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脏内的很多酶系统尚未建立起来,因而其解毒功能很不完善。
例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泌量小,活力又低,许多药物不能与其结合,游离在体内,以致发生蓄积中毒。如氯霉素的半衰期,成人为4小时,而新生儿为25小时,当用量超过每日100毫克/公斤体重时,其死亡率可为对照组的8倍,并出现特有的症状:在用药2—9天后,婴儿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腹部膨胀,继而体温过低,肌肉松弛,呼吸困难,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称为“灰婴综合征”。
因此以不用氯霉素为好。若必须使用时,应按每日20一25毫克/公斤体重,严格掌握使用。
新生儿的肾脏也处于发育阶段,肾小球的滤过率只有成人的30—40%,如主要由肾脏排泄的四环素,其半衰期由正常的8小时,延长到108小时,极易在血液中蓄积而引起中毒。 因此用药剂量应减少,间隔时间应延长。
同样道理,使用庆大霉素时按每日每公斤体重3—5毫克计算,只需每24小时进行一次肌肉注射就可以。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强,但在一般情况下,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后,是不容易进入脑组织产生毒性作用的。
而在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它们能和胆红素争夺白蛋白并与之结合,使未能和血清白蛋白相结合的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组织,从而可能发生危害患儿生命的核黄疽。 这类药物包括安定、小儿安、消炎痛、新生霉素、磺胺异恶唑、苯甲酸钠咖啡因和水溶性K等,一般都不宜给使用。
据了解,有超过1/3父母会选择自行为宝宝买药,药店里儿科用药种类繁多,选购时需要格外留神。
父母可以帮宝宝选择退烧药、帮助消化药,或者活性菌等非处方类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应盲目依赖自购药物,宝宝服用此类药物时间也不宜太长。”
陈立民表示。如果宝宝服用退烧药后,发烧仍然持续,超过3天还不退,就需要马上前往医院就诊。
在不少成人药品的说明书上,标出儿童用药的介绍是“小儿酌减”。不少“家长医生”会贪方便,自行把药物酌减一半或1/3的分量喂宝宝服用。
陈立民特别提醒,成人药给宝宝服用甚为危险。“小儿酌减”的药品分量,家长往往难以把握,药量不足或过多均影响治疗效果。
“除此以外,成人药物包括成分、禁忌、副作用,以及某些抗生素类药物对宝宝健康造成危害,家长务必在儿科专家指导下,给予宝宝服用。”陈立民指出。
原则1:用法用量要精准。
不论是药品的使用 时间、频率,还是次数、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一旦超出剂量,就容易引发中毒,而剂量过少则不易达到疗效。
原则2:早预防、早治疗。 妈妈要成为孩子的第二个医生,多了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有针对性的对小孩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小儿上火,是年轻父母经常忽视的常见疾病,它一般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口舌长疮或者爱哭闹等症状,很多家长往往会忽视治疗,殊不知儿童上火不加以控制治疗,往往会引发扁桃体炎、咽炎、肺炎、感冒发烧等症状。治疗儿童上火,现在很多年轻妈妈都选择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就是专门针对儿童上火的中成药,药性安全温和。
有一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孩子爱喝,是常见病儿童上火的不错选择。 原则3:推荐使用儿童专用药物。
婴幼儿脏器娇嫩,发育不完全,适合使用药性温和、刺激少、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小儿上火了,可考虑使用三公仔小儿七星茶,专门针对儿童上火,可预防治疗使用。
1、注射法应慎用:注射对小儿的刺激较大,次数多可造成臀肌挛缩(表现为走路歪斜等),甚至注射不当有可能造成坐骨神经损伤。 2、注意药袋标示:服用前检查药袋上的姓名、药品总量、用法用量、临床用途及注意事项、用药指示、药品的保存方式等。
3、一小时内的吐药才需补服:小儿药物起效很快,如果在1小时以内大量呕吐,则再补服一剂;若超过1小时后呕吐,不需补服。 4、出现副作用后带药品迅速就医:任何药品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副作用,若服药后有任何不适,有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或是药品所引起,所以用药后出现新的症状,请随时与医生联系。
