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地沟油,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蔬菜的农药,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有些食品的苏丹红,海鲜中的线虫病,还有瘦肉精、三无产品。
另外,还发现市场上一些绿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泽好看的菜梗是用氨水腌制出来的。 豆制品类合格率不高 豆制品类合格率不高,主要体现在深受家庭主妇青睐的腐竹产品使用“吊白块”现象较为普遍。
市场上查到的“福建产”腐竹产品基本上不合格,主要是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为了让腐竹变白、韧性增强、光洁度提高,违规使用了有害物质“吊白块”和不能食用的化学原料“明胶”。此外,粮食及其制品中也发现少数使用“吊白块”的现象。
水产品用福尔马林浸泡 为了防腐和延长保质期,一些不良商贩使用福尔马林浸泡水潺和“小蜘蛛”等水产品,部分水产品甲醛含量超标情况严重。 加工鱼鲞时使用敌敌畏 高盐晒制加工的鱼鲞不再适合消费者的口味,于是部分生产加工者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在加工含盐量低的鱼鲞过程中使用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防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去年8月间,市卫生局就查处了7宗违法生产有害有毒食品案,均已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已有三宗案件审理终结,当事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酱腌菜食品苯甲酸含量超标 由于当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市消费委4月12日发出了“慎食酱腌菜食品”的2004年第2号消费警示。市消费委日前会同市工商部门抽检了百姓超市、人本超市乐清商场和乐成镇新喜喜糖果批发中心等三家商场共九种商品,包括荔枝罐头、无衣桔片、牛肉粒、美味雪菜等,并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验,经检验后,发现百姓超市销售的桐乡市中南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乡巴佬”榨菜(生产日期,批号:20040129)和台州市椒江民辉酱菜厂生产的“美味”雪菜(生产日期,批号:20031219)中的苯甲酸含量超出《GB2714-1996酱腌菜卫生标准》规定的小于或等于0.5克每千克的标准含量,分别达到1.46克每千克和1.36克每千克。
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而我们少年儿童的生命更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娇嫩纤弱,应该珍爱。然而,在我们身边,随时都可能因为某些举动而发生危及我们生命的事,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安全意识。
食物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食物的质量问题和人在饮食时的不注意也会导致一些疾病甚至食物中毒,而我们小学生由于幼稚无知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与老师、同学一起开展一些户外活动,而在活动中有时会带一些零食,为了求方便,有些同学会从路边的小摊随意买一些。
却不知这些食品有些是“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含有色素和防腐剂的食品,甚至是地下工厂生产的食品。一些同学因买了这一类食品,吃过后轻则腹痛,重则呕吐、腹泻、以至食物中毒。
另外,有的同学刚玩过,手弄得脏兮兮的,便吃东西;有的同学吃东西的时候不注意节制,暴饮暴食。这样都可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所以,我们首先就应该注意食品安全。
以下内容可以给你做为参考资料: 主持人说:各位网友、各位嘉宾下午好,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3.15,是消费者维护自己权益的节日,今天我们的访谈主题是保护自己不被药品和食品安全问题所困扰。
有网友说:“能够入口的都是要命的,一是食品,二是药品,病了不吃可能就要见‘阎王了’。”这话听起来很直白,但它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心声。
去年有劣质奶粉问题,毒粉丝问题,最近又是苏丹红的焦点话题,这些都跟食品安全相关。当然我们还遇到过保健品误导、抗菌药物滥用等药品安全问题。
为了帮助消费者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安全健康的生活状况,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消费者消费者指导部的专家、食品安全的专家和药品评审专家跟网友交流一下怎么样保证自己的安全生活?首先请专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王功立说:网友好,我是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主任药师王功立。
