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地沟油,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蔬菜的农药,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有些食品的苏丹红,海鲜中的线虫病,还有瘦肉精、三无产品。另外,还发现市场上一些绿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泽好看的菜梗是用氨水腌制出来的。
豆制品类合格率不高
豆制品类合格率不高,主要体现在深受家庭主妇青睐的腐竹产品使用“吊白块”现象较为普遍。市场上查到的“福建产”腐竹产品基本上不合格,主要是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为了让腐竹变白、韧性增强、光洁度提高,违规使用了有害物质“吊白块”和不能食用的化学原料“明胶”。此外,粮食及其制品中也发现少数使用“吊白块”的现象。
水产品用福尔马林浸泡
为了防腐和延长保质期,一些不良商贩使用福尔马林浸泡水潺和“小蜘蛛”等水产品,部分水产品甲醛含量超标情况严重。
加工鱼鲞时使用敌敌畏
高盐晒制加工的鱼鲞不再适合消费者的口味,于是部分生产加工者就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在加工含盐量低的鱼鲞过程中使用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防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去年8月间,市卫生局就查处了7宗违法生产有害有毒食品案,均已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已有三宗案件审理终结,当事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酱腌菜食品苯甲酸含量超标
由于当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市消费委4月12日发出了“慎食酱腌菜食品”的2004年第2号消费警示。市消费委日前会同市工商部门抽检了百姓超市、人本超市乐清商场和乐成镇新喜喜糖果批发中心等三家商场共九种商品,包括荔枝罐头、无衣桔片、牛肉粒、美味雪菜等,并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验,经检验后,发现百姓超市销售的桐乡市中南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乡巴佬”榨菜(生产日期,批号:20040129)和台州市椒江民辉酱菜厂生产的“美味”雪菜(生产日期,批号:20031219)中的苯甲酸含量超出《GB2714-1996酱腌菜卫生标准》规定的小于或等于0.5克每千克的标准含量,分别达到1.46克每千克和1.36克每千克。
一、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
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二、中小学生应注意哪些饮食卫生习惯?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三、中小学生吃甜食多多益善吗?夏日饮品中富含糖分,孩子多吃后易患皮肤炎症和多种疾病。
在夏日过多摄取糖分,还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从而打破血液正常的酸碱平衡,使孩子变成酸性体质的人。有医学资料表明,70%的疾病发生在酸性体质的人身上,这无疑使孩子成了疾病“温韩国瘦身一号床”。
除了上述影响,许多饮料中还缺乏孩子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与脂肪,喝得过多,将影响孩子吃正餐,造成营养不良,所以喝饮料每天最好不超过100毫升。四、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哪些 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5、每周吃蘑菇1—2次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 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儿童专用配方奶,而不是麦乳精类。
五、个人怎样预防食物中毒?1、饭前便后要洗手;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怀疑可能变了质的食品;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肯定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六、夏季孩子食用哪些蔬菜最适宜 瓜类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饮用水所无法替代的。
夏季也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次是黄瓜、金瓜、丝瓜、佛手瓜、南瓜、苦瓜等。
凉性蔬菜进入夏季后,对人体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湿之毒,所以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清热去火、排毒通便。如苦瓜、丝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不妨经常食用。
“杀菌”蔬菜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这时多吃些“杀菌”蔬菜,可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香葱、蒜苗等。
七、饮用牛奶应注意哪些?1、不宜空腹饮。不少人喜欢将牛奶煮沸后,放凉饮用,视同一般的饮料、果汁,这样虽然方便了,但空腹饮奶使牛奶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过快地进入排泄系统,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全面吸收。
饮牛奶时要吃点点心,如面包。饼干之类,以利延长其在消化系统内停留的时间。
关于肾病饮食健康知识2、不宜饮冰牛奶。将牛奶冷藏或加冰块饮用,虽然口感爽,但冰牛奶对肠胃的刺激,易致发腹泻。
3、不宜温藏。有人喜欢图省事,将牛奶早上煮好后,装入保温瓶中存放,想喝时再倒出来饮用。
殊不知,牛奶这种营养丰富的饮料,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极易滋生细菌,导致牛奶腐败变质。4、不宜久煮。
有人将牛奶煮沸时间过长,其实这样不好。因为煮牛奶一般要放白糖,煮时过长,奶的赖氨酸与白糖在高温下产生果糖基赖氨酸,而这是一种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
5、不宜饮结块奶。牛奶中若出现块状或絮状性物质,即不宜再饮用,因为这样的牛奶已变质。
八、如何分清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所谓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最短适用日期)是指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健康有效的减肥药品依然可以食用。