万一不慎误服药品或服药过量,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应带着药品迅速就医,可为患儿获得正确诊断争取宝贵的时间。 5、不要挑战儿童的好奇心:大人应避免在儿童面前服药;在喂食儿童药物时,避免哄骗小孩药品是糖果,以免孩子对药物产生好奇从而引起误服。
6、喂服儿童药物要领: 婴儿以毛巾或衣物包裹固定,使用吸管或口服注入筒,采取少量、多次给予原则,避免婴儿呛到;幼儿给予选择权,如让其选择服药姿势、场所、药丸先后顺序等,并鼓励幼儿合作,服药后给予糖果或饮料奖励,同时也可起到去除药味作用。 。
如果这个错误类似地发生在宝宝身上,那可就麻烦了;(2)很多药物关于宝宝的常用剂量说得比较模糊,应该请教和咨询医生,得出一些算法,比如每公斤体重的药量(注意这种算法中有上限的,应该执行上限的小剂量而不是机械地按照计算结果);(3)若药品说明中提到1岁(2岁)以下的婴儿慎用或禁用,儿童慎用或禁用等,建议执行禁用的说法,而且若医生使用这些药物亦可以向医生咨询用药理由;(4)-般不要突破药品说明中提到的单次剂量和24小时内总剂量;(5)剂量换算问题,比如使用的是葡萄糖酸锌,药瓶标注的是葡萄糖酸锌的浓度含量,但一般书上说的补锌,是指的元素锌,应该根据药品说明查找元素锌的含量,把用量换算一下。
宝宝用药确实应该谨慎,一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是要用小儿用药,小儿药含量比成人药低,以免过量,用着安全;二是选择带有OTC标志的药品,这是国家规定的非处方药,也是为了用药安全,如果确实需要用处方药,应该找医生开单,不可自行用药;三是尽量选择口服液、颗粒冲剂之类的药剂,口感好,宝宝容易接受,喂药容易些;四是不能混合用药,一次只能服用一种药物,而且要按照规定的用量服药,过两个小时以后才能再用别的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产生反应,或者重复用药,产生不良反应;五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要谨慎,注意观察,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六是服药期间多喝水,加快排泄,有利于宝宝尽快康复,减少病程和痛苦。
以上是个人体会,供您参考。祝您春节愉快!龙年好运。
1、了解药物使用说明。
确保在离开医生之前了解药物如何使用。如果药瓶上的说明与医生或药剂师说的不一样,立即向医生问清情况,得到医生的确认。
2、了解用药剂量。一些常见的药物有不同的剂量,错用剂量会出现危险。
3、确保孩子对这种药物不过敏。即使最谨慎的医生有时也会忘了孩子可能对青霉素过敏而给孩子开这种药。
要先向医生介绍孩子对哪些药过敏,且问清医生所开的药是否可能会引起孩子过敏。不要给孩子用任何你认为他可能过敏的药。
4、给孩子喂药时尽可能精确。茶匙的大小差别很大。
要确认医生说的“喝一勺”,应该是多少量,比如一勺是5毫升。通常药剂师会随药发放这些测量工具。
5、不要把别人的药拿来给孩子用。为了方便,就把别的小朋友的药拿来给生病的孩子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孩子的用药和他自己的情况有很大关系,比如体重不同,孩子吃的药量也不同,或是有些孩子会有过敏现象等等。所以在给孩子用药前一定要经过医生的允许。
6、如果药物过期,就不要给孩子吃这些药了。 7、给孩子吃药的剂量定为成人的一半,或者随意增加孩子用药的剂量。
孩子生病了,应该由医生决定该吃什么药,吃多少。即使是小病也不能凭着猜测,就随便给孩子吃药,用错剂量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
8、认为孩子吃的药不起作用,就经常给孩子换药。 每种药的药效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看孩子的接受能力,而且有些药可能会导致孩子过敏。
所以经常给孩子换药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你认为有这种需要,最好先和医生商量。
9、变换喂药的工具。很多时候医生在处方上的药的剂量可能是一茶匙(大约5毫升),而你在给孩子喂药时选择的喂药工具可能与医生推荐的大小不一样,那么可能导致孩子吃药的剂量不对。
所以要给孩子选择有刻度的喂药工具。 10、为孩子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非处方药。
即使是非处方药,也不能随意将不同种类,不同功效的药物一起给孩子使用。最好在使用前咨询医生,并把孩子目前正在吃的药告诉医生。
11、自行购药。日常生活中,宝宝难免会生些小病,有的妈妈会根据以往经验,自行上药店为宝宝买些熟悉的药品服用,省去了上医院排队看病的麻烦。
这种“小病不上医院”的做法,有时确实也能奏效,不过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大多数妈妈缺乏系统的医疗护理常识,对疾病的认识往往一知半解,自行上药店买药,有时会判断失误,发生买错药,吃错药的现象。
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提倡妈妈自行上药店为宝宝买药,宝宝生病还是上医院诊治为妥。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