何计国说:大家好,我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安全系主任教授何计国。 任静说:我是中消协消费指导部副主任任静。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高居消费问题榜首 主持人说:我们先请中消协指导部副主任,任静主任谈谈目前针对药品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情况,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任静说:就投诉热点问题来看,药品安全问题是排在第三位,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多次开展的安全调查,食品安全一直是高居榜首,现在食品相关的投诉率比较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食品的质量问题,质量包括一些食品的污染导致食物中毒,还有食品中间搀假,还有食品的包装、标签、一些生产日期,比如在过期之前偷偷修改生产日期以次充好卖给消费者,还有一些经营场所环境比较恶劣,食品安全隐患也非常大,这是除了媒体经常见诸报端的像苏丹红1号,这些是消费者即使使用了以后也无法了解的,我上面提到的是最最危害消费者日常健康的。
保健品是不能治病的,不要盲信 主持人说:刚才任主任谈到了食品方面反应的热点问题,我们今天请到了研究药品多年的老专家王教授,药品也存在类似这样的问题,网友反应比较集中的就是保健品的误导问题,请王教授谈一下这方面。 王功立说:保健品方面,因为保健品它不属于药品,它不是药厂生产的,我们说现在药厂生产的药品都要通过GMP认证的,所以药品的质量是比较可靠的。
而保健品它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这是一方面,再一个保健品的宣传,厂家为了扩大它的市场,所以做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广告。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比如说口服液这个保健品,补血口服液它涉及的名称是乳酸亚铁口服液。
大家知道我们在全国电视台上都能看到一个画面,很多老太太在海边上玩儿,跳舞,有一个中年妇女说这个老年人身体怎么那么好啊?这些老太太回答:“我们因为吃了补血口服液,到海南岛玩儿了两个星期了身体都很好”。这是误导消费者大家买这个口服液来吃,补血口服液是乳酸亚铁,这种药品给哪些病人用呢?是给缺铁性贫血的人用的,不是缺铁性的病人不能吃,一般的老太太,像年纪大的妇女根本不缺铁的。
体内铁多了以后可以影响你的血压、血脂加重冠心病,更重要的就是年纪大的都有点老年痴呆了,有的是轻微的,如果按照广告宣传,你出去玩儿一次吃半个月的补血口服液,这样的话这些老太太回来老年痴呆的就变得更痴呆了,所以不能这样宣传。宣传不能夸大它的作用,要对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任。
主持人说:对于消费者来说怎么识别存在的一些潜在误区呢? 王功立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像吃保健品的时候一般的都是自我药疗,我觉得为了安全起见,你到药店买的时候应该咨询药师或者职业药师。他能指导你如何食用保健品。
所以我们第一要咨询,第二买了以后我们要看一看保健品它的生产日期,还有保质期。买回来以后保健品也有它的说明,你可以好好看看说明书,规范的说明书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它的作用,特别是保健品不能夸大它的治疗作用。
所以老百姓发现夸大宣传的,有些说保健品能治肿瘤等等这些都是不可信的。 比如最近说灵芝孢子能治肺癌、乳腺癌等等,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类属于扩大宣传,希望广大网友不要随便听信这些夸大的宣传。
特别是扩大到保健品,因为保健品只是保健不能治病的,凡是说能治疗某种疾病,能立竿见影见效的都是不可靠的。所以希望大家买一些信用比较好的,药效确实有保健作用的一些保健品,不要随便跟着广告宣传者去买,吃了以后不但起不了保健作用有可能还损害身体呢,比如刚才说的补血口服液,老年人吃了以后肯定对老年病是不利的。
主持人说:中消协也是做过有关保健品的一些调查,任主任请介绍一下? 任静说:好多消费者现在对于保健食品的功能已经是不再相信了。近期上海市消费者委员会开展一项调查表示,60%的消费者对于广告宣传的功能表示质疑,这些都来源于保健品广告行业的夸大宣传。
最近我们收集了商场、媒体上发布的广告说明以及宣传单一共是100多份,发现其中夸大宣传的占到70%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只有26%。 这种状况容易使消费者完全的丧失了他对保健食品的客观认识,往往保健食品在广告宣传中会。
原发布者:X99733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皮革奶”事件概述2005年,山东等地曝出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事件,引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重视,曾经大力整顿。当时山东省工商部门至少查获2.8万多件使用水解蛋白的乳制品,有200多家小厂从事这类生产。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于2009年2月份接到了一封举报信,举报浙江金华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在生产乳制品的过程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金华市质监局、兰溪市质监局于3月5日配合浙江省质监局,对晨园乳品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在当场查获60公斤无标签白色粉末,经鉴定该粉末为皮革水解蛋白粉。浙江省质监局在3月18日对浙江晨园乳业八个批次的产品抽样检测,其中三批次成品两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目前证据表明,早在2008年10月20日监管部门在晨园乳业公司当天生产的含乳饮料中,检测出了这种皮革水解物。