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要求各教学系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积极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2. 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宣传活动。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3. 加强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学生上网场所的管理,防止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危害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明上网。
4. 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以及在网络环境下防范伤害、自我保护的能力。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1.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络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首要任务。网络安全技术涉及法律法规、政策、策略、规范、标准、机制、措施、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
2. 网络空间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是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核心、关键和基础。
3. 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异构性、移动性、动态性、安全性等特性,不断演化出下一代互联网、5G移动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网络形式,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众多新型的服务模式。
网络安全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润进行窃听、冒充、诈编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趋突出。
在网络安全问题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中指出:“在所有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中,人这个要素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
只有革新人们陈旧的安全观念和认知文化,才能真正减少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隐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是当代网购市场的主力军,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有网购经验,而他们又因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鉴别能力有限和对网络信息的真实行把握得不够完整等特点,往往成为网购中的受害者。
不仅如此,网络很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包括一些社交网站都必须让登陆者提供真实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而这些内容很容易被商家所利用,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发布一些广告,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然而大学生对自己信息的隐私性把握不住,他们认为填写一些数据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整个网络环境的问题、学校教育的空缺,也有大学生自身网络素质的问题。 (一) 网络不安全因素比较隐蔽 网络不安全因素的隐蔽性欺骗了大学生。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有qq号、网银账号被盗的经历,但是也有很多学生认为没有人企图对他们实施数据盗窃。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网络安全问题不是普通大学生要注意的事情,网络犯罪分子只对高度机密且有价值的数据、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感兴趣,对普通大学生没有兴趣,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网络安全不仅是指网络信息安全,还包括网络设备安全和网络软体安全。由于技术原因,目前的电脑操作系统都存在安全漏洞,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借助系统漏洞入侵他人电脑,或盗取他人的信息,或借用他人电脑对网络实施恶意攻击。
所以,网络安全出了问题不只是个人隐私泄露,也不只是频繁地重装系统的麻烦,而是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使自己成为罪犯的替罪羊,陷入到法律纠纷当中。 (二)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缺位 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匮乏、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淡薄的现状与学校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缺位有着一定的关系。
1.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匮乏。大学生普遍知道诸如防火墙、病毒、木马等网络安全方面的常用术语,有74%的学生知道要给电脑安装防火墙,要定期升级病毒查杀工具。
然而,83.6%的学生认为只要有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网络安全工具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却不清楚不良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工具的不正确使用、系统本身的漏洞等都是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一般都是来自于周围的同龄人或互联网,很少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
目前,高校一般都开设了公共计算机课程,但是该课程对于网络安全的教育严重滞后,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传授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知识的匮乏,使得大学生行走在网络危险的边缘而不自知。
随着网络诈骗等犯 罪现象的出现和攀升,有些大学生开始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然而由于自身相关知识的匮乏,以及网络使用的技能不强,使得他们尽管很关注自己的网络安全,但是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窃取和破坏行为常常发现不了,即使发现了也束手无策。 2.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空白,网络道德观念模糊。
目前,高校一般没有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课程,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太清楚,网络道德观念也比较模糊。在参与网络活动中,多数大学生既不顾他人的安全,也不注意自己的安全,一不小心就触犯了道德和法律。
前些年的“铜须事件”“虐猫事件”等就是通过“人肉搜索”找到当事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甚至对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喜欢“人肉搜索”的人只讲自己的快意,却意识不到这些行为已经构成了对他人隐私的侵害。
(三)大学生对网络的强依赖性削弱了其网络安全意识 每个大学生都怀揣着一个梦想进入大学,然而当大学生活扑面而来时,他们的梦想却“流离失所”,紧张甚至枯燥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彷徨。与此相反,网络世界的丰富、自由、多彩、轻松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这里方便、快捷、廉价、丰富的娱乐方式成了很多大学生的首选;这里充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里没有师长的约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于是,他们对网络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他们在放任自己时,安全意识也逐渐被削弱。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养的对策 网络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他们了解世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媒介。
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技能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技能,帮助大学生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一)教学环节是培养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重要渠道 教师应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状况。
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与学校总体安全工作相结合,针对当前社会关注的青少年 上网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网络安全文明教育,积极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文明的环境,特制定以下网络安全制度。
一、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要求各教学系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积极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学校网络教室要尽可能延长开放时间,满足学生的上网要求。