保存期(推荐最后食用日期)是指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预计的终止食用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不宜再食用。九、如何正确选购饮料?首先、要看清标签标注、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是否齐全,配料中配料成分是否符合该类饮料的标准。
其次、要选择近期生产的产品。选购碳酸饮料时,要尽量选择近期生产的、罐体坚硬不易变形的产品。
第三、选购饮料要因人而异。果汁饮料有一定的营养成分,适合青少年和儿童饮用,但不能长期喝或一次性大量饮用。
十、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所以食品安全很重要。
具体的食品安全常识如下:
1.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 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 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 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 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 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8. 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9. 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10. 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馒头中的增白剂,餐饮中的增味剂,地沟油,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蔬菜的农药,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有些食品的苏丹红,海鲜中的线虫病,还有瘦肉精、三无产品。
另外,还发现市场上一些绿豆芽含有氮化肥;一些色泽好看的菜梗是用氨水腌制出来的。 豆制品类合格率不高 豆制品类合格率不高,主要体现在深受家庭主妇青睐的腐竹产品使用“吊白块”现象较为普遍。
市场上查到的“福建产”腐竹产品基本上不合格,主要是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为了让腐竹变白、韧性增强、光洁度提高,违规使用了有害物质“吊白块”和不能食用的化学原料“明胶”。此外,粮食及其制品中也发现少数使用“吊白块”的现象。
水产品用福尔马林浸泡 为了防腐和延长保质期,一些不良商贩使用福尔马林浸泡水潺和“小蜘蛛”等水产品,部分水产品甲醛含量超标情况严重。 加工鱼鲞时使用敌敌畏 高盐晒制加工的鱼鲞不再适合消费者的口味,于是部分生产加工者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在加工含盐量低的鱼鲞过程中使用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防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去年8月间,市卫生局就查处了7宗违法生产有害有毒食品案,均已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目前已有三宗案件审理终结,当事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酱腌菜食品苯甲酸含量超标 由于当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制品,长期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市消费委4月12日发出了“慎食酱腌菜食品”的2004年第2号消费警示。市消费委日前会同市工商部门抽检了百姓超市、人本超市乐清商场和乐成镇新喜喜糖果批发中心等三家商场共九种商品,包括荔枝罐头、无衣桔片、牛肉粒、美味雪菜等,并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验,经检验后,发现百姓超市销售的桐乡市中南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乡巴佬”榨菜(生产日期,批号:20040129)和台州市椒江民辉酱菜厂生产的“美味”雪菜(生产日期,批号:20031219)中的苯甲酸含量超出《GB2714-1996酱腌菜卫生标准》规定的小于或等于0.5克每千克的标准含量,分别达到1.46克每千克和1.36克每千克。
食物安全的知识:
1、别轻信饼干是健康的。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主任韦莉萍说,饼干含精制谷物、脂肪、盐、糖等物质,长期食用容易引起能量过剩。在高温加工过程中,食物原料所含的B族维生素会遭到破坏。相对而言,全麦饼干比较健康,但市面上真正能做到少油、少盐、低钠的并不多见。
2、“高纤维”可能是冒牌的。
美国食品学专家罗伯特·戴维斯博士指出,菊苣根或麦芽糊精等能制造出“高纤维素”的假象。这类所谓的“高纤维”食物与谷物、蔬菜中的纯天然膳食纤维相比,不仅不能带来健康,还可能引起腹胀、嗳气等胃肠问题。=
3、特级初榨橄榄油可能是噱头。
橄榄油被认为是一种健康油,它的优点在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总脂肪量的86%,有助降脂、预防血管疾病。
由于现代人的总能量摄入超标较多,寄望于通过更换食用油达到降脂防病的目标,可能收效甚微。不仅如此,如今橄榄油市场比较混乱。
美国加州大学橄榄油中心丹·弗林教授的调查发现,市面上大约70%的橄榄油不符合特级初榨(酸度不超过1%)标准。所以从性价比来看,还不如选择国产的豆油、葵花籽油,并在平时注意控制用油量。
3、“纯天然”是种误导。
如果一种熟肉制品的标签上写着“纯天然”或“不含防腐剂(亚硝酸钠)”字样,你或许会觉得非常放心。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肉类科学教授约瑟夫·塞布兰内克博士提醒,这也可能是种误导。比如,标注含有“芹菜粉、活性菌培养物”的肉制品内部可自然合成亚硝酸钠,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不建议长期大量食用。
4、有机食品不一定等于健康。
“有机”不一定等于“健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食品安全专家沙西·布鲁斯教授解释说,有机食品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对土壤、空气、水源环境等也有很高要求,且靠目前的科学手段,是否达到有机标准很难被检测出来,只能依靠对生产者和监管部门的信任。
专家指出,在国内,反倒是“绿色食品”的认证、监管流程完整,定期抽检制度完善,品质相对可靠。
5、用化名“降低”含糖量。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沃尔特·威利特提醒,在很多加工食品中,企业会用蒸馏甘蔗汁、龙舌兰花蜜、水果汁浓缩液、玉米糖浆等“化名”来代替“糖分”,造成产品中不含糖或含糖较少的假象。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目前已要求生产商在成分表上列出所有糖类添加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食品安全专家揭秘10大食品潜规则