晨园乳制品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无视国家法律的规定,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滥用非食品添加剂,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2010年8月,质检总局再次与农业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非法制售皮革蛋白粉等皮革碎料制品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使用皮革蛋白粉等皮革碎料制品作为食品原料,加大打击力度。 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条被广大网友热议的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报道。此报道一经发布,便被纷纷转载,从而迅速地登上了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报道
事件关键词 发生时间 情况梗概 有毒大米 2000 2000年开始,惨有有害工业原料石蜡油的有毒大米,先后见于广东、吉林、甘肃、四川等地市场。
石蜡油对人体肠胃有刺激作用,服用后会导致上吐下泻,甚至头晕。冠生园陈陷做月饼 2001-9 2001年9月3日,央视《新闻30分》栏目披露:南京冠生园使用陈陷做月饼。
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漏洞,使这一事件陷于争议。冠生园公司公开回应:使用回收月饼,在全国范围是一种普遍现象。
海城学生豆奶中毒 2003-3 3月19日,辽宁海城三千多名小学生同时饮用了一种“高乳营养学生豆奶”,部分学生先后出现了腹痛、恶心头晕等症状,并致人死亡。卫生部及辽宁省的13名专家在连续调查6天后宣布:“中毒病因是豆粉中未彻底灭活的抗营养因子”。
金华火腿农药浸泡 2003-11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个别金华火腿生产厂家为生产“反季节火腿”,使用农药敌敌畏浸泡猪腿防止蚊苍和生蛆的内幕。业内人士称:金华市此前的一次调查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有25家之多。
重庆石蜡火锅底料 2004-2 重庆市一些火锅底料生产企业以石蜡加入火锅底料,在高温下裂解后会产生致癌的多环烃类化合物。“林峰”、“刘鑫”、“家厨”、“嘉乐得”、“新世纪”、“志国”等食品厂被央视曝光。
重庆市火锅协会常务副会长称,这是继罂粟壳、福尔马林浸泡毛肚、潲水油事件后,重庆火锅面临的又一信誉危机。阜阳劣质奶粉 2004-4 轰动一时的食品公共事件。
劣质婴儿奶粉中蛋白含量不足2%,远远低于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12%的要求,造成患儿头大身子小,身体虚弱,反应迟钝,并伴有大面积皮肤溃烂、内脏发育肿大,十余名患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广州假酒中毒 2004-5 2004年5月11日晚,湖南衡阳籍民工饮假酒后死于广州市白云区一医院,由此揭开饮酒导致甲醛中毒致人死命的序幕。
后证实的假酒链条是:工业酒精通过不法商人之手转至散装米酒地下生产窝点,后者将工业酒精勾兑成散装米酒在周边市场销售。在食品加工中使用致命的原料,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公众对食品生产体系的总体信任。
与此同时,地下或半地下灰色食品作坊、添加剂和原料的无序交易、低端市场的监管乏力,暴露在公众视野中。陈化粮 2004-7 7月16日长沙市查获80吨来自湖北的陈化粮。
陈化粮黄曲霉菌超标,而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化学致癌物,可导致肝癌。按照规定,陈化粮属于饲料用粮,只是饲料生产加工或工业酒精加工过程上的中间产品,不是最终产品。
对于陈化粮的处理国家有严格的规定,只能通过拍卖的方式,向有特定资格的饲料加工和工业酒精加工企业定向销售,而不能直接流入市场。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出现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上的陈化粮,价格比一般大米便宜三分之一左右,因主要销往工地而得名“民工粮”。
光明回收奶事件 2005-6 6月5日报道郑州光明山盟乳业回收奶事件,撤柜之后的光明纯牛奶都返厂了。但那些返厂牛奶没有被销毁,都露天放着,很多都被太阳晒坏了,然后这些变质牛奶又重新拿去生产了。”
“划开奶袋,把牛奶倒进大桶,为回奶工序准备奶原料。很多奶袋子上沾着腐烂物和蠕动的蛆,划奶时这些脏东西经常会掉进奶桶,一些乱飞的苍蝇也淹死在牛奶桶里。
对于是否可以用返厂牛奶为原料再加工生产,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根据了解,在国外这是不被允许的。
但这种做法已经成了行业的不成文的秘密。这一事件凸显过期食品监管隐患。
PVC保鲜膜可能致癌风波 2005-10 10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称,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特别是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生殖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等,对人体危害较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欧洲各国已全面禁止使用PVC包装材料,而我国一些超市的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却大量采用PVC保鲜膜,LG、三菱、三荣这3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它们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产品。
