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边坡坍塌等事故时,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 当发生人身伤亡等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按预案的报警电 话进行报警,在确保安全条件下,尽可能的展开对受伤人员抢救工作。(2) 对人员的现场急救。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对人员进行急 救,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疏散,并根据伤害的种类、严重程度,采取 恰当的措施进行现场急救。 特别是当伤员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 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在转送医院途中,对于呼吸停止者坚持 进行人工呼吸。
(3) 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对现场的设备、爆破器材抢救。(4) 重特大边坡坍塌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到达现 场。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 行处理。 ① 如遇到坍塌巨石,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吊车进 行调运。
② 在接近边坡处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石, 防止误伤被埋人员。③ 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边坡、架头、浮石进行监护 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露天采场边坡滑坡、工作台阶和非工作台阶的坍塌以及浮石冒落统称为边坡坍塌事故。
预防边坡坍塌事故的主要措施有: (1)技术措施 1)贯彻“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方针,超前剥离表土和风化层。 2)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台阶高度和台阶坡面角,确定合适的边坡形式。
确定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从上到下逐层开采,禁止一面坡的开采方式,严禁“掏采”。 3)在临近边坡处采用控制爆破方法,如微差爆破、预裂爆破、缓冲爆破等,以减小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4)在露天开采境界范围内,要预先疏干地下水,并在露天坑四周挖掘排水沟。 5)边坡整治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揭露的边帮的岩体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对边坡及时平整和刷帮,改变边坡的轮廓和形状,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6)对节理、裂隙等容易引起边坡坍塌事故的地质构造发育的矿山,可采取人工加固措施来治理滑坡。人工加固措施主要有:用锚杆(锚索)加固,用抗滑桩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固,用挡土墙加固,用注浆法加固等。
(2)管理措施 1)作业前,必须对工作面进行检查,清除危岩和其他危险物体。 2)作业中,应加强观察边坡,当发现边坡上有裂隙可能坍塌或有大块浮石以及伞岩悬在上部时,必须及时上报,迅速处理。
处理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其威胁的人员和设备应撤至安全地点。 如未处理,不得在浮石危险区进行其他任何作业和停留,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3)当现场作业人员发现边帮有坍塌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通知受威胁的人员和设备立即撤出危险区域。 4)应派有经验的专人负责边坡管理工作,定期对边帮进行检查、清扫,对危岩进行处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露天采场边坡滑坡、工作台阶和非工作台阶的坍塌以及浮石冒落统称为坍塌事故。
预防边坡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有:(1) 根据地质构造,合理确定边坡形式和角度。在露天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步收集和调查岩石的地质构造资料,确定合理的边坡形式和控制边坡角,避开或减少结构面(即弱面)对边坡影响问题。
一般情况下,岩石层理面与边坡角对边坡有如下影响规律:1) 岩石层理面(弱面)的走向、倾向与倾角均与边坡的坡面相同,此时的边坡处于临界状态,可能塌落,也可能稳定。如在开采中上下采挖不一致,而较多地掏采了边坡的中下部时,会极易发生边坡坍塌。
2) 岩石层理面(弱面)的走向、倾向与边坡一致,但边坡角小于弱面倾角,这时的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一般不易发生塌方。 3) 岩石弱面倾角小于边坡角,而且弱面的下方与边坡面相交,则相交以下部分的岩体易发生滑落。
4) 岩石弱面的倾向与边坡相反,这时边坡一般也是稳定的。实际上岩石的弱面并不一定都是一致的,边坡的坡面角只能考虑岩石层理的影响。
在实践中,应经常观察边坡的情况,尤其是在爆破和下雨后,发现坍塌危险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选择合理的开采技术参数和开采程序。
1) 选择并控制合理的开采高度。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台阶高度和台阶坡面角,确定合适的边坡形式。
一般情况下,不分台阶的边坡高度超过20M时,观察和控制边坡的稳定就较为困难了。 因此,规程要求,高度超过20M的采场必须实行分层开采。
2) 选用合理的开采程序和推进方向,从上到下逐层开采,禁止一面坡的开采方式,严禁“掏采”。3) 贯彻“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方针,超前剥离表土和风化层。
4) 在临近边坡处采用控制爆破方法,如微差爆破、预裂爆破、缓冲爆破等,以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3) 其他预防坍塌的技术措施。
1) 使用边坡监测技术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发现边坡移动和滑落隐患,及时进行防治和撤离现场人员和设备。2) 在露天开采境界范围内,要预先疏干地下水,并在露天坑四周挖掘排水沟,从而提高岩体的内摩擦角、黏结力。
3) 边坡整治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揭露的边帮的岩体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对边坡及时平整和刷帮,改变边坡的轮廓和形状,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4) 对节理、裂隙等容易引起坍塌事故的地质构造发育的矿山,采取人工加固措施来治理滑坡。人工加固措施主要有锚杆(锚索)加固、抗滑桩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固、挡土墙加固、注浆法加固等。
