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大山大河
2020年消防安全知识答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 B )反应。
A.物理B.化学
2.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B )的阶段。
A.最不利B.最有利C.较不利
3.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方法称作( A)。
A.窒息灭火法B.隔离灭火法C.冷却灭火法
4.凡是在特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必须办理( C)。
A.相关手续B.许可证C.特级动火证D.动火证
5.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 B )。
A.纵火罪 B.失火罪C.玩忽职守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6.单位的消防档案,一般由( B )部门管理。
A.行政B.保卫C.工会D.办公室
7.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 C)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
A.必须B.可以C.应该
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 A )监督管理。
A.分级B.分类C.统一
9.公安消防人员在灭火过程中,应当( A )。
A.优先救人B.优先抢救财物C.优先灭火
10.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我国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 B )。
A.四组 B.五类 C.七种 D.三级
1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
一、
1B、
2C、(好像ABC都不对,一定要选就选C)
3A、
4B(1211不知道是什么)
5C
6A
7A
二
对的 1、5、其他的错
三
1、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品、刀具及其它危险物品还有液体物品不能超过100ML等
2、一定要把火彻底扑灭,防止死灰复燃。不要把火柴、打火机等随地乱丢。
3、防止小朋友不小心把燃气弄着引发火灾,或者不小心煤气中毒,甚至是爆炸。
人体吸入大量的燃气会一氧化碳中毒,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最终窒息死亡。在一定的空间里,燃气过多可能引起爆炸。
4、不能带油类的东西,防止自燃。(其它的不知道)
5、放炮时要在空旷的地方,不能有一些易燃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周围的易燃物和自身安全,防止引火上身。
6、119
7、先评估一下形势,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现救人,钱财是身外之物。同时可以呼求,找人帮忙。切记逞英雄。
8、先报地址,一定要地址清晰准确,再报火灾的大小,周围的情况,和着火的物品具体是什么。一定不可以惊慌,不然就会耽误时间。
9、好像是违法的,而且会被罚款(出勤费一般好像是200)。
正确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A 5.C 6.A 7.A 。 二、判断题1 对,2对.3 错 4.错 5.对 6.对。
三、简答题
1乘飞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品、刀具及其它危险物品。
2.野餐后不要乱扔瓜果皮壳、饮料瓶罐等,还要及时把野炊用火扑灭,以防发生事故。
3.燃气泄漏后 里面的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会阻止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和氧气结合结合
人会中毒身亡
4.不能携带火柴、打火机、鞭炮等物品进入山林。
5.最好不要燃放鞭炮,如要燃放应注意:
(1)要选择空旷的地方,点燃后迅速离开,保持一定的距离;
(2)不要立即去拾落地未响的鞭炮,更不能拿在手里放;
(3)不可将鞭炮放在玻璃瓶、瓷碗、瓷坛内燃放,更不可把点燃的鞭炮甩向他人或有易燃物品的地方;
(4)观看他人燃放大鞭炮时,微微张开嘴,以保护自己的耳朵。
6.119
7.可以用打锣敲钟、吹哨、喊话等方式向四周报警,动员大家来灭火。
8.一、稳定自己的情绪,切忌急躁。二、请讲普通话,以免方言的差异造成错误。三、按照“119”指挥中心接警人员的要求讲清着火地点,内容包括: 1、着火地点在哪条路上?与哪个道路交叉口最近? 2、着火地点是什么单位?门牌号多少? 3、着的什么东西?火势大小? 4、报警 人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号?报警人的姓名? 5、按照接警人员的要求,在指定的路口接消防车。
9.假报火警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条规定:
完了,谢谢
正确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A 5.C 6.A 7.A 。 二、判断题1 对,2对.3 错 4.错 5.对 6.对。
三、简答题
1乘飞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品、刀具及其它危险物品。
2.野餐后不要乱扔瓜果皮壳、饮料瓶罐等,还要及时把野炊用火扑灭,以防发生事故。
3.燃气泄漏后 里面的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会阻止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和氧气结合结合
人会中毒身亡
4.不能携带火柴、打火机、鞭炮等物品进入山林。
5.最好不要燃放鞭炮,如要燃放应注意:
(1)要选择空旷的地方,点燃后迅速离开,保持一定的距离;
(2)不要立即去拾落地未响的鞭炮,更不能拿在手里放;
(3)不可将鞭炮放在玻璃瓶、瓷碗、瓷坛内燃放,更不可把点燃的鞭炮甩向他人或有易燃物品的地方;