同时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给学生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习宣传活动。
教育学生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三、加强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学生上网场所的管理,防止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危害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明上网。
四、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网络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以及在网络环境下防范伤害、自我保护的能力。
注重在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建立网络安全措施,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五、加强校园网络文明宣传教育。
要求各处室部门和学校各教学系部注意研究防止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网络知识,遵守网络道德,学习网络法规,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教育。
六、加大与国家网络安全相关部门交流与合作,加强对校园周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治理力度。积极主动联合市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门,开展学校内部及学校周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监控和管理,杜绝学生沉迷于网吧。
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与别人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发E-mail互相联络;可以在BBS(电子论坛)上通过发贴子交流思想、观点或趣闻逸事;可以通过网站的聊天室或者各种即时聊天软件(ICQ,OICQ,MSN,POP等)进行网络聊天;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Q-zone、Live Spaces等)与他人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与悲伤。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因而网络交流便有了一定的安全漏洞:①交流者主要通过文字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彼此之间互不见面。②交流者往往缺乏诚信和责任感。
③很多交流者在网络上会表现出与现实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个性。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如何避险,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时,我们也应该时刻警惕,注意可能出现在我们周围的网络交流陷阱:电子邮件中的陷阱、即时聊天工具交流中的陷阱、在电子论坛浏览贴子时的陷阱、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时的陷阱、访问个人空间时会遇到的陷阱等。
我们要学会撑好网络交流的保护伞。上网安全常识:①在网上,不要给出确定身份的信息,包括(家庭地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号码、密码、父母身份、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
②不要自己单独去与网上认识的朋友会面。如果认为非常有必要会面,则到公共场所,并且要有父母或好朋友(年龄较大的朋友)陪同。
③记住,任何人在网上都可以匿名或改变性别等。一个给你写信的“12岁女孩”,可能是一个40岁的先生。
④记住,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信息都可能是不真实的。⑤当你单独在家时,不要允许网上认识的朋友来家里找你。
⑥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学习的情况下使用网络。 最好平时用较少的时间进行网络通信,等到节假日再集中时间上网。
⑦切不可将网络当作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网络来缓解压力或焦虑。
应该在父母或朋友的帮助下,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2)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①登陆安全网站。
权威的、正规的大型网站一般都比较注重信息的来源,所以相对而言,这些网站的信息会比较安全。我们平时可以把安全网站地址加到收藏夹中,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拼写错误而误登陆不良网站,又可以为我们节省搜索时间。
②不搜索、不浏览不良网络。搜索引擎、博客互动、手机注册电影网站、BT下载工具是目前网络上不良内容的重灾区,我们应洁身自好,自控自律,不要主动搜索或浏览不良内容,不点击他人博客页面中的不良链接,不用手机注册电影网站,不去下载不良电影。
③用技术手段作好防护。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安装页面过滤器,它可以屏蔽不适合未成年人查阅的网页内容,防止我们访问含有色情、暴力、各种不良内容的信息和网站。
我们还可以用“网络助手”,设置“对内容分级”“禁止弹出广告”等功能,以截断一些藏身在广告中的不良信息。 ④提防不明手机短信。
手机也是网络的一个终端,我们不应随便用手机注册网站或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陌生人,对来源不明或诱惑性的短信要及时删除,不去理会,更不要回应。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除了保护自己免受网络交流带来的不良侵害,我们还应该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交流环境不受破坏的责任。
如果我们在网络上发现了不良信息或网站,或者发现有人在网络上从事不法行为,我们都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3)提高网络道德素养网络道德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国为民、自觉守法、文明诚信。
面对网络上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青少年不应当只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网络上的黄色内容让很多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另外青少年很容易成为网络上的欺骗、伪造等各种诈骗行为的被害对象。
面对这种状况,青少年要做的:一是管理好自己,不去浏览黄色的内容。如果真的特别感兴趣,可以和父母商量,让父母买一些健康的性方面的书籍或者光盘来看。
二是要有警惕意识,注意在网络上保护自己。 面对网络道德行为,青少年还可能成为跟随者,他们可能是出于好奇,或者是出于恶作剧的心理。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①对计算机很熟悉的孩子,请你不要编写病毒,来攻击别人的电脑,破坏数据。
②在网络中聊天、浏览时也要注意网络上的礼仪,不要总是把新手踢出聊天室。 ③如果你入侵别人的电子邮箱,并用别人的名义发送电子邮件,无论是否造成对对方的伤害,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④不要侵犯知识产权。当然软件确实很贵,不过我们应该有一种意识,就是当软件能够在我们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时,我们要用正版软件。
⑤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网络礼仪。 比如发电子邮件时,要输入信件所必须的头部信息;信件的内容要尽可能地简短明了;必要时可以输入一些表情符号,这样显得更有人情味一些;尽可能快地回信,不要随意到处发信等等。
虽然是在网络上,一些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还是要有的,例如要避免伤害他人;尊重他人隐私;保守秘密等等。 2002年《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青少年网络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要筑牢网络安全的思想防线,时刻绷紧网络安全这根弦,让网络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大网民要积极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各项活动,主动获取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提升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意识,谨慎进行电子交易、网上支付等涉及经济利益的操作,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要提高网络安全能力。互联网是把“双刃剑”,要在享用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看得见陷阱、挡得了暗箭、补得上漏洞,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来路不明程序、不转发有害信息,保护好个人账号和密码,改变不健康的上网习惯。
要培育网络安全习惯。即使有密码保护,也不将个人的私密信息放在网络空间,不在网上随意泄露自己、亲人、朋友的信息;在网吧或者公共场合使用网络时,及时删除登陆个人账号的密码;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习惯,经常升级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尽量使用复杂密码登录系统,从源头上和过程中防范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定期备份,用备份技术来提高数据恢复时的完整性。
互联网是信息的连接,本质上也是人的连接。网络空间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空之外的第五空间,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深度融合。提升网络安全水平,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维护网络安全人人有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