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意外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一、幼儿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一) 预防烫伤 1、暖水瓶,开水壶,热饭,菜,汤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2、不允许幼儿进食堂,保育室,锅炉房等危险地区。 3、给幼儿漱洗前,一定要试好水温(用手背试水温) 4、幼儿进餐,饮水或成人喂药时,温度要适宜,手摸杯子不烫手为宜。
5、冬季取暖期间,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 (二) 预防外伤 1、清除园内房屋,场地,玩教具的不安全因素。
拐角。器械边缘要圆滑,墙面要软处理。
大型玩具的造型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并且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隐患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修复。 2、教师组织户外活动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
活动范围不要太分散,要在教师的视线内,避免过于疲劳或保护不到所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3、幼儿使用的设备要稳固,桌椅板凳没有毛刺,饮水桶,毛巾架等要固定好。
4、剪子,刀子,针等锐利物品要放在成人专用材料柜内(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5、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游戏形式,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逐渐使他们过渡到自我保护阶段。 (三) 严防异物入耳,鼻,气管等处 1、幼儿活动时,认真观察幼儿,防止误把玩具当食物吃进肚子或含在口中。
2、户外活动时注意幼儿是否捡了石子,小棍等物品,如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幼儿把异物塞进口,鼻,耳中。 3、如发生异物进入耳,鼻,气管事故,教师不要随便采取措施,弄清楚情况后,再进行排除,如园内解决不了,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并立即通知家长。
4、每天晨午晚检查时要询问孩子是否带有异物,必要时由教师集中保管, 5、幼儿睡眠时,带班教师要随时巡视幼儿睡眠情况,观察幼儿是否在被子里吃豆,巧克力糖等食品或玩玩具,防止食品和玩具进入气管。 6、为幼儿创设愉快,宽松的进餐环境,使幼儿在情绪稳定愉快的状态下安静的进食或吃水果,防止食品误入气管 7、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携带各种饰品。
(四) 防止中毒 1、儿童活动室内不准存放有毒物品,如消毒液,洗涤剂禁止存放在卧室及活动室内,要放在幼儿摸不到的专用物品柜内。 2、教育幼儿不把物品放在嘴里,防止塑料或其他材料的玩具或物品造成中毒事故。
3、食堂每日购买的食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图便宜购买腐烂变质食品。 4、所有物品必须妥善保存。
保健室统一管理幼儿园的药品,专用药品柜上锁。需服药的幼儿,家长把药品交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登记好服药幼儿姓名,剂量。
服用前,保健老师要仔细核对,防止误服,错服。 5、做好服药记录工作。
如幼儿有异常情况和服药反映要有明确记录,及时采取措施。 (五) 防止走失 1、建立接送制度。
接送孩子时家长要与老师见面,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固定接送人员,家长如遇特殊情况需委托他人接送孩子时应与班上老师提前联系或书面委托。
2、门卫监守岗位,发现没有家长带领的孩子,不得出幼儿园大门。 3、户外活动回班交接时,老师及时清点人数。
(六) 防止触电 1、电视,录音机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2、洗衣机用后及时断电。
3、电源插座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 4、经常检查电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二、应急机制 幼儿园如发生以下意外事故,按以下方法及时处理: 1、发生意外事故,第一时间上报园领导。
2、教师及时弄清楚情况,并将幼儿送保健室处理。如保健室不能排除危险,立即将幼儿送入附近医院救治。
送幼儿园必须由三人负责:班主任,保健老师及一名行政人员。 3、联系家长,讲明事情原委,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4 随同救治的人员随时向园领导汇报事情进展状况。 5、认真调查,并填写意外事故调查表。
幼儿园幼儿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处理的对策 (一)重视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面广量大,横向涉及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纵向涉及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因此,幼儿园至上而下每一个工作岗位的人员都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做好安全工作。幼儿园要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安全学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全体人员从被动的“要我安全”内化为“我要安全”,将安全意识渗透到岗位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幼儿园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根据幼儿园教学、后勤、行政的各项工作,制定与之相关的安全工作制度,各项要求应全面、规范、细致和具有可操作性。安全工作制度执行监督要有力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考核有奖惩、事故有追责。
通过制定系列的岗位安全工作责任制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形成幼儿园安全制度网络,从而为干预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意外防不胜防,一旦意外事故发生,及时、快速、正确采取应对措施是降低伤害程度,遏制伤害范围扩大的关键,所以,幼儿园制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有些幼儿园已经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制订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突发安全事故的组织机构、各级职责、处理程序、监测预警、预防措施、责任追究等均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这使幼儿园各级各类人员面对事故不会不知所措、慌乱延误救治,对幼儿意外伤害事故能预防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应对、有效遏制。