(4)观看他人燃放大鞭炮时,微微张开嘴,以保护自己的耳朵。
6.119
7.可以用打锣敲钟、吹哨、喊话等方式向四周报警,动员大家来灭火。
8.一、稳定自己的情绪,切忌急躁。二、请讲普通话,以免方言的差异造成错误。三、按照“119”指挥中心接警人员的要求讲清着火地点,内容包括: 1、着火地点在哪条路上?与哪个道路交叉口最近? 2、着火地点是什么单位?门牌号多少? 3、着的什么东西?火势大小? 4、报警 人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号?报警人的姓名? 5、按照接警人员的要求,在指定的路口接消防车。
9.假报火警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条规定:
完了,谢谢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我国火灾的种类一般分为两类A类和B类火灾,即液体和固体火灾。
(X)2. B类火灾是仅指可熔化固体物质的火灾。 (X)3. 使用干粉灭火器的时候,在距离着火点3m左右处灭火。
(X)4. 灭火的时候,人员应该在下风处。 (X)5. 一旦房间着火,应该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X)6. 11层着火了,赶紧坐电梯逃离到1层。 (X)7. 在着火的现场,过浓烟区的时候要站立行走,不需要匍匐前进或者弯腰前进。
(X)8. 一旦发生火灾,要注意保持镇静,不可以慌乱,积极自救。 (√)9. 使用干粉灭火器前,先把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10. 如果整个楼房着火了,应该注意人身安全,及时逃离火灾现场,请专业人员救火。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少选,所得选项得1分).1. 关于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下列正确的是( BC )A 、在室外使用,应该占据下风方向 B、使用前拔下保险销C 、灭救液体火灾的时候,应该从火焰侧面,对准火焰根部喷射D 一般用于化学试剂、精密仪器的灭火2. 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该( ABCD )A 、灭火器嘴对准燃烧最猛处 B、左右扫射 C 、使均匀的喷洒在燃烧物的表面 D、扫射至把火全部扑灭3. 下列属于引起A类火灾的物质有( BC)A 、甲醇 B、原始记录纸 C 、毛绒玩具 D、钠4. 本酒店所在大厦的消防器材有( AB )A 、干粉灭火器 B、消防栓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消防车5、防火的基本原理有:(ABCD)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引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个人都有(ABCD )的义务。A、维护消防安全B、保护消防设施C、预防火灾D、报告火警7、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可分为( B C D)..A、阴燃阶段 B、初起阶段 C、发展阶段 D、下降阶段8、热传播的途径有( A C D )。
A、热传导 B、热感应 C、热对流 D、热辐射9、造成电气火灾的原因有可能是(ABCD)。A、短路 B、过负荷 C、电热器具使用不当 D、漏电10、如果睡觉时被火灾烟气呛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 BC )。
A、迅速将门窗打开 B、在逃出门之前将着火房间的门窗关好 C、将毛巾淋湿后捂住口鼻,迅速弯腰低姿跑到安全区域 D、躲在床底下,等待消防队前来救援。
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有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消除着火源及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 或缩小燃烧范围 限制单位储运量; 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粉尘的浓度于爆炸下限以下; 用防火漆涂料浸涂可燃材料; 及时消除洒漏在地面或染在车船体上的可燃物等 隔 绝 空 气 破坏燃烧的助燃条件 1密封有可燃物质的容器设备; 2将钠存放在煤油中,黄磷存放在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存,镍储存在酒精中等 消 除 着 火 源 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1危险场所禁止吸烟、穿带钉子的鞋、用油气灯照明,应采用防爆灯及开关; 2经常润滑轴承,防止摩擦生热; 3玻璃涂白漆、防日光直射; 4接地防静电; 5安避雷针防雷击等 阻止火势、爆炸波的蔓延 阻止新的燃烧条件形成, 防止火灾扩大,减少火灾损失 1在可燃气体管路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 2有压力的容器设备装防爆膜、安全阀; 3在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筑防火墙; 4危险货物车厢与机车隔离 如果因意外情况发生了火灾,应立即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我国的火警电话号码是“119”,火警电话是直通消防队的。打电话报警时,情绪要镇静,必须详细说出火灾地址、起火地点、火势大小及报警人姓名。
报警后,起火单位还要尽可能及时清理通往火场的道路,以便消防车辆能进入火场。同时,应派人在起火地点附近路口引领消防车辆,使之迅速、准确地到达火场,投入灭火战斗。
手提式泡沫灭火器适应火灾及使用方法 适用范围: 灭火器原理 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使用方法: 可手提筒体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
这时应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当距离着火点10米左右,即可将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将射流对准燃烧物。
