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知识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27条规定,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 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
(2)在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均应按期缴纳税款。 但在特殊情况下,纳税人也可以 申请延期缴纳税款。
(3)《税收征管法》第33条规定,纳税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书面申 请减税、免税。可见,依法享受减免税照顾是纳税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4)《税收征管法》第43条规定,税务机关滥用权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 执行措施,或者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不当,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 的,应当依法承提赔偿责任。 依据《税收征管法》的这个规定,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在税 收保全中受到侵犯时,可以请求赔偿。
(5)《税收征管法》第51条规定,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 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 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根据 《税收征管法》的这个规定,只要在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纳税人都可以要求退 还超过应纳税额而缴纳的税款,如误缴税款等。
(6)纳税人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监督税务机关执法的权利。 (7)纳税人有申请税务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8)纳税人有委托税务代理人代办税务事宜的权利。
内容简介 《税法》[1]共分十四章。
其中第一章导论是税法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税收和税法的概念、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法的分类和构成要素、税法的基本啄则、税收法律关系等,是学习具体税收法律制度的知识基础。第二章税收立法,介绍并论述了我国税收立法的历史,帮助学员了解我国税收历史,明确税收立法的重要性。
第三章到第十三章,分别介绍和论述了具体税收法律制度(即税收实体法),包括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房产税法、印花税法等19个税种的法律制度。第十四章是税收征收管理法,这是国家为贯彻税收基本法规、控制税收源泉、协调征纳关系、及时组织税款入库和实现税收职能及任务的法律规范。
《税法》教材各章序列虽然是按照征税客体性质不同决定的,但有些章节的内容相互间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学习时不能只学重点章而不学其他章,应该在全面系统地认真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才能对税法的各章融会贯通,对税收法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作者简介 严振生,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授,中国法学会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我国最早从事经济法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专著有《税法新论》、《税法理论与实务》、《税法》。主编有《税法教程》、《财税法教程》、《税法》等。
合著有《经济法概论》、《国际税法》。 其中,《国际税法》1993年被司法部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
杨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金融与财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从事财政法、税法教研工作。
主要著作有《财税法新论》(合著)、《税法学原理》(合著)等。 在《税务研究》、VATMONITOR、《财税法论丛》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税收慨述 第二节税法概述 第三节税法原则 第四节税法的分类和构成要素 第五节税收法律关系 第二章税收立法 第一节税收立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税收立法 第三章增值税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增值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四章消费税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消费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五章营业税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营业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六章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节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八章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三节对外国企业的征税规定 第四节对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的外国企业征税的规定 第五节对特殊地区征收所得税的规定 第九章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三节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特点 第十章财产税法 第一节房产税法 第二节契税法 第三节车辆购置税法 第十一章资源税法 第一节资源税 第二节土地增值税 第三节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 第十二章行为税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印花税 第三节车船使用税 第四节屠宰税和筵席税 第十三章关税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关税的主要法律规定 第十四章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税务管理 第三节税款征收 第四节税务检查 第五节法律责任 第六节税务争议的处理 第七节税务代理制度 附录(主要的税收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7。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9。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 参考书目 ……文摘 第二章税收立法 第一节税收立法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税收性质和法律制度的根本转变。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和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设,是根据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和税收制度本身的特征进行的。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近30年,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经历了1950年建立全国统一的新税制、1953年修正税制、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1973年简并工商税制和试行工商税等几个阶段。
一、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 新中国成立以前,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革命根据地都相继创建了人民政权。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就明确规定征收土地税。
1931年中央苏区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收》进一步规定征收关税、营业税、农业税和工业税。 与此同时,琼崖、鄂豫皖、川陕等革命根据地,也都陆续建立了人民税收,开展了税收工作。