(二)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提高自保自救能力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试试。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常常不能清楚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诱发危险因素。
面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幼教工作者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为了实现幼儿安全教育目标,幼儿园应通过幼儿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构建安全教育平台。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直观、形象的幼儿安全教育环境,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之中,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并且可以根据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设计专题教学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和掌握安全行为技能。同时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到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发展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教养人员培训,提高有效预防和合理应对的能力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幼儿园各级教养人员必须获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并对其工作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保育员的岗前职业培训内容中,均缺少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专门课程和专项训练,保教人员在从业前只能在某些专业课程中零星的学习到一些安全工作知识和技能。
因此,幼儿园有必要在教养人员上岗前组织专门的安全条例、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技能培训,考评通过后才能受聘上岗。每学期要对安全工作作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开设安全工作培训课程,或者举行安全演练,进一步提高全园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使之能有效预防幼儿伤害事故,合理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引入专业指导服务,多方合作,保障幼儿安全健康 幼儿园的工作繁杂琐碎,面面俱到,安全工作任务艰巨,因此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协同防护。首先是引入专业指导服务,例如邀请公安、消防、医院的专业人员分别对幼儿园的防暴、防火、防病等安全工作进行专门性的安全工作指导;与专业教学单位合作,开展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专题研究,为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和安全培训课程开设提供科研保障;聘请法律顾问,遇到意外伤害事件,及时向律师咨询,理智处理问题。
其次要加强家园合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家园安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宣传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儿意外伤害预防和处理的方法,使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同步。儿童是稚嫩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身上记载着我们对人生和命运的美好希望。
一个安全的生存空间,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积极主动地预防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加强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参与儿童安全保护工作,形成一个社会安全保护体系,是父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应该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而要尽到这一责任,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长期的努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但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发生的原因很多,有幼儿自身方面的原因,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幼儿园设施、管理方面的原因。那么如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减少或杜绝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呢?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意识 1.首先,健全幼儿园日常安全制度。
像《幼儿入离园接送制度》《一日安全作息制度》《一日巡查制度》《门卫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午间值班制度》《外来人员接待制度》等应该不断加以完善、严格执行。比如:幼儿入园时,家长要一对一刷卡进入,把孩子亲自送到老师手中;晨检时,遇到有病服药的幼儿,值班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询问孩子的病因,服药剂量、时间,做好记录,并要家长签字;离园时,家长要凭卡接孩子,老师要把孩子亲手送到家长手上;有外来人员造访时,要有园主任的许可和签字等方可入园。
另外,园领导应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根据园里制定的《奖惩制度》进行奖励与处罚。安全工作必须用制度的约束力来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2.加强学习,提高安全理论知识。每学期应定期召开全体职工会议,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召开班长、教师、保育员的座谈会,针对各班的安全工作(比如:就餐时饭菜的冷热、活动时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等注意事项)加以研究、共同探讨、总结经验,把日常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3.加强日常活动中的安全工作。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后勤主任、保健大夫和各班班长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对各班的安全工作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召开安全会议,出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根源,在以后的工作中引以为戒。
