导向(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需要钱,而国家又没有保障,这个问题我在《动物防行政许可:地方规模最大的行政许可》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该文从2005年1月开始在《四川畜牧兽医》上连载!)。
当然我们要看到,上海市已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地方法规,作为上海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就没有任何理由来推脱自己的法律责任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建设不足。
目前,在地方县级以下兽医部门绝大部分尚未设立具体负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施机构,结构决定功能,没有这方面的组织结构,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加之这些部门的人员,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素质不高、力量不强、观念落后;因此,尚未形成畜产品质量监管的理念和监管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全社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前面已提到了检疫的概念,它既是一个技术的概念,更是一个行政管理的概念。目前,在国内监管,执行的是《动物防疫法》。
按照该法第三十条的界定,它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国标准和国务院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规定的行业标准、检疫管理办法和检疫对象,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结合《行政许可》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它是一种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等,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查的行政许可事项。
该项检疫许可属于“核准”的范畴,性质上是行政机关(动物防疫监督站等)对动物及其产品是否达到特定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判断、审核、认定。功能上是为了防止危险、保障安全,特征上:一是依据是国家标。
产品质量事关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少数不法商贩生产伪劣产品,坑害人民。(1)2007年,东北某大学大一新生买暖壶,结果壶底脱落,被开水烫伤右脚。
这名新生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暖壶,结果暖壶出现问题,责任在于商家,老板最终接受了赔偿该新生的要求。(2)2002年“黑心棉事件”曾经震惊全国。
再生棉被用于制作棉衣、棉被等物品为人们生活所用,就成了百姓俗称的“黑心棉”。它粉尘大又经过一些硫酸等化学物质的漂洗,容易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颁布的《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中,将再生棉列为絮用纤维制品禁用的原料。
但是仍然有少数不法分子铤而走险。(3)2002年,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查出“毒大米”数百吨,根据“毒大米”样本检验结果,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严重超标。
过量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严重者可在2至3周内出现肺水肿、昏迷等症。(4)1998年1月,山西省文水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1.26”假酒案,致死22人。
犯罪嫌疑人使用含有剧毒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并且出售。最终被判处死刑。
(5)1995年12月,湖南某位市民陪同家人到一家火锅店,使用的劣质煤气炉突然爆炸。脸部被大面积烧伤,导致毁容。
(6)受人喜爱的“油炸臭豆腐”也不安全。2007年,深圳十多家臭豆腐制造工厂为增加豆腐的臭味,竟使用粪便腌制。
做好的豆腐还要用布包好埋在粪堆里。导致3名工商人员前去查处时,当场呕吐。
另外,为了染色,不法商贩在臭豆腐里面还加入了有毒的亚铁盐。(7)2006年“地沟油”事件“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它含有多种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
人畜一旦食用,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长期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非法从下水道和饭店废水中提取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街头小餐馆。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食用农产品的质量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并且对人身体有益。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监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投入力度的加大,消费者对质量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好像不仅没有减少减轻减少,反而诸见报端,影响面越来越大,甚至造成人们心理一时恐慌,我想在这里浅谈下关于科学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看法。第一、安全是个相对概念,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
从现实状况来看,在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当中,任何“零风险”事情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是如此。因为食品的原料来自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当中自身就存在着可以依靠现代技术能够检测或者检测不出的各种元素成份,只是相对含量多少的问题。
农产品大多都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代谢产品,它们本身也是有生命的机体,也要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当人们在选择消费农产品时,基本上都会选择“色形味”俱佳的产品,而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及时依靠农产品的专用药-----“农药”,就像“人用药”“兽药”一样;依靠适量食品添加剂,才能保证农产品生长的相对“健康”,就像人类一样,不可能不患病、不可能不吃药就是所谓的绝对“健康”。
第二、安全与食品摄入量和频次负相关,与摄入主体身体状况正相关。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具有革命性的医生---巴拉塞尔萨斯,曾说过,万物皆有毒,关键在于剂量。
因此,农产品的安全与否,与消费者摄入其数量和频次负相关。也就是说同一种食品高频次大量摄入,与低频次微量摄入相比,前者给人体造成的危害无疑要大得多,甚至是致命危害,这就是俗话说的“只要份量足,万物皆有毒”。
众所周知,酒甚至是水,过量的引用,不仅会伤身体,甚至会造成中毒身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单个消费者自身身体素质的不同,先天性或是后天获得性显性或是隐性疾病,或是处于不同的环境当中等等,摄入同一种食品,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结果。
例如牛奶、虾蟹等,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有些人会产生过敏性反应,造成上吐下泻,误认为是食物中毒,进而误测其质量问题。殊不知,食品安全也与摄入对象身体状况正相关,消费者的身体素质越好,对同一种食品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越强,屏蔽食物的危害能力就越强,食品质量越是相对安全。
这两种问题的解决,最终还得依靠消费者主体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问题思考的全面。第三、食品是否安全与其生产过程及其存在状况相关。
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说过,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也就是说,食品的安全与否与其成产过程紧密相连。
生产过程牵涉的环节较多,比如直接种植加工、储藏运输、保鲜销售以及后加工等,其中直接的种植管理最为重要,因为涉及初级农产品是否喷施农药、是否违法使用添加剂等,更重要的是使用农药、添加剂产品本身是否合格、安全,如果这些农药含有违禁成份、大剂量使用、违法添加,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农兽药及有机污染物、添加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化学性污染。当然,农产品存在状况也是关系到其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保存不当,有可能会发生一些理化反应,衍生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次生代谢物;也可能会招引滋生一些微生物,进而引起食源性疾病,引起食品安全事件。
还有就是一些不同的农产品在使用时,后加工过程不卫生或是加工食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以至于引起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加大监测力度,建立起一套奖惩明晰、力度强硬的监管制度,加强相关责任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检测体系检测技术的科技含量。
第四、食品是否安全与社会舆论氛围、人群的心理及科学知识水平相关。有些食品的添加剂本身没有问题,也可以用于除农产品以外的食品生产加工中,但是一经发现用于农产品当中,就会有人猜测整个农产品都是不安全的,比如“染色馒头”,之所以染色是因为使用了政府批准的添加剂柠檬黄,染色之后酷似玉米馒头,其实没有玉米,以此来冒充欺骗。
而柠檬黄本身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食品、药品着色剂,早在1994年FAO和WHO就给它定量标准,但在人们的头脑中,都认为是个食品安全问题。再比如,2012伦敦奥运会有媒体炒作说中国运动员每天饮品当中含有“一氧化二氢”成份,一时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缺乏科普知识的人都误认为又是食品安全问题。
还有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一看到曾经出问题的农产品就避而远之;一谈某一类农产品就“色变”;一听到别人都在说某些农产品有问题,自己就随声附和,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其实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大可不必。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唯有扩大宣传范围,加强科普知识的普及,当然最终还得以来国民基础大教育。
第五、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能力有限。在今年8月10号发生的“张裕毒药门”事件,就是由于我国目前农产品质检体系的不健全所造成。
当然,根本原因还是生产者不良经营,在没有被监管的“盲区”更是显得肆无忌惮。目前,我国由于监管部门的混杂和分段式管理模式,造成农产品制成品成份的检测监管划分尚不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