这次PVC保鲜膜事件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软肋——标准滞后,食品安全标准应与国际接轨。苏丹红 2005-32006-11 肯德基烤翅、红心鸭蛋先后分别成为事件中的焦点产品。
人们对于食品生产前端化学添加物的警惕,在苏丹红事件中加深为“红色心里恐慌”。食品安全事件在区域性、局部性、食品门类的特定性,转向普遍性、广泛向、涉及食品门类的多样性。
雀巢奶粉碘超标 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福寿螺 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1、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尽量按需备餐、点菜,打包食物应当及时冷藏。冰箱内的食物要分类管理,熟食和生食分开放,避免两者接触后发生交叉污染。
2、不要盲目尝鲜
外出就餐时,要选择清洁卫生的餐馆就餐(餐馆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标志会放在醒目位置)。大家可以有选择性地尝鲜,但不要盲目猎奇,不要采摘、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或来历不明的食物,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3、平衡膳食,饮酒适量
很多人容易出现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的现象,消化系统疾病易发、高发。居民应当有意识地控制摄入食物总量,保持食物的多样性,比如肉类、蛋类、蔬菜、水果、五谷等。饮酒一定要适量,不要空腹饮酒。
4、选购食物要注意安全
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正规途径,并保存好购物凭证。购买前,要认真阅读包装上的各种标识,尤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营养标签等。
5、不要囤菜
很多家庭还有节前囤菜的习惯。食安办建议大家在囤菜时,尽量选择葱姜蒜、土豆、胡萝卜等耐储存的蔬菜。如果选用的食材出现了腐败变质,千万不要再继续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春节期间,怎样吃才安全 看看食安办发布的注意事项
10月6日百度首页人物美国食品安全卫士威利上榜。
而威利上榜的主要理由是他不遗余力促成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尤其是《纯食品和药品法》——这部法律的诞生,几乎奠定了美国现代药品法的雏形与骨架,直接催生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 作为一名科学家,威利博士深知“科学滥用”之于食品的危害(一如三聚氰胺添入奶粉之中抑或饲料之中),在科学人文主义理想的驱使下,他不遗余力促成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尤其是《纯食品和药品法》——这部法律的诞生,几乎奠定了美国现代药品法的雏形与骨架,直接催生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
不仅于此,威利还充分利用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向人们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他因此被誉为“纯食品和药品法之父”,人们称赞他是“人丛中的一座高山,好斗的一头雄狮”! 2003年底去年初,安徽省阜阳地区农村出现了众多“大头娃娃”婴儿,罪魁祸首是婴儿们食用的劣质奶粉。
h. 高正,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农民,不屈不挠地举报,终于受到了媒体的重视。“大头娃娃”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劣质奶粉、维护食品安全的行动。
2004年12月17日,高正状告劣质奶粉经销商案件开庭。Ig- 中央电视台现在正在进行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高正被列为“年度社会公益奖”候选人。
在高正当选的理由陈述中,专家们这样说:他以其朴素的维权意识和内心强烈的责任感,与劣质奶粉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抗争。屡遭挫折却不改初衷。
正是由于这位普通农民的执著,数以千计的儿童的生命和健康的以挽救。'M$g`L朱燕翎EVkE 作为中国第一起消费者状告食品生产商因没有标注转基因食品,侵犯知情权的案件,上海消费者朱燕翎去年4月将上海雀巢公司告上法庭。
朱燕翎的行为也得到了一直对雀巢转基因食品有意见的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支持。Z&Tu$ 而英国政府也在6月点名指责雀巢、亨氏和麦当劳等世界著名的食品公司食言,原因是它们未能提出减少食品含盐量的切实计划。
2r\s9 虽然去年年底雀巢转基因案,中国消费者终审仍然败诉,但也提醒雀巢公司尊重中国消费者 2004年5月中旬,一部名为《给我最大号》(Super Size Me)的纪录片在美国开始上映,叫板麦当劳。在这部纪录片中,年轻的美国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以自己的身体当成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连续30天,他三餐只吃麦当劳的食物和饮料,让大家亲眼见证了吃麦当劳对自己的身体带来的有害无益的变化。