如在一次孩子午睡时,值班领导到各班检查老师值班情况,发现有一个班,一名未睡幼儿嘴里含着一个尖尖的小螺丝钉,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螺丝钉咽下,后果不堪设想。值班领导当即对那位值班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接着幼儿园分组召开了安全紧急会议,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未及时发现会产生的恶果。
原因是:晨、午检工作不细致不到位,值班教师监管差。针对此事件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1)晨检之后有的幼儿来得晚,上课之前再补检一次。
(2)午检要更加细致,认真观察幼儿的精神面貌,让幼儿把身上的装饰物摘下来,放在固定的地方老师集中管理。(3)值班教师值班期间,不能看书看报或做别的事,更不能休息,要加强巡视,及时纠正幼儿睡姿,给蹬被子的幼儿及时盖好,爱尿床的幼儿及时提醒,遵守作息制度到点起床绝不拖延。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护能力 常言说:千般呵护,不如自护。《纲要》明确指出: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因此,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保护的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1.通过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要求具体明确,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入园时不带闲杂、危险物品,如:小钉子、刀子、花生米等细小物品,手腕、脖子上不戴饰品,上衣不带绳链等;进餐时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睡眠时睡姿正确,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时抬头挺胸,手前后自然摆动,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不推人不绊人;参加游戏等活动时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上下楼梯时要走右边,并要扶好楼梯,不拥挤和推拽;离园时有序活动,静待家长,安全返家等等。
2.抓住身边发生的实例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要在做好幼儿常规教育的同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孩子们活泼好动,课间经常在教室里嬉闹,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及时抓住身边的实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天,婉玉小朋友和牛牛小朋友嬉闹,不小心婉玉的嘴磕到了桌沿上,嘴唇被牙咯了一道口子。下午老师抓住这个例子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今天我班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教室内应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认识到:在教室里不能跑闹,不能推撞别人,人走开要把椅子推到桌子底下,盥洗、如厕要排队。
孩子把这些要注意的事项画下来,贴在墙壁上随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3.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使幼儿从中获得力所能及的防灾、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及经验。
如:娃娃家的游戏,不跟陌生人走,和爸爸妈妈走散了怎么办?孩子病了怎么办?家里停电了怎么办?看见着火了怎么办?让幼儿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学会拨打11O、120、119和家人的电话进行求救,学会不玩火,不用明火照明等安全常识,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丰。
据各项资料显示,幼儿发生意外伤害有以下这些特点:(一)从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性别构成看,男孩明显较易发生意外伤害。
原因在于男孩生性更顽皮好动、探究欲更强,且情感上更易冲动,所以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明显高于女孩,因此要加强对男孩意外事故的预防工作。(二)幼儿意外损伤较多发生的类型是骨折,明显高于切割伤和脱臼。
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是学前幼儿的特点,这样的性格特征更容易使他们在活动中忽视周围的环境因素,追逐奔跑时、嬉笑玩闹时,稍不留意,极易摔倒、碰伤,导致骨折。(三)幼儿意外伤害较多发生在春季,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
春季幼儿活动量增大,易冲动暴躁,汗液的刺激会导致其自控性、动作准确性降低,因此,托 幼机构意外事故预防应该考虑季节的特点。(四)幼儿意外伤害较多发生的时间段是10:oo-14:30,高于7:30-10:00,14:30-17:30。
此时,教师在组织幼儿上课或游戏后,思想状态由紧张转为放松,对幼儿的安全监护也开始有所松懈,而幼儿也从兴奋期进入疲劳期,体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因此,10:oo-14:30这一时间段是幼儿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峰期,托幼机构应该加强防范意识和相关措施。(五)幼儿意外伤害较多发生在大型玩具场所,明显高于盥洗室和活动室。
二、幼儿园意外伤害易发场所及预防1.户外活动场所 (1)大型玩具的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玩法有趣,使活动时兴奋忘形、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幼儿极易发生意外伤害,故大型玩具场所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场所。这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大型玩具的结构特点,活动前,作为教师应检查大型玩具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螺丝有无脱落、玩具有无损坏,对幼儿反复强调玩法和注意事项,活动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动静结合、自由与组织结合,做到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教师特别要关注幼儿的疲劳程度,及时发现幼儿的体态表现,并且提醒幼儿进行休息或者缓和情绪,从而减少 幼儿意外伤害的发生。