严防边坡垮塌事故(一) 必须采用分台阶分层开采。
露天矿山必须遵循自上而下 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小型露天采石场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 的,必须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并确保台阶(分层)参数符合设 计要求;严禁掏采,严禁在工作面形成伞檐、空洞。 (二) 强化边坡安全检查。
作业前,必须对工作面进行检查, 清除危岩和其他危险物体;对采场工作帮要每季度检查一次,高陡 边坡要每月检查一次;对运输和行人的非工作帮,应定期进行安全稳定性检查,发现坍塌或滑落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剥作业,撤出人 员和设备。 (三)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要查清开采境界内的废弃巷道、采 空区和溶洞,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超前进行处理;节理、裂隙等 地质构造发育、容易引起边坡垮塌事故的矿山,要采取人工加固措 施治理边坡;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要建立健 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 米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每5年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 稳定性分析。 (四) 加强监测监控。
要根据最终边坡的稳定类型、分区特点 确定监测级别,并建立边坡监测系统,对坡体表面和内部位移、地 下水位动态、爆破震动等进行定点定期观测,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 最终边坡要长期监测。 (五) 强化排土场安全管理。
要严格落实《金属非金属矿山排 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加强排土场(废石场)安 全管理,严禁在排土场捡拾矿石。
预防边坡坍塌事故的安全管理措施有:(1) 作业前,必须对工作面进行检查,清除危岩和其他危险物体。
(2) 作业中,应加强观察边坡,当发现边坡上有裂隙可能坍塌或有大块浮石以及伞檐悬在上部时,必须及时上报,迅速处理。处理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其威胁的人员和设备应撤至安全地点。
如未处理,不得在浮石危险区进行其他任何作业和停留,并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3) 当现场作业人员发现边帮有对塌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通知受威胁的人员和设备马上撤出危险区域。
(4) 应派有经验的专人负责边坡管理工作,定期对边帮进行检查、清扫,对危岩进行处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5) 对有潜在树塌危险的边坡,应建立观测预报制度,设立专门的观测点,对边坡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观测。
露天采场边坡滑坡、工作台阶和非工作台阶的坍塌以及浮石冒落统称为边坡坍塌事故。
预防边坡坍塌事故的主要措施有: (1)技术措施 1)贯彻“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方针,超前剥离表土和风化层。 2)严格按照《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台阶高度和台阶坡面角,确定合适的边坡形式。
确定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从上到下逐层开采,禁止一面坡的开采方式,严禁“掏采”。 3)在临近边坡处采用控制爆破方法,如微差爆破、预裂爆破、缓冲爆破等,以减小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4)在露天开采境界范围内,要预先疏干地下水,并在露天坑四周挖掘排水沟。 5)边坡整治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揭露的边帮的岩体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对边坡及时平整和刷帮,改变边坡的轮廓和形状,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6)对节理、裂隙等容易引起边坡坍塌事故的地质构造发育的矿山,可采取人工加固措施来治理滑坡。人工加固措施主要有:用锚杆(锚索)加固,用抗滑桩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固,用挡土墙加固,用注浆法加固等。
(2)管理措施 1)作业前,必须对工作面进行检查,清除危岩和其他危险物体。 2)作业中,应加强观察边坡,当发现边坡上有裂隙可能坍塌或有大块浮石以及伞岩悬在上部时,必须及时上报,迅速处理。
处理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其威胁的人员和设备应撤至安全地点。如未处理,不得在浮石危险区进行其他任何作业和停留,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
3)当现场作业人员发现边帮有坍塌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通知受威胁的人员和设备立即撤出危险区域。 4)应派有经验的专人负责边坡管理工作,定期对边帮进行检查、清扫,对危岩进行处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桥 梁 、边 坡 等 结 构 物 坍 塌 等 事 故 处 置 应 急 措 施 包 括:(1) 由管理处或协助相关单位成立现场指挥小组,根据事故性质确定现场指挥。
(2) 路政科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区域,并保持联络,及时通报事故现场情况,并做好事故处理的过程记录及分析报告。(3) 路政科及现场其他抢险人员进人事故区域,做好现场工作;协助交警设置临时标牌和示警桩,严防无关人员进人事故现场 ,封闭事故路段;协助交警维持好现场交通秩序,对滞留车辆进行疏散;密切注意结构物病害有无发展的迹象。
(4) 如有人员伤亡,抢险小组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贯彻“救人第一”的原则,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5) 组织专家到事故现场确定处理方案。
(6) 立即根据处理方案组织实施,做好现场残留物的清除工作。(7) 在确定具备通车条件,且不存在安全问题时,通知监控中心办事故处理完毕,恢复正常交通模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