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的心理与自身安全关系密切
某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是班上第一的女孩,因为初一的期中考试数学考了不及格而一时想不开,走上了绝路。这个悲剧告诫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普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视,而往往忽略其心理的健康。上述悲剧中的学生,她的身体是健康的,但是她在心理上却患了疾病,不敢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大差,导致了她悲观绝望情绪的产生。
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孩子应是喜不狂,忧不绝,能做到宠辱不凉,胜不骄,败不馁,做到谦而不卑,有稳定,乐观,热情,向上的积极情绪。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一些学生在考场上常出现各种不适感(如头晕。胃痛,四肢颤抖等),有的是由于体质差,有的则是由于考试心情紧张所致。健康的心理是健康的身体的精神支柱。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序的生活,安定的环境,是保证心理健康的前提。既要适度安排学习时间和分量,同时要适当安排文娱和体育活动,使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有张有驰,有交替和更新,从而保证其身心都得到发展。
心理和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它要求我们过一种有节制,有秩序的生活。
2.怎样提高心理素质
(1)树立正确的人生兢,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2)充分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也不自负。
(3)积极交友,宽容待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积极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5)多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6)学会思考,爱动脑筋,学会全面分析复杂问题,要矿遭受挫折的思想准备。
(7)家长不宠孩子,从小不过分迁就孩子,不使孩子养成任性,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坏脾气。
(8)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即使孩子在劳动中受了点伤害也不能中止,要让孩子吸取教训,接受艰苦的磨炼。
(9)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首先从尊敬长辈,尊敬教师做起,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进而要求爱护财物,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1.帮助学生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自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zhidao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如果得到了相对充分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产生新的需要——安全需要,这具体包括安全、稳定、依赖,免受恐吓、焦躁与混乱的折磨,对体制、法律、秩序、界限的依赖等等。
我们不妨试着观察儿童,这可以加深对安全需要的理解,因为,相对成人而言,儿童身上人为抑制情感的现象较少,而成年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装模作样地对缺少安全感表现得镇定自若、不动声色。 一个普通的孩子面临一个崭新的、陌生的、奇特的、难以对付的刺激或情况,常常会出现恐惧的反应,例如从父母身边走失、短时间内与父母的分离、陌生的面孔等。
孩子会依赖于他们的父母以求得安全与保护。孩子需要一种安稳的程序和节奏,一个可预见的有秩序的世界。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生存环境便是父亲的呵护、母亲的怀抱。一个在父母整天吵架谩骂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安全需要是得不到满足的。
在现代成年人的生活中,安全需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生活在当前社会的现代人很少再会受到野兽、动乱、暴政等的威胁。
如果要清楚有效地观察此类需要的存在,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那些神经质的人、经济社会中的穷困潦倒之辈,或转向一个动荡骚乱的社会。 有一种常见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到底什么是安全与稳定的需要,这就是对于日常事物的偏爱。
人们总是偏爱熟悉的事物,而非不熟悉的事物;偏爱已知的事物,而非未知的事物;偏爱已有的行动规律与秩序,而非无规则的变化。
安全基本包括以下;国家安全、校园安全、实验室安全、人身安全、公共安全、企业安全、生产安全、建筑工程安全。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安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空间和时间同时具备的情况下,产生安全状态或者危险状态;空间和时间二者不同时具备时,产生安全状态或者危险状态。
举例:十字路口等红灯,红灯提示纵向行驶车辆在60秒内,在停车线以内让行,在这60秒内,停车线以内的车辆、横行的车辆和斑马线上行人都是安全的状态,行车线以内停车就是空间的定位,60秒就是时间,二者同时作用,才能保证安全状态。
相反:如果在这60秒内,有车闯红灯了,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和时间同时发生了作用,那么就会产生危险,不安全状态,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空间和时间同时作用产生的安全或者不安全状态。
扩展资料:
安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空间和时间同时具备的情况下,产生安全状态或者危险状态;空间和时间二者不同时具备时,产生安全状态或者危险状态。为了安全需要做的:
一、控制、预防、排除及避免意外伤害事件,以维护身体生命安全。
二、提高警觉心态,养成良好习惯,以确保生活的安全,及工作的顺利。
三、由个人身体、生命,与生活之安全,进而达到团体活动、社会运作、国家生存之安全。
其要项则为:
一、生活安全教育:包括衣、食、住、行、工作、运动、急救、护理、防病、防伤、防毒、防水、防火、防风、防电、防震等。
二、交通安全教育:由于道路交通频繁,特别加强作项目推行,以防止行路、乘车之意外事件。
三、培养应变避难、防空疏散等知识与技能。安全教育实施方式,则以教学活动为主,行政措施为辅。行政措施在提供安全之设备与环境;教学则心理态度之涵泳、习惯行为之陶冶与知识技能之培养相辅并重。其预期教育效果,则寄望于个人安全、团体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的统整而远大目标之体现。
理论上说,绝对的安全在无条件情况下是不存在的!(理论都是基于条件系的-既条件的复数形式)
那么,在一个固定阶段里的本质安全的状态下,我们可以认为此条件下是绝对安全的。如果放置在一个长时期的历史状态下,安全则只能是相对的。
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是一种辨证(分辨论证)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安全