在扑救可燃液体火灾时,如已呈流淌状燃烧,则将泡沫由远而近喷射,使泡沫完全覆盖在燃烧液面上;如在容器内燃烧,应将泡沫射向容器的内壁,使泡沫沿着内壁流淌,逐步覆盖着火液面。切忌直接对准液面喷射,以免由于射流的冲击,反而将燃烧的液体冲散或冲出容器,扩大燃烧范围。
在扑救固体物质火灾时,应将射流对准燃烧最猛烈处。灭火时随着有效喷射距离的缩短,使用者应逐渐向燃烧区靠近,并始终将泡沫喷在燃烧物上,直到扑灭。
使用时,灭火器应始终保持倒置状态,否则会中断喷射。 泡沫灭火器存放应选择干燥、阴凉、通风并取用方便之处,不可靠近高温或可能受到曝晒的地方,以防止碳酸分解而失效;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以防止冻结;并应经常擦除灰尘、疏通喷嘴,使之保持通畅。
当大楼内失火时, 不要慌张、乱跑,要设法快速离开火灾现场,千万不能从窗口往下跳,如果楼层不高,可以用结实的绳子从窗口降到安全的地方。高楼火灾逃生的原则是,突发大火后,要冷静地观察火情和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火势趋向和灾情发展的可能,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和方法,争分夺秒地逃离火灾现场,千万不要迟疑或又返回抢拿财物,以免贻误最佳逃生时机。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存在着难进入、难扑救、难寻找、难救援等困难,这就需要提高高层建筑内人们的消防意识,立足于自防自救。据此,搜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常见逃生途径: 途径之一: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内部的附属设施进行疏散逃生。
国家消防建筑规范要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需设置避难层,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可以尽快进入避难层,等待疏散和救援。人们可以通过室内步行楼梯或消防电梯逃生,但不能乘坐普通电梯。
消防电梯拥有独立电源,一旦着火断电,消防电梯就会自动启动另一电源和电梯内用于逃生的设施,维持24小时不断电。通常,高层建筑至少应设有两道以上的楼内逃生楼梯,遇有火情普通电梯不能使用时,人们可利用内楼梯进行疏散逃生,一道被堵就从另一道逃生。
逃生时要尽可能关闭楼梯间的防火门,防止烟火侵入。 途径之二:努力自救或等待救援。
工作或生活在高层建筑内的人们,遇火灾不要轻易跳楼。如果被烟火困在较低楼层(三层以下),可先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再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或是把床单、窗帘等接成绳,沿绳索悬垂自救。
被困在较高楼层时,要将自己充分暴露在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消防官兵前来救援。 途径之三:逃生尽量向下而不是向上。
由于浓烟烈火向上蔓延的速度很快,人们逃生时要尽量向下跑。发生火灾时,要尽可能地迎着火区闯过火带逃向楼底。
虽然向下迎着火区闯也有危险,但相对而言,危险性比向上跑要小得多。只有在火势很大,着火点以下楼层完全被封,无法向下逃生时,再考虑往上逃到较为安全的楼层(比如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等待救援。
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棉被裹身,最好猫着腰使头部尽量贴近地面,必要时匍匐前进。 途径之四:如果高楼失火,遇火第一时间首先该拨打119。
在火灾刚发生时,可趁火势很小,用灭火器、自来水。
1,A,2,√,3,√,4,√
补充一下四懂四会
四懂:
1.懂得岗位火灾的危险性;
2.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3.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
4.懂得逃生疏散的方法。
四会:
1.会使用消防器材;
2.会报火警;
3.会扑救初起火灾;
4.会组织疏散逃生。
四个能力:
1.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2.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3.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4.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五个第一:
1.第一时间发现火情;
2.第一时间报警;
3.第一时间扑救初期火灾;
4.第一时间启动消防设备;
5.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
一、1B、2C、(好像ABC都不对,一定要选就选C)3A、4B(1211不知道是什么)5C6A7A二对的 1、5、其他的错三1、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品、刀具及其它危险物品还有液体物品不能超过100ML等2、一定要把火彻底扑灭,防止死灰复燃。
不要把火柴、打火机等随地乱丢。3、防止小朋友不小心把燃气弄着引发火灾,或者不小心煤气中毒,甚至是爆炸。
人体吸入大量的燃气会一氧化碳中毒,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最终窒息死亡。在一定的空间里,燃气过多可能引起爆炸。
4、不能带油类的东西,防止自燃。(其它的不知道)5、放炮时要在空旷的地方,不能有一些易燃的东西。
一定要小心周围的易燃物和自身安全,防止引火上身。6、1197、先评估一下形势,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现救人,钱财是身外之物。
同时可以呼求,找人帮忙。切记逞英雄。
8、先报地址,一定要地址清晰准确,再报火灾的大小,周围的情况,和着火的物品具体是什么。一定不可以惊慌,不然就会耽误时间。
9、好像是违法的,而且会被罚款(出勤费一般好像是200)。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