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又有其特殊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
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6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安全贯穿于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全体人员的管理。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1.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是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3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这就是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
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4)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三)预防原理 1.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2.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
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1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6、安措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
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
矿危建48/16学时其他24/8时 8、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10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一次。 9、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实施-分析-纠正。
10、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原则:符合性、防护性、适用性、舒适性;用人单位责任:按法规选用、三证一书定点购买、教育、报废、制度档案。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规章 制度建设
第二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第四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第五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第六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七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
第八节 安全生产检查
第九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四章 安全评价
第一节 安全评价的分类
第二节 安全评价的程序
第三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四节 安全评价方法
第五节 安全评价报告
第六节 安全评价管理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第一节 职业卫生概述
第二节 职业卫生法规标准体系简介
第三节 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第四节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第五节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第六章 应急管理
第一节 预警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实现
第三节 预警控制
第四节 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第五节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第六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分类
第二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
第三节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第四节 事故处理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基础知识
第二节 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第三节 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附录一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附录二 职业病目录
附录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附录四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参考文献
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2、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分为概率风险、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 4、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质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8、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9、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眀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0、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142种。
1、响应阶段: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外部求援。
2、恢复阶段:事故发生后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3、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动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组成。 4、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
5、动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组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6、法制基础:法律(紧急状态法)、规章(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 7、保障系统: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8、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
响应级别通常分3级:一级紧急情况:利用所有部门一切资源;二级:两或更多部门响应;三组:一个部门 9、应急响应程序: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10、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特种作业安全知识竞赛(一)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公布,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施行。
2.《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取得_______,方可上岗作业。 3._______负责制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_______________相适应的、_____________安全技术培训。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6.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_________。 7.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教师须经__________,方可上岗。
8.国家局可以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审查认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资格,签发特种作业操作证。 9.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及_____________,应每年向国家局报送本地区本部门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和复审情况的年度统计资料。
10.________________应当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将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万元以下罚款。
A.1 B.2 C.3 D.5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 )项基本条件。 A.4 B.5 C.6 3.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 ),企业方可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A.岗位证书 B.职业资格证书 C.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D.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4.特种作业人员包括( )类。 A.15 B.16 C.17 D.18 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实行( )制度。
A.教考分离 B.教考一体 C.边教边考 6.( )推荐使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材。 A.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7.负责煤炭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单位须经(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查认定。
A.地市级 B.省级 C.国家 8.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包括( )项内容。 A.4 B.5 C.6 9.( )按照培训大纲和推荐使用教材组织开展培训。
A.本单位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培训单位 10.考核单位自考核开始之日起,应在( )日内完成考核。 A.14 B.15 C.16 11.考核不合格的,允许补考( )次。
A.1 B.2 C.3 12.特种作业操作证由(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签发。 A.国家 B.省级 C.地市级 13.特种作业操作证每( )年由原考核发证部门复审一次。
A.1 B.2 C.5 14.复审不合格的,再申请复审( )次仍不合格,特种作业操作证失效。 A.1 B.2 C.3 15.(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A.县级以上 B.省级以上 C.国家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中画“√”,不正确的画“*”,每题2分,共计20分) 1.各省(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 ( ) 2.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单位须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查认定。
( )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分为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 ) 4.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内容按照国家局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标准执行。
( ) 5.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只能由用人单位向当地负责特种作业人员考核的单位提出申请。 6.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
7.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国家局统一制作。 8.复审内容不包括健康检查。
9.经复审合格的,由复审单位签章、登记,予以确认。 10.复审不合格的,可有两次机会向原复审单位申请再复审。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特种作业人员的定义是什么?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3.复审的内容是什么? 4.在什什么情况下,发证机关要吊销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5.行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和发证工作必须做到什么? 6.跨地区从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接受什么单位的监督?答案 一、填空题 1.2002年6月9日,2002年11月1日 2.安全作业培训,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4.本工种,专门的 5.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6.资质条件 7.培训并考核合格后 8.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单位和考核单位 9.国家局委托的有关部门或机构 10.培训、考核及用人单位 二、选择题 1.B 2.A 3.C 4.C 5.A 6.C 7.B 8.A 9.C 10.B 11.A 1.2.B 13.B 14.A 15.A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2.答:(1)年龄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 (4)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3.答:(1)健康检查; (2)违章作业记录检查; (3)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的考点有: 1、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由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承担。
2、职业病发生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还受个体的特性差异影响。 3、职业病取决条件: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
4、职业卫生调查分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3类。 5、职业性危害因素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6、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对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和认定,多大剂量下、何种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并估测在一般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几率和程度。 7、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9、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1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是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扩展阅读:
一、基本概念
1、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设施或财产损失的状况。也就是指人员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要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安全就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杜绝违章行为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2、事故就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就是以人为主体与能量系统关联中突发的与人的期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也就是说事故就是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3、伤亡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4、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5、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6、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电能、有毒化学物质等。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实效故障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为失误和环境破坏因素。
7、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祸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1、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申报要求:用人单位在新改扩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后因工艺技术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改变的应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2、申报内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产生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求援设施。 3、用人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5日内出具回执。 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
职业病报告实行以地方为主逐级上报的办法,一律由所在地区的卫生监督机构统一汇总上报。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包括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重点活动与职责以及绩效测量的方法。 6、体系的运行模式系统思想最主要的是PDCA概念(策划、实施、评价、改进) 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据ILO-OSH2001导则):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价、改进措施。
8、组织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正确有效地实施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要素而确立和完善组织保障基础。 组织的内容:机构与职责、培训及意识与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与资料控制、记录与记录管理。
9、计划与实施包括: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10、初始评审过程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两项工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