1940年党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先后颁布了货物税、营业税征收条例,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税收体系。各革命根据地的税收工作,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中国的税制建立和税收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打下了良好的基。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的本质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剩余价值所进行的集中分配。
税收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是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的。对纳税人而言,税收是法律上的强制义务,而不是道德上的自愿义务。
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收捐税加以规定,纳税人必须依照税法规定缴税;如有违反,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2.税收的无偿性 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税后,使一部分社会产品的所有权发生单向转移,形成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无偿地归国家占有和使用。
税款一旦缴纳,就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支付任何报酬。 3.税收的固定性 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的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课税额度和课税方法等,征什么税、向谁征、征多少、什么时侯征等等,都预先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税收的固定性,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也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国税和地税是我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时,将原来的税务机构一分为二,分别组建的新的税务机构。
国税(即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中央税(如消费税等)以及中央和和地方共享税(如增值税等)的征收管理;地税(即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地方税(如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等)的征收管理。
什么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用以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财政收入。
●税收的特征 税收与其他形式的财政收入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项基本特征。考试大论坛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依据国家的政治权力,具体表现在税收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定的,税法作为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在具体征税过程中,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看,税收最终通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式用之于纳税人,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
就某一具体的纳税人来说,其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消费的公共产品中的价格并不一定是相等的。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具有事前规定的特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用途 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按照国家预算的安排,有计划地用于国家的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和公共安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我国税收的用途,体现了我国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与费的区别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费是指国家机关向有关当事人提供某种特定劳务或服务,按规定收取的一种费用。
税与费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1。看征收主体是谁。
税通常由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收取;费通常由其他机关和事业单位收取。 2。
看是否具有无偿性。国家收费遵循有偿原则,而国家收税遵循无偿原则。
有偿收取的是费,无偿课征的是税。这是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3。看是否专款专用。
税款一般是由国家通过预算统一支出,用于社会公共需要,除极少数情况外,一般不实行专款专用;而收费多用于满足收费单位本身业务支出的需要,专款专用。因此,把某些税称为费或把某些费看作税,都是不科学的。
从你所提的问题来看,你是否是现在准备或者将来想从事会计工作,现在想提前做些准备工作。
有这种想法很好。财务指单位、企业、公司或者个人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资金的流动情况,主要包括:资金的收支记录(共分二十四科目)、成本核算、财务数据分析等。
税务是指单位、企业、公司或者个人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向国家缴纳的国税和向地方缴纳的地方税又称地税,税费的种类很多,如:营业税、印花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教育附加税、交易税、特殊商品消费税、烟草专场税等很多种类。 如果你想了解和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光凭我们回答几个问题是不行的,你得多阅读一些有关会计学和税法方面的书,加强学习才行。
现在在网上就有,不用花钱去买。###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企业和各方面的关系. 关注财务状况。
当您拥有或管理一家小型企业时,您会发现对时间和人才的需求无处不在。 但要保持小型企业的日常良好运作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其财务管理状况。
您的现金流状况如何? 您的存货投资是否过多? 借助于此页上的工具和建议,您将能够集中关注财务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业务决策。 财务人员是企业所有者用来协助,管理,清点,整理企业家当的。
企业财产的所有者是通过财务人员来真实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企业财务人员是企业所有者的眼睛和手,谁控制了财务人员谁就控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向,就能随时了解企业的亏损盈利,亏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谁应该多付钱,谁应该少付钱,谁的钱要拖一拖,谁的钱要马上就要付,企业什么时候该消费,想怎么消费,想买房子,买汽车,这都要通过财务人员的手来实现。 财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在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因大量发生在企业,故通常主要指企业财务。财务随着商品货币经济产生以后,在各个社会形态下都表现为资金运动。
如进行商品生产,首先要筹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才能购买生产的三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生产。
工人除将已耗费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以外,还创造新的价值。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一部分由企业通过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另一部分形成企业的纯收入。