1 食物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营养得到改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多、底子薄、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从1949年到1980的40年间,全国居民家庭食物供给数量不足,品种单一,质量也不高。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广大居民家庭,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质量低下,与营养不良相关产生多种慢性疾病。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才开始转变,粮食和其它主要动植物食物生产取得跨越式发展,对城乡居民家庭供给食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提高,品种也显著增加,趋向多样化、优质化、安全化和方便化。2003年,农村和城镇人均消费的粮食为223.7kg和78.4kg,植物油为5.3kg和8.5kg,肉类为15.0kg和23.4kg,水产品为4.7kg和13.2kg。
此外,城乡居民还消费相当数量的禽蛋、牛奶、豆类和果蔬等。这些数据表明,迄今全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显著改善,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肉禽蛋等动物蛋白食物消费量增加较多。
这样,城乡居民对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基本达到了营养标准,人均摄入能量2387kcal,蛋白质70.5g,脂肪54.7g。其中优质动物蛋白质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据权威部门调查,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人均每日消费量分别由1992年的210g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与1992年相比较,农民膳食结构也大有改善,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由17%提高到31%,脂肪供能量的比例由19%提高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的比例由70%下降到61%。
在我国粮食等主要食物生产量显著增长的同时,食物的合格率也不断提高。根据卫生部先后对90万个、120万~130万个样品的监测,从1992年到1994年的12年间,我国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由61.5%提高到82.3%;到2001年进一步提高到88.6%,其中粮食、酒类、罐头、食糖、水产品、乳制品等13类产品抽样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2003年,卫生部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9类似239种市场销售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品种达到232种,合格率高达97.1%。此外,卫生部还对食品中的污染物、添加剂、重金属等进行了专项抽检,在检测的583种样品中,合格的品种占领561种,检测出的常见污染物有13种,合格率高达96.23%。
这些检测结果表明,中国食品安全水平提高速度较快。对此,农业部的监测结果也提供了佐证:农业部2001年进行3次,2002年和2003年分别进行5次,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监测,其结果表明,这3年农药残留超标率依次为37.5%、16.4%和15.0%,2003年比2001年下降了22.5个百分点。
农业部2003年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4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的监测结果表明,平均不合格率为2.2%,比2001年大幅度下降了31.3个百分点。 2 我国食物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我国食物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是事实。
但是,食物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切实应对挑战。目前影响中国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6个方面: 2.1 微生物污染是危害食物安全的大敌 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毒素等多种污染。
在中国,迄今微生物中毒仍居首位,占39.62%,化学性食物中毒占38.56%,动物植物性和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的比例均在10%上下。如果进一步分析,在生物污染中,细菌性污染是涉及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种污染。
在中国由细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居首位,其中,肠类弧菌占31.1%,沙门氏菌占17.9%。在食物产、加、销、储、运等各项环节,因工艺方法不当或卫生操作疏漏等都会造成细菌和致病菌超标,危害食物质量标准。
2.2 化学性污染是危害食物安全的大患 所谓化学性污染,是指滥用或乱用农药、兽药、化肥、添加剂等化学品而造成食物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机物污染、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超标是化学性污染食物的隐患。
主要有4条污染途径:一是滥用杀虫剂。在中国的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产量占70%,其中高毒品种产量又占70%,是重要的污染源。
二是滥用兽药。由于兽药安全性低,加之普遍滥用,故造成兽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
三是滥用添加剂。即在工业生产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造成有害化学物质残留超标。
四是农业环境污染。由于土壤、空气和水源等方面的污染,进而导致农业环境受污染之害,直接造成食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2.3 相关环节污染是危害食物安全的重要源流 由于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检验设备不完善,检验手段落后,致使畜禽疫病时起时伏,甚至一些原有疫病重新抬头,新的疫病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呈现扩大趋势。中国食物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水平低,大量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的产品很难达到质量标准。
