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详情:
分辨部分毒蘑菇的方法:菌柄上同时有菌环和菌托,菌褶剖面为逆两侧形的蘑菇有毒。不要信颜色鲜艳的都是有毒的这种说法,这是不科学的。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歌曲《毒蘑菇》
曲:丁世光 / 词:双 / 制作人:柯肇雷 演唱:周笔畅
源于陶喆自己的制作公司的这首歌曲,
同样具有陶式情歌的味道,
但更多了些美式的欢乐清新风格,
由笔笔演唱来更有青春的氛围。
情人的汤 无论什么配方 就算美味有毒也会用心去尝
那天晚上 你就该讲 虽然不会改变但不一样
斑斓色彩 毒蘑菇却可爱 面对等待也难免伸出手去摘
不要回来 如果他在 就像这味道没有人能说明白
爱你(爱你) 还是放弃(放弃)
一起(一起) 真的没有意义(也许没有意义)
但是我(我没有骗自己) 不要醒来就看清这距离
就让我爱着你 我不要失去你 有毒却美丽
摇上车窗 选一首歌播放 然后我们不会再去埋怨对方
路边的灯 被风点亮 这样的夜晚让人感觉有点凉
爱你(爱你) 还是放弃(还是放弃)
一起 真的没有意义(没有意义) 但是我 不要醒来就看清这距离
就让我爱着你(就让我爱着你) 我不要失去你(我不要失去你)
情人的汤 无论什么配方 就算美味有毒也会用人会去尝
那天晚上 你就该讲 虽然不会改变但不一样
夏秋阴雨时节是蘑菇生长最快时期,由于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均生长在树林、草地等地,有时不易分辨,故此时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多发期。
有毒的蘑菇在我国有10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就有10多种。毒蘑菇中毒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多脏器损伤型等四种类型。
潜伏期从七八小时到30小时不等。毒蘑菇毒素化学结构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毒蘑菇大多色彩艳丽,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辨认并不太困难,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是:不采集、不食用野生蘑菇。
食物中毒与预防——常见的野生毒蘑菇与蘑菇中毒解救方法 常见的野生毒蘑菇 ①毒蝇鹅膏菌: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②毛头乳菇: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 ③白毒鹅膏菌(白毒伞):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④毒鹅膏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⑤臭黄菇: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
⑥毒粉褶菌: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 ⑦大鹿花菌: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
每年的7月~9月,是北京毒蘑菇中毒的多发季节。 北京的夏末秋初,气温较高、雨水增多,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时期。
在都市里憋坏了的人们一到周末就喜欢驾车出游,采摘野生蘑菇进行野餐。 然而,当“味道鲜美”、“口感细嫩”、“高蛋白,低脂肪”……这些词汇伴随着野生蘑菇在眼前不停闪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可能威胁生命的事实:野生蘑菇中,一些种类带有毒性,甚至是剧毒。
8月16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发出预警,提醒市民严防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我国的毒蘑菇大约有二百多种,其中,许多种类的形态特征与食用蘑菇相似,很容易使人误采误食。
北京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向华介绍说,北京的毒蘑菇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山区、乡镇和农村。每年的7月~9月,是北京毒蘑菇中毒的多发季节。
早在2007年8月,北京房山区就发生了一起因误食毒蘑菇而引发的群体中毒事件。当时,一位居民将野外采摘的野生蘑菇与另外6人分食。
很快,7人先后出现了严重的消化道中毒症状,被送入医院救治。5天后,首位重症患者因急性肝肾衰竭死亡;再过了5天,又一位中毒者被夺走了生命。
其余5人经过治疗后,终于痊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对这7人食用的野生蘑菇进行了鉴定,发现这种蘑菇名叫“毒鹅膏菌”,毒性很大,食用后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也非常高。
但这种蘑菇看上去只是在菌柄上部比一般的食用蘑菇多了一层菌环,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到。毒鹅膏菌在北京并不少见。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文华安告诉记者,食用毒蘑菇中毒时,最快10分钟就会发作,最慢的可以潜伏24个小时。毒性较大的“白毒伞”,摄入50克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丧命。
食入“白毒伞”后,人体的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受到严重损害,最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而即便是毒性相对较轻的毒蘑菇,食用量过大也会致人死亡。
胃肠炎型中毒是最常见的类型。这类中毒的潜伏期和病程都比较短,一般多在食用后10分钟~6小时发病,恢复较快,死亡者也很少。
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可能还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的症状。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臭黄菇、毛头乳菇就能引起这类中毒。 神经精神型的中毒,程度相对较轻。
中毒者会表现出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以及各种幻觉反应。误食毒蝇鹅膏菌,就会引起幻觉反应。
溶血型和肝脏损害型是中毒程度较大的类型。所谓“溶血”,即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类型的中毒一般在食用毒蘑菇后6~12小时发病。
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中毒者还会出现急性贫血、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溶血可以引起肾脏损害,甚至继发尿毒症等。
中毒严重者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死亡。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大鹿花菌引起。
肝损害型中毒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类型。误食毒鹅膏菌所引起的中毒,就属于这一类。
毒素会对肝、肾、心、脑、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这类中毒的病程长、病情复杂,如果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可高达80%~100%;而且这类中毒的潜伏期较长,患者会出现一段假愈期,其间除了感到轻微乏力外,没有别的症状,而实际上毒素正在损害你的肝。
“辨别蘑菇是否有毒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即便是专业人员,也很难保证准确无误,普通公众就更不容易做到了。
有人说„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外观漂亮的橙盖鹅膏类菌,就是清香可口的食用菌;而毒粉褶菌几乎接近白色,却含有毒素,不可食用。”
向华介绍说,判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最好从蘑菇的生物学特征入手,适当结合化学等其他方法。 从形状上看,无毒的蘑菇顶盖较平、伞面平滑而且上面没有环,菌柄也大多没有环。
有毒的蘑菇,顶盖中央凸起,形状怪异,伞面厚实板硬;菌柄比较长、容易折断,而且有菌环、菌托。从蘑菇的分泌液判断,将新鲜野蘑菇撕断,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撕断的截面不会变色,而且散发着清香味;有毒的分泌物大多黏稠、呈赤褐色,暴露在空气中的断裂面容易变色,同时伴有辛辣、恶腥等怪味。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实体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
