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真题】【单选题】安徽省中小学行为规范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超过( )。
A.6小时 B.7小时 C.8小时 D.9小时【答案】A。解析:《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8小时。
此题考察的是对相关法条的识记,记忆难度不高,但往往容易被考生忽略。因此,在备考的时候,需要针对安徽省颁布的一些法条进行识记和掌握,从而保证在这部分知识点不丢分。
【2017年中学真题】【单选题】“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属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专业知识”中的( )。A.教育知识 B.学科知识 C.学科教学知识 D.通识性知识【答案】A。
解析:《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专业知识”中的教育知识包括:“2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关于此题的考察,牵扯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于专业知识的范围的定义,对于这个知识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专业知识中的教育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考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2016年中学真题】【单选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求( )。
A.各级政府及时下达升学指标B.适当增加考试次数C.建立学业负担监测机制D.将各种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升学的依据【答案】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一项中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16年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考察的频率较高,在中学试卷中出现2道单选,小学试卷中出现一道单选,因此需要重点备考。
校园安全小常识
1、在校时间学生不得无故离开学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请假。
2、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听从老师指挥,特别是体育课、活动课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
3、课间玩耍不打闹追逐,严禁爬围墙、爬树、爬走廊栏杆、攀校门等。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玩耍,严禁从楼梯把手上滑下。
5、不喝生水,不买无证小摊的食品,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
6、不带利器及易燃易爆物品来校,不做危险游戏。
7、午间用膳要服从教师的要求,不在用膳时讲话、嬉戏或做其他事情。
8、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摸乱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开关、插座等。
9、学生放学回家要按时离开学校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园内逗留,也不要在街头游逛。
10、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看清来往车辆,要走人行横道。学生乘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如摩托车、三轮车、货动车等),不乘坐超载车辆。
.活动要注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小学生安全知识问答题
一、选择题
1、对学校的重大安全隐患或突发事故,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由学校疏散人群、保护现场、及时与各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支援
B、等待领导到场后处理 C、让家长自己处理 D、让学生自己处理
2、乘车时较为安全的行为是( )
A、在道路中间拦 B、上车时争先恐后
C、车辆行驶时,头、手不伸出窗外 D、乘坐无牌、无证车
3、在骑自行车时下列行为安全的是( )
A、一手骑车,一手撑伞 B、骑车转向时,伸手示意
C、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D、逆向行驶不关门
4、当学生发现财物失窃时,下列行为不当的是( )
A、保护现场,不翻动现场物品 B、立刻通知学校保卫部门
C、对怀疑对象进行逼问、搜查 D、发现存折、信用卡被盗窃,立即办理挂失手续
5、火灾时脱身不正确的是( )
A、当处于烟火中,烟太浓,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
B、遇山林火灾时,朝下风方向跑 C、山林火灾时,朝上风向跑
D、当楼房发生火灾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
6、在预防饮食安全方面做的不妥当的是( )
A、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
B、餐具要卫生,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
C、在外就餐时,选择较为便宜的无证无照的“路边摊”
D、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7、下列情形属于用眼不卫生的是( )
A、边走边看书 B、在下课后到室外进行望远活动
C、做好眼保健操 D、眼、书距离保持在30~50cm左右因 ( )
8、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B、记恨在心,事后叫校外人员教训对方
C、据情节给予报复 D、叫家长到学校来教训对方
二、判断题:
1、学生在校外遭遇暴力侵害时,先是逃跑,必要时采取防卫,同时一定要记住施暴者的体貌特征,并及时报告警察和老师。( )
2、网上的不良内容不仅造成人的心理伤害,生理上也会出现伤害。 ( )
3、室内着火,火势较大,如果当时门窗紧闭,应立即打开门窗。 ( )
4、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的途中发生伤害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
5、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突发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
6、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生或学生监护人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
分析如下:主要内容:一、你对法律知多少: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1)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2)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小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逃学、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1)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
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
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2)观看一个动画,主要内容是: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
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 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
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四、知识结构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1)求助有路 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的常用手段 敢打官司 打官司是最有效的手段, 诉讼的三种类型。
(2)善于斗争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违法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四、教学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ر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
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存在的问题,归纳分类。
(2)准备相关案例,案例以问题方式呈现。(3)制作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网站、相关法律书籍、资料等。
2ر学生准备。(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
(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六、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1、用电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 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5) 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1) 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2) 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七、游泳时要注意安全:(1) 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 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 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八、交通安全:(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3) 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5)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九、发生火灾怎么办:(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 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十、小结: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拓展资料1、《小学生安全知识》主要讲述关于小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的一些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和注意事项。2、教育部、公安部、团。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B )年。
A、1949年B、1954年C、1950年D、1982年 2.( B)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刑法B、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A )。
A、人民B、中国共产党 4.中华人民共和国(B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B、公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B )尊严不受侵犯。
A、人身B、人格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于(C )正式施行的。 A、1991年1月1曰B、1991年9月4曰 C、1992年1月1曰D、1999年11月1曰 7.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B )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武力B、法律 8.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B )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A、赡养B、抚养 9.( A)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A、任何组织和个人B、学校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A )颁布的。 A、1986年B、1978年 11.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B ),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A、任何时候B、国家法定节假曰外 12.禁止在( C)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A、居民住宅区B、厂矿企业C、中小学校D、商业区 1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 A)责任。
A、直接B、间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要把青少年培养成(B )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A、品德、智力、体质、美育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5.法律规定:父母、监护人必须保证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如果未成年人自己不愿意上学,(A )就违法了。 A、未成年人B、父母、监护人 二.判断题(请在括号内填入对或错) 1.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 3.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 √) 4. 违反了校纪,但我没有违反法律,学校对我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如果学校对我进行处理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是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条款,是要求大人的,我们知道了也没用。
(* ) 7.当”我”独自在家时,要锁好防盗门;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入夜开灯后要拉好窗帘;如果窃贼已进屋,没有发现”我”时,要迅速躲好,伺机逃走求救。( √) 10. 我被人家抢过钱,所以我必须再从他人身上抢回来,这也是一种正当防卫的手段。
( *) 11.同学在公共场交谈时,千万不要将自己家地址、电话号码等一些具体情况大声说出来,更不要轻易把家里的电话号友告诉陌生人。(√ ) 12.李刚经常欺负我同学并把我同学打伤,同学让我帮助解决,我才去打了李刚,这应该说是见义勇为。
(* ) 13.放学路上遇到有人拦劫,尽量不要与其发生正面冲突,可以先把钱物给他们,然后报告老师、家长。同学们上下学最好结伴一起走。
(√ ) 三、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父母不让子女上学,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监护人的义务有(监护义务)和( 抚养义务)两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 4.为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有些公共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例如(营业性舞厅)、(歌厅 )等场所。
5.每年6月26曰,是国际(禁毒)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