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自救 疏散时不要乘坐电梯,避免电梯因停电被困其中。
逃离有烟气火场时,最好用折叠多层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压低身体,避免过量吸入有毒气体。 1旦产生火灾,立即实行组织扑救,及时疏散被困人员。
当大火封门,没法逃离时,应关紧房门,用湿棉织物品梗塞房门缝隙,同时不中断向上泼水降温,避免烟气侵入。 被大火围困千万不可慌张,立即采取呼喊、摇摆衣物等方式到阳台窗口呼救。
逃离途中有火焰且不10分猛烈时,可将衣服、鞋帽淋湿,穿出火区。 如果建筑物内火势和烟气较大难以通过时,可斟酌从窗口逃脱。
将绳索或用窗帘被单等临时结成的绳索滑下。 如果被困在2楼,可手扒窗沿,身体下垂,自然着落到地上。
切勿从高层跳下。 逃生常识 1、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2、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习几条逃生线路。 3、遭到火势要挟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物品,炉灰安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阔别房屋。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可能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来压灭火苗。 6、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着火,门已发烫,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蹿入室内,要用浸湿折被褥、衣物等梗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8、若所在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闭,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动衣物、呼唤等方法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济。
9、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也可用绳子,可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暖气管、铁栏杆等固定物上,用毛巾、布条等保护手心,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所谓有毒或有害气体,指的是被人体吸入后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出现紊乱,即中毒现象的气体。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和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刺激性气体 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此类气体一般虽不能直接导致人中毒死亡,但也会逐渐性的影响人的健康,甚至会在当时就导致人体的不适感。长时间吸入,也会导致死亡(如光气)。
第二类,窒息性气体 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此类气体对人体的危害较大,能在短时间内使人缺氧窒息、导致死亡,危害较大。那么常见的有害气体有哪些呢,从哪里产生的,具体有什么危害呢?耐戈友反光服将一一为您解 第一,刺激性气体类,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光气等。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
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
当空气中SO2浓度达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达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达0.05%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死亡。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
2、氨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及化工、电镀等生产过程。NO2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实验证明,NO2会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肺气肿和肺瘤的病因之一。
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3、职业性急性光气,光气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光气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光气生产中,氯代烃高温燃烧中,光气进行有机合成,制造染料、农、医等生产中均可接触到光气。生产环境光气浓度在20~30mg/立方米时,可发生急性中毒,100~300mg/立方米,接触10~15min可致严重中毒或死亡。
临床主要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引起支气管痉挛,化学性炎症、肺水肿、窒息等。急性中毒治愈后,一般无后遗症,重度病例可留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
刺激性气体具体的危害: 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
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
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
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关于预防: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橡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胶鞋等;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涂皮肤防护油膏。
加强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发现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疾患、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患、肺结核以及心脏病患者,不应做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第二、窒息性气体类,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等。
1、一氧化碳,这是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每年都有很多人因吸入一氧化碳而死亡。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能均匀散布于空气中,微溶于水,一般化学性不活泼,但浓度在13~75%时能引起爆炸。
一氧化碳多数属于工业炉、内燃机等设备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也有来自煤气设备的渗漏。其毒性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大于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的250~300倍。
人体吸入含一氧化碳的空气后,一氧化碳很快与血红素结合而大大降低雪红素吸收氧的能力,使人体各部。
有毒气体是指对人体产生危害,能够致人中毒的气体。
常见的有毒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化学毒气、光气、双光气、氰化氢、芥子气、路易斯毒气、维克斯毒气(VX)、沙林(甲氟磷异丙酯)、毕兹毒气(BZ)、塔崩(tabun)、梭曼(soman)等。有毒气体有神经性麻痹毒气,呼吸系统麻痹毒气,肌肉麻痹毒气三种。