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余种,分布广泛。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死亡。
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有1 000多人中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目前确定毒性较强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毒肽、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
毒蘑菇大都长得形状怪异,色彩鲜艳,但也有毒蘑只有专家才辨别得出。
为安全起见,最好只采食那些常见的可食用的蘑菇。 毒磨菇用银针是测不出来的,想要知道磨菇是否有毒,我这边有个高招,把磨菇放水里面煮同时放生姜,要是姜变成黑色就是说那个磨菇有毒,不变色没有毒。
1。生长地带。
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2。
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
3。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环,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4。
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5。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
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7。
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心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心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8。化学鉴别。
取采集或买回来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
清洗鲜蘑菇的时候,蘑菇表面的粘液,使泥沙粘着,不易洗净,洗蘑菇时,水里先放点食盐搅拌,或者浸到淘米水十分钟,泡一会儿再洗,就很容易把泥沙洗净。
保存鲜蘑菇窍门:1.盐水浸泡:将鲜蘑菇根部的杂物除净,放入1%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后沥干水分,装入塑料袋中,可保鲜3~5天。2.清水浸泡:将鲜蘑菇洗净,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淹没蘑菇,如蘑菇上浮可压个重物。此法宜于短期存放,要注意不要采用铁质容器,以免鲜蘑菇变黑。如数量较多,可将鲜蘑菇晾晒一下,然后装入非铁质容器中,一层鲜蘑菇洒一层盐,此法可存放1年以上。
浸泡干蘑菇的小窍门:干蘑菇在烹调前, 最好先用60~80℃的热水浸泡一会儿, 使其含有的核糖核酸水解成为具有鲜味的乌苷酸, 吃时味美可口. 如果用冷水浸泡, 鲜味出不来, 吃起来就乏味了. 也可将干蘑菇泡入40℃左右的糖水中, 这样泡开的蘑菇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香味, 而且因为浸进了糖液, 烧好后味道会更加鲜美.
蘑菇挑选法,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如今,菜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蘑菇甚多,因其味道特别鲜美,颇受大家喜爱,但据媒体披露,因误食野生蘑菇而酿成悲剧的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为此,介绍识别毒蘑菇的方法。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二看颜色。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三看形状。无毒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上有菌轮,菌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五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根据毒蘑菇对人的危害部位,可将毒蘑菇分为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
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黏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
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中毒主要症状是在1~2天发生溶血性贫血,突然寒战,发热,腹痛头通,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
。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等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20佘种。
如鹅膏属、环柄菇属的某些种类。含毒肽、毒伞肽等毒素。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
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在此特别提醒大家,鉴于有些蘑菇的毒性极强,且品种鉴定需要专业知识,所以奉劝大家,不知名的蘑菇一定不要吃。
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采! 夏末秋初,阴霾潮热,正是各种菌类生长旺盛的时节。
近一段时间,因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在媒体上时有报道。北京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向华教授提示大家:野生蘑菇别随便吃。
蘑菇具有保健功能 向教授说,蘑菇不仅口感鲜美、细腻嫩滑,营养价值也非常高:高蛋白、低脂肪,并含有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健康食品。 此外,蘑菇还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
向教授介绍,草菇含大量维生素C,有降低血压及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香菇中的香菇素可以提高心脏病人的免疫力;金针菇又称智慧菇,它含有的精氨酸和赖氨酸可以促进孩子大脑和骨骼的发育;猴头菇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特别容易被人体吸收,是肝病和胃病病人不错的食疗选择。 颜色鲜艳不一定有毒 很多人喜欢自己采摘野生蘑菇食用,向教授指出,这种做法的危险性比较大。
因为野生蘑菇品种繁多、良莠难辨,其中约有100余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较多见的剧毒蘑菇为白毒伞菇、鹅膏菌等。
至于如何分辨毒蘑菇,向教授说,就算是专业人员也很难保证准确无误,普通人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有些蘑菇只是菌环(菌柄上部的环状部位)的位置不同,便造成有毒没毒的天壤之别。
她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识别毒蘑菇的简单方法。民间曾有“鲜艳的蘑菇有毒”之说,但并不可靠。
比如外观漂亮的橙盖鹅膏类菌,就是清香可口的食用菌;而毒粉褶菌几乎接近白色,却有毒不可食。 据向教授介绍,人食用毒蘑菇后一般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出现幻觉等。
“所以,消费者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购买时应尽量挑选来路可靠的栽培蘑菇。 ”向教授说,“吃了蘑菇一旦有不良反应,要大量饮温开水或淡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煲汤味道最鲜美 在蘑菇的做法上,向教授推荐,煲汤既可以保持蘑菇的鲜味,又能把其中的营养成分充分保留。 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猴头菇宜用高温、旺火烧煮,香菇最好在热油里放入葱姜,翻炒3分钟左右;但草菇最好别炒太久,以防止维生素C流失。
另外,鲜蘑菇在清洗时别泡太久,防止其中的水溶性养分流失。 向教授最后提醒大家,为了尽量减少中毒的几率,吃蘑菇时最好别喝酒,因为有些毒素融于酒精,会加重中毒症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