(2)户外活动场所地面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在户外活动时,幼儿是比较活跃,活动的强度也很大,所以在活动前,教师就要检查一下场地的安全状况,比如大石头、窨井盖等等。
2.盥洗室 幼儿园的盥洗室一般都是地砖,而且盥洗池边边角角都用塑料包住了,但是一旦沾到水地面就很滑,此外塑料包住的地方经过长期的拖洗,很容易脱落,因此盥洗室的安全防范不容忽视。3.活动室 活动室的地面是地板,而且所有的桌子、椅子等这类东西角也都打圆了,看似比较安全。
但是由于孩子在活动中行为比较活跃,而椅子、桌子这些东西又比 较硬,很容易有磕磕碰碰的现象。4.午睡室 午睡室易发生危险的地方一般就是高低床,教师专人看护,减少意外发生。
预防意外伤害,从幼儿方面入手:其一,提升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了解保护什么?怎样保护?其二,提高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在以往的观察中发现,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动作发展不好的孩子。
常常是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自己也会摔倒。其原因是孩子中心不稳、平衡感不好,所以遇到紧急情况身体一时反应不过来或是无法控制,就很容易造成伤害。
因而从孩子刚上幼儿园,我们就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针对个别孩子动作发展差,来进行动作指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 在活动中提高身体灵活性、反应能力、控制能力等。
其三,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也是减少幼儿园意外伤害的途径之一。孩子在活 动中,如能自觉听从教师指导,有次序的进行活动,会大大降低意外伤害的可能。
三、幼儿园意外伤害的处理1.摔伤和骨折 如果幼儿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身上、头上磕青了,或起来包,那就是淤血了。这时,不要急着给孩子揉,因为越揉淤血越厉害。
(可以涂点化瘀、消肿 类的药物,如:云南白药,如果没有涂点云南白药牙膏,也能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如果头朝下摔了下来,要注意观察幼儿有没有脸色发白、眼神发直、爱睡觉、呕吐现象。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可能是脑震荡,要立即把幼儿送医院。
如果幼儿摔倒后,胳膊不能动,或者不能走路了,很可能出现骨折了。这时切记不要去揉、捏,试图把变形或弯曲的肢体弄直,这样只能加重骨折。
2.烫伤 轻度烫伤的处理方法:如果是皮肤表面的烫伤,能够做好紧急处理,不会留下任何伤痕。先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20分钟左右,使皮肤冷却可缓解疼痛,减弱红肿程度,防止形成水泡。
如果水泡已经形成了,不要弄破,也不要往患处任何药膏和药水,可在上面置一块清洁、无绒毛的纱布之后用抗生素药膏涂抹,以 免受到感染。3.触电 幼儿常由于玩弄电器、用湿手摸开关、摸灯口等原因导致室内触电。
室外如果高压线落地,就会以断落处为中心形成电场,周围10米内都会使人触电。电压越大、离电线落地点越近,危险也越大。
电闪雷鸣时,人在树下或高大 建筑物下避雨,可能遭雷击。急救方法:(1)切断电源。
救护者可采取穿胶底鞋、踩在干木板上个防护措施,如果电闸离得很远或一时找不到,可用干燥的木棒、竹棍等绝缘工具,把触电者身上 的电线挑开。(2)现场急救。
情况比较严重的,呼吸、心跳严重的触电者就要采取。
①儿童活动场所的安全措施
室内地面最好采用木地板,水泥地面上应铺上地毯,卫生间、厨房要用防滑建筑材料。椅子和桌子的角以圆角为宜,否则应包上桌角防护套。出入的门应向外开,不宜装弹簧,在门缝处应加塑料及橡皮垫,防止夹伤手指。窗户、阳台、楼梯口应有栏杆,栏杆要采用直栏,高度不低于1 1米,栅间距不大于1 1厘米,中间不能设横向栏杆,以防孩子攀爬。电器设备(包括插座)应安装在离地面1 6米以上的地方,电线不能暴露在外面。
②生活用品和玩具的安全措施
热水瓶、热汤锅、火柴、小刀、打火机、剪刀等可能引起危险的物品应放在孩子取不到的地方:
不给孩子玩体积小、锐利、有毒性的玩具及物品,如珠子、纽扣、发夹、别针、棋子、硬币、小刀、剪子、电池等,以免孩子将之塞入耳、鼻,或放入口中而误吞,误吸。
易燃、易爆物品不能给孩子玩耍,节日放鞭炮、焰火时要防火灾及外伤。
婴儿应独睡小床,至少应与母亲分被睡,头边勿放小毛巾、塑料袋等物。
④安全呵护技巧
照顾孩子时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必须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凡是孩子活动的地方,都应该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护理孩子的动作要轻柔,不可突然拎起孩子的手臂给孩子穿脱衣服,以免引起骨头脱位。手提烫的物品时,要提防孩子从旁边或迎面冲过来。给孩子洗漱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防止烫伤。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时细嚼慢咽,勿狼吞虎咽,防止鱼刺,骨片及果核吞入。3岁前的婴幼儿不可吃瓜子、花生、豆类及带刺、带骨、带核的食物,勿让婴幼儿吸果冻。进餐时,勿恐吓、责骂、逗弄孩子,防止婴幼儿大哭、大笑而将食物吸入气管。
首先,应让幼儿远离火源、厨灶、电灯、火柴和家用电器,以避免烫伤、电击伤等伤害。
大人不要在孩子的附近抽烟,尤其要注意手中点燃的香烟头,以免无意中烫伤了孩子。家中的电源插座如低于50厘米,请在不用时把插孔封好。
由于幼儿喜爱攀爬,因而应保证楼梯、阳台、屋顶、窗户和玩耍场所的安全,以防止幼儿跌落。 像刀具、剪刀这些锋利的物体以及碎玻璃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意外伤害,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幼儿喜欢将东西放入嘴中,因此,不要给孩子玩弄纽扣、钱币、玻璃球及较小的玩具。在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他说话,更不要惹他哭或笑,以免食物被误吸。
最好不要给3岁以下的幼儿吃炒豆、瓜子、果冻、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如一定要吃,也要将食物弄成很小的碎块后再喂。另外,注意保管好塑料袋,不要让幼儿拿来当帽戴。
以防止小孩窒息。 切勿将毒药、药品、漂白剂、酸碱溶液和液体燃料(如煤油)储存在饮用水瓶(矿泉水瓶)中,应将此类物品储存在贴有明显标签的容器中,并避免幼儿看到或拿到。
家庭的药品柜应上锁或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家长在吃药后应随手把药品放回药品柜。
在很少量的水中,幼儿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就可能被淹死。曾经见到过在桶中淹死小孩的惨剧,因此切勿让幼儿单独待在水中或水边。
家长还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是从小就应该给孩子传授安全知识,如不要到沟渠、池塘边玩耍;要教育孩子不要抓着东西就吃,要告诉孩子存放药品的地方不要去动,吃了会中毒;要教育孩子不要爬高,不要玩火柴、打火机,不要玩剪刀、小刀、针,防止割伤和扎伤等等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