分类: 1.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2.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的使用注意有以下: 有毒气体报警器固定式安装一经就位,其位置就不易更改,具体应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弄清所要监测的装置有哪些可能泄漏点,分析它们的泄漏压力、方向等因素,并画出探头位置分布图,根据泄漏的严重程度分成Ⅰ、Ⅱ、Ⅲ三种等级。 (2)根据所在场所的气流方向、风向等具体因素,判断当发生大量泄漏时,有毒气体的泄漏方向。
(3)根据泄漏气体的密度(大于或小于空气),结合空气流动趋势,综合成泄漏的立体流动趋势图,并在其流动的下游位置作出初始设点方案。 (4)研究泄漏点的泄漏状态是微漏还是喷射状。
如果是微漏,则设点的位置就要靠近泄漏点一些。如果是喷射状泄漏,则要稍远离泄漏点。
综合这些状况,拟定出最终设点方案。这样,需要购置的数量和品种即可估算出来。
(5)对于存在较大有毒气体泄漏的场所,根据有关规定每相距10-20m应设一个检测点。 对于无人值班的小型且不连续运转的泵房,需要注意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的可能性,一般应在下风口安装一台检测器。
(6)对于有氢气泄漏的场所,应将检测器安装在泄漏点上方平面。 (7)对于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介质,应将检测器安装在低于泄漏点的下方平面上,并注意周围环境特点。
对于容易积聚有毒气体的场所应特别注意安全监测点的设定。 (8)对于开放式有毒气体扩散逸出环境,如果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也很容易使某个部位的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含量接近或达到爆炸下限浓度,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安全监测点。
根据现场事故的分析结果,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不正确的安装和校验造成的。 因此,有必要介绍正确的安装和校验的注意事项以减少故障。
具体如下:(1) 设置警戒区。
泄漏现场的警戒区边界浓度应设在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30%,其范围之内为警戒区。如果是液化气泄漏,要按气体扩散范围划定警戒区域,警戒范围按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下限的1/2,即0。
75%确定。因气态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测试仪应布置在贴近地表处。
因气体扩散受泄漏量、风力等条件的影响时刻在变化,警戒范围要根据测得的数值随时调整。(2) 消除引火源。
在警戒区内严禁任何火源存在或带入,必须果断地熄灭可燃物料泄漏扩散危险区内的一切火种,中断加热热源;对于该区域内的电气设备,保持其原来状态,不要开或关,及时切断该区域的总电源;进入警戒区的人员,严禁穿钉鞋和化纤衣服;操作各种消防器材、工具、手电、手抬泵、车辆等,严防打出火花;堵漏时应采用不发火器材工具;消防车也不准驶入警戒区域内,在警戒区域内停留的车辆不准再发动行驶。 根据现场情况,动员现场周围特别是下风方向的居民和单位职工迅速消除火源。
(3) 关阀断料。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处在阀门以后且阀门尚未损坏,可采取关闭输送物料管道阀门,断绝物料源的措施,制止泄漏。
关闭管道阀门时,必须设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4) 堵漏封口。
管道、阀门或容器壁发生泄且泄漏点处在阀门之前或阀门损坏,不能关阀止漏时,可各种针对性的堵漏器具和方法实施封堵泄漏口。
防范措施 第一,要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居民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常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让大家了解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危害,知道哪些地方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如何预防这些气体的危害,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第二,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地下管井疏通作业操作规程,为从事管井疏通作业人员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及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安全绳等; 第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定期对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垃圾、粪便、纸浆等有机物,保持市容清洁,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防止有机物发酵后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第四,有关单位要配备快速气体检测仪,及时掌握污水池及地下管井等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浓度,采取必要的通风排毒措施,严禁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无防护、冒险作业; 第五,建立、健全本单位地下管井及有害气体场所作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一旦发生井下急性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中毒事故时,救援人员切忌盲目进入池内或管道内救人,一定要在佩戴防毒口罩,系好安全绳,并有专人监护的条件下施救,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将患者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流通外,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有条件的还应给予吸氧;有眼部损伤者,应尽快用清水反复冲洗;对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休克者应让其取平卧位,头稍低;对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中毒者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许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他们大多数是死于无知,而真正应该对事故负责的是这些单位的管理者。规章制度不健全、宣传教育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才是造成群死群伤的真正原因。
为了使这样的事故不再重现,有必要对进入地下管井作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原因进行宣传教育,以便让居民和职工进一步了解其性质和危害,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焊接时,焊工周围的空气常被一些有害气体及粉尘所污染, 如氧化锰、氧化锌、氟化物、一氧化碳和金属蒸汽等。
焊工长期 呼吸这些烟尘和气体,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甚至使焊工患上尘 肺及锰中毒等,因此,应采取下列预防措施。(1)焊接场地要有良好的通风。
焊接区的通风是排出烟尘 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有效措施,通风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全面机械通风:在车间内安装数台轴流式风机向外排风, 使车间内经常更换新鲜空气。
②局部机械通风:在焊工工位安装小型通风机械,进行送风 或排风。③充分利用自然风:正确调节车间的侧窗和天窗,加强自然 通风。
(2)合理组织劳动布局,避免多名焊工拥挤在一起操作。(3)尽量扩大埋弧自动焊的适用范围,以代替焊条电弧焊。
(4)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减少烟尘等对人体的侵害,目前, 多采用静电防尘口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