产品生产完成后,通过销售收回产品的全部价值。 企业取得产品销售收入的大部分,用以弥补生产耗费,其余部分要在投资者、企业和国家之间进行分配,用以弥补生产耗费的资金,又以货币形态开始继续参加生产周转,税务 税务是指和税收相关的事务。
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 一、税法的概念。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基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二、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常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四、税收的作用。 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五、税收制度构成的七个要素 1、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关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率,这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程度。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4、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
一般的按次与按期征收两种。 6、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地方。
一般是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发生地。 7、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的规定。
从目的上讲有照顾性与鼓励性两种。###税务是指和税收相关的事务财务是指各种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首先自己得对财务知识,税务知识有些基本的了解,阅读一下像《税务基础知识》《财务入门书》等一些基础的书。
自学这些无非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所以实用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找个财务,税务职位上班,这样你可以结合书上的知识具体操作,这样才具有可行性。光学理论会像现在很多大学本科生找不到工作,他们就是因为实际操作能力太低了。
除此你还要多关注最新的财务税务变动,可以上国家税务总局的网站多看看,多了解。
作为服装店经营者,必然与税收打交道,经营者应该了解下面的基本的税收知识:1。
什么是税?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税无时无刻不在身边,纳税管理是企业经营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时最熟悉的东西又可能是最陌生的,这句话不无道理,你了 解税的准确概念吗?这对一个管理者是至关重要的。
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征收实物或 货币而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税法,就是调整参与税收征纳关系的国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发生 的税收征纳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什么是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习惯称为纳税人,是指负担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有 时又称纳税主体。
3。什么是征税对象和税目?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要征税,有时又称为纳税客体。
如,商业 销售企业的营业额、企业的所得额、个人收人等就是征税对象。税目,就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具体的征税对象和范围。
4。什么是税率?税率,就是对征税对象按多大的比率征税。
税率一般有三种:(1)比例税率。即不分征税对象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如增值税率、营业税率等。
(2)累进税率。它又称等级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大小规定不同 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全额累进税率是把不同纳税人的征税对象按数额 大小分成不同等级,税率依次提高,每一纳税人按其所属等级,适用一个 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 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髙,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 适用几个税率来分别计算,最后相加得出应纳税款的数额。 (3)固定税率。
即按征税对象的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采 用百分比方式。5。
什么是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税种,规定应纳税款 在什么环节缴纳。例如,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包括以下几个:(1 )纳税人生产应税消费品,于销售时纳税。
(2)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缴税款。(3 )进口应税消费品于报关进口时纳税。
纳税期限,即缴纳税金的期限,如按月缴纳、按季缴纳、按年缴纳等。6。
什么是税收减免?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减征一部分。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税收 减免的具体内容通常又涉及三个概念:(1 )起征点,即对纳税对象达到多少时开始征税。(2)免征额,即对征税对象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3)减征额,即从应纳税款中减少征收的数额。7。
挪些纳税违法处理?纳税违法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即限期交纳税金、加收滞纳金、加 以罚款、税收保全、强制执行、刑事处罚等。 8。
我国的税收体系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流转税为主体,实行流转税与所得税相结合, 以其他税收为辅助的税收体系,在流转税中以增值税为主,进行普遍调 节;在所得税中又以调节企业所得税为主。总的来说,中国税收制度包括 四大税制:流转税制、所得税制、资源和财产税制、目的行为税制。
9。纳税人应交纳的主要税种(1)流转税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2)所得税类:内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资源和财产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房地产税、契税、遗产税(尚未开征)、印花税。
(4)目的行为税类: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屠宰税、土地增值税、证券交易税。
常识一: 对股票交易卖方征收印花税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成交额征收,会增加投资者的成本,因此自然就成为政府调控股市的有效工具。
自1990年7月开征以来,股票交易印花税经历过九次调整,现行的政策规定是:只对卖出方(或继承、赠与a股、b股股权的出让方)征收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为0。 1%,对买入方(受让方)不再征收。
常识二: 对股息红利差别化征收个人所得税 进入4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送股派息公告进入“密集发布期”,据和讯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总计有1498家公司发布现金分红预案或已实施现金分红,在已发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占比达65。 47%。
对股民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 常识三: 对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对股票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鉴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对股票转让所得的计算、征税方法和纳税期限的确认等都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经国务院批准,对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