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奖后,美国人纷纷开始怀疑全球流行的快餐的安全性。M>F 面对压力的麦当劳公司宣布取消餐厅“特大号”食品的销售,并推出了更为健康的成人“快乐餐”,里面包含蔬菜沙拉、瓶装水和计步器。
麦当劳还宣布,今后将陆续推出更多有益健康的食物。~n_g。
1.双汇瘦肉精
2.染色馒头
3.肉类“变身”事件
4.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5.回炉面包
6.台湾塑化剂风波
7.“地沟油”事件
8.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9.速冻食品病菌门
10.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11.可口可乐中毒
12.快餐业勾兑事件
1.双汇瘦肉精
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2.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有媒体 爆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馒头都是回收馒头中加香精和色素加工而成。
3.肉类“变身”事件
2011年4月份媒体有关于“牛肉香膏”的报道称牛肉香膏能让其他肉类短时间内变成“牛肉”,另外有报道称“神奇道具”可将鸭肉变羊肉。
4.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2011年4月,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豆芽25余吨,据了解,这些豆芽中被检测出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等有害物质。
5.回炉面包
2011年4月12日,广州甜心客面包店内部员工爆料称他工作的地方将过期产品回炉继续销售,“再生面包”在厂里是公开的秘密。面包回炉再造已有3年历史,而公司迄今未接到过吃面包导致食物中毒的投诉。
6.台湾塑化剂风波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7.“地沟油”事件
2011年6月,记者历经一个月、数千里艰难追踪,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仅记者实地探访的几家窝点,其日加工能力合计已近百吨。
8.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2011年8月,浙工商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例行抽检中发现,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350倍之多,这些血燕产品多从广东、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
9.速冻食品病菌门
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陷“细菌门”。
10.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2011年1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结果显示,联合利华有限公司“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3倍多。稀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好坏取决于其浓度的高低,过量摄入将对人体造成危害。
11.可口可乐中毒
2011年11月28日,长春市民饮用可口可乐美汁源草莓味果粒奶优中毒1死1昏迷。可口可乐公司三次声明称,国家权威检测部门对产品留样检测显示,所有指标合格。
12.快餐业勾兑事件
2011年快餐业巨头味千拉面、肯德基等先后陷入“骨汤门”、“豆浆门”,另外还有山西老陈醋勾兑事件以及香港媒体报道的“化学酱油”等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人们对知名企业诚信问题的担忧。老百姓认的是你的牌子,你的服务,你的诚信,倘若辜负了这份信任,那只好敬而远之了。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扩展资料
旅游中的饮食卫生的小常识
(1)注意饮水卫生。
一般来说,生水是不能饮用的,旅途饮水以开水和消毒净化过的自来水为最理想,其次是山泉和深井水,江、河、塘、湖水千万不能生饮。无合格水可饮时,可用瓜果代替水。
(2)瓜果一定要洗净或去皮吃。
吃瓜果一定要去皮。瓜果除了受农药污染外,在采摘与销售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菌或寄生虫的污染。
(3)慎重对待每一餐,饥不择食千万要不得。
高中档的饮食店一般可放心去吃, 大排档的可有选择性地吃,摊位或沿街摆卖(推车卖)的不要去吃。旅行中虽然饥肠辘辘的情况不少,但小摊小贩的食物不能去碰。如果饥不择食,则等于拿生命开玩笑。
(4)学会鉴别饮食店卫生是否合格。
合格的一般标准应是:有卫生许可证,有清洁的水源,有消毒设备,食品原料新鲜,无蚊蝇,有防尘设备,周围环境干净, 收款人员不接触食品且钱票与食品保持相当距离。
(5)在车船或飞机上要节制饮食。
乘行时,由于没有运动条件,食物的消化过程延长、速度减慢,如果不节制饮食,必然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肠胃不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饮食安全常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