以食品加工、营销为例,迄今全国食品加工主体43.688万个,其中企业9.710万家,个体户33.979万个。食品营销主体1016.078万户,其中企业32.934万个,个体户983.144万个,食品超市7.11万家,经营食物的集贸市场9.927万座。
在食品加工主体中,有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小型企业,缺乏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食品的必备生产技术条件,难免导致食物二次污染。还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食品经营者杂乱。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选购食品时,给你建议如下: 原则一:选购地点要防“街边小作坊” 许多“上班族”常常是在匆忙出门后,开始考虑早餐问题。
于是,车站、街边的小作坊、小摊贩便成为“上班族”早餐首选之地。油条、锅贴、生煎……煞是热闹。
再仔细看看这些小作坊、小摊贩,暂且不说食物本身是否卫生,光是看看周边环境,就叫人难以接受,漂着一层油脂的脏水四溢,鸡蛋壳、葱头随处可见,这样的环境岂敢安心用餐? 据统计,80%以上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都出自于不规范的小企业或小作坊。原因很简单,这些小摊小贩的食品生产加工门槛低、设备简陋。
对此,专家特别提醒市民,不要到不规范的小作坊、小摊贩上购买食品。特别是一些现制现做食品的小摊,最好少购买。
建议选购时,还是要选正规店的知名品牌,防止非法经营的小摊小贩。 原则二:反季食物要防“异” 异常鲜艳的鸭蛋可能添加苏丹红,过分雪白的食品可能被漂白过,特别瘦的肉可能添加瘦肉精,异样黄的黄鱼可能被染过……一些生产加工者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颜色和形状等外观“卖相”好的心理,而使用化学催熟剂或食品加工剂,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防范异常的不自然的食品,不要过分追求颜色好看、样子硕大。
营养专家提醒,反季节水果蔬菜不要吃。 在日常选择食品方面,专家建议,新鲜蔬菜可选择叶子鲜亮、不蔫、略有虫眼的,这些特征说明蔬菜采摘时间较短,有虫眼的也说明农药较少。
在熟食方面,可看色泽、闻香味或用筷子触动一下质感。在鱼类方面,推荐吃鳜鱼、鲤鱼和鲫鱼,而虾类和鱼类都可选择体型较小的。
相对而言,小龙虾不太健康,建议市民少吃。 原则三:售卖方式要防“散” 散装食品能满足市民按需购买的心理,每逢过年过节,一些超市、卖场的散装食品区人流较多。
但由于散装食品缺少包装和食品标签,往往容易忽略它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等各种食品信息。 对于散装、“裸卖”的食品,市民难以看到这些食品的原料、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也因此容易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根据本市每年食品质量抽检的情况显示,其中高温的散装熟食合格率最低。此外,加入甲醇的散装假白酒致残致死人命案,历年来是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严重事件之一。
一旦发生类似食品安全事件,对于散装食品,要追踪溯源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因此,专家建议市民,散装食品还是尽量以少购买或索性不买为宜。
原则四:选择原料要防“假” 如果看到价格特别低廉的食品,那么消费者就要多长个心眼了。因为这些超乎寻常的低价食品很可能是商家通过一些非正规的渠道批发而来急于销售的,这些食品本身的质量如何,则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些不法经销商、批发商经常利用消费者“贪小、贪便宜”等心理,出售保质期即将到期的食品。尤其是价格低得离谱,甚至比成本价还低,其中的加工原料等,就有可能暗藏猫腻了。
原则五:饮食习惯防“单一” 俗语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少滋味”。意思是,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变得没味道。
其实,盯着一样东西吃,不仅会吃腻,而且还容易吃出问题来。专家建议市民,不要只盯着一样食物“猛”吃,饮食需要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均衡,这同样还可以“稀释”可能遇到的食品安全风险。
因此,即使有毒物质在体内累积,只要不天天只吃一样,就不会导致毒素累积过量、集中发病等。 过度焦虑没必要。
1、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2、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3、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4、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5、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6、购买肉制品,腌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销售的食品。7、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
8、不购买和食用三无产品。
第一题是选C乳糖酶 2七八分熟的涮羊肉不宜吃,因为比较容易得(旋毛虫病 ) 3亚硝酸盐属剧毒类化学物质,又叫工业用盐,如酸菜中就含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吃酸菜时最好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4C对于使用有机磷农药的果蔬,可以使用(碱水中浸泡 )方法去除农药残留 18。
全球报道最多、各国公认的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原菌是( 沙门氏菌) 5B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熟食品的流通通道要分开,如果不能分开应该(由低污染区向高污染区流通 ) 6针对当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决定,从2007年8月23日起在全国范围开展为期( 4 )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这是一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 7以下哪种食品可以食用(变绿的豆芽) 8北京市为了保证奥运食品安全,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三大体系,包括(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组织网络体系,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9为预防中毒不要大量食用(各种生的果核仁,生木薯) 10蜂蜜中有部分结晶析出时说明蜂蜜已经开始变质(错 ) 11红心鸭蛋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为使鸭蛋心变红,可以在鸭饲料中加入苏丹红(错)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