编辑本段[英文] mental health 编辑本段[名词解释] 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编辑本段[简介]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编辑本段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
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
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编辑本段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
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本文分析了四种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生产安全培训的启示。
一、行为学习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行为学习论代表为桑代克的学习律及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桑代克的学习律即影响学习效果的三个因素:①准备律,强调学员学习前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②效果律,强调学员当前行为的结果对未来的行为将起关键作用;③练习律,强调反复练习可以增强某种行为,提升某种能力。2、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即动机理论:①强调人的外部刺激引起的学习动机;②强调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控制; ③人们对不同的强化物会做出不同反应,同一强化物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作用。
行为学习论对生产安全培训的启示:1、正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当学员出现某种良好行为之后管理者即给予某种奖励;负强化是指提前告知学员,当你发生某种不良行为后会给自己带来某种不愉快的后果。2、及时强化,在学员完成一个小目标或发生良好行为时,及时的强化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培训要反复练习,密切联系实际,且培训目标要明确。二、认知学习论 认为人们的学习动机不仅来源于外部环境,人们不仅仅为了奖励、加薪、提职而学习,更持久的动机来自于人的内部动机,比如兴趣、爱好等。
其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有: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方面人类的行为会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适应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心理学在教学上的应用,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发现学习,即强调学员的主动性。
3、认知学习论的迁移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己有的知识结构、态度的基础上进行,而新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又反过来对学员原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产生影响。4、认知学习论的学习动机理论,强调内部动机对学习的作用。
认知学习论对生产安全培训的启示:1、分层次培训,强调学员的积极参与,以学员为中心,探讨和沟通,将个体能力相近似的学员分在一起。2、指导学习,好的教学应该使内、外部条件的提供都有很好的管理和指导,才能充分发挥条件的作用,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强调发现学习,帮助学员队自己的学习负责,注重内在动机,记住重要信息。4、支架式教学,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员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最终使学员达到独立发现的程度。
三、人本主义学习论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生,重视他们的意愿、情感和观念,必须相信人都能教育自己,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观有: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①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②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员学习目的才会产生效果:③教育情境要少威胁;④主动自发的学习;⑤自评学习结果可养成学员独立思维,并发挥其创造力;⑥重视知识外能力的学习以适应变化的社会。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学习动机要强调需要的作用, 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而且都有一定的目标指向,而这些目标则来源于人类的需要。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生产安全培训的启示:1、学员主导自己的学习,如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何时和如何学习。
2、采取诊断式的成绩评价,旨在诊断学员学习的情况和困难,不供评定成绩高低之用。3、采用无间隔的开放教室,让学员自由地学习,増强学员的学习动机。
4、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四、行动学习理论 学习不是简单地“发送”与“接收”过程,学习需要有意图的、积极地、自觉地建构的实践,该实践包括主动的意图-行动-反思活动。
1、瑞文斯关于行动学习的基本思想:①投入行动是任何学习的基础:②管理者最有效的学习是通过社会交换实现的。其观点的公式表示:L=P+Q,P代表“传授结构化知识”,它是现代教育或培训的主要形式,帮助学员理解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Q代表“询问”为主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反思“做的结果”和“事情是怎样做的”。
2、佩德勒对行动学习理论的认识,行动学习是一种组织中人员发展的方法,其中任务就是学习的载体:行动学习的基本信念是,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就是没有明智的行动;行动学习的三个主要因素:参与者、问题以及分享小组或团队,基于问题的行动既解决问题又改变解决问题的人。3、爱伦•毛姆福特的L= Q1+P+Q2,任务最有效地学习是对相关问题、困惑或机会的发问即询问开始,用Q1表示;获取成形的相关问题的知识,用P即讲授或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以上两步,会引发对问题的重新定义,对过去经验的重新解释,从而激发出更多样化和更具深度的见解,这个过程由团队成员共同促进即Q2。
行动学习理论对生产安全培训的启示:1、与“行动”密切结合,培训中,学员仅仅知道与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将“行动”作为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达到真正的理解。2、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让学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