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二、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三、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四、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五、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扩展资料:
地震的前兆
一、地下水异常
1、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2、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3、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4、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二、生物异常
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1、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2、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3、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三、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四、地声
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五、地光
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中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地震
还是认为地震应急知识短信比较实用。报平安的也是最好不过。:
学校如何避震?平时学好地震知识;震时就近躲在课桌下、讲台旁及开间小的房间里;震后有序快速地转移。—昭通市地震局
行人如何避震?震时用手或软物品护住头部,避开高楼玻璃碎片、广告牌、霓虹灯架等;震后跑向开阔地带。—昭通市地震局
在车间如何避震?先关闭易燃易爆、毒气阀门及运转设备。可躲在车、机床及高大设备下。应有人监视险情。—昭通市地震局
车上人员如何避震?司机尽快减速,在安全地方停车;乘客抓牢把手、柱子或坐椅,降低重心。防止行李伤人。—昭通市地震局
楼房人员如何避震?震时保持冷静,可躲避在坚实家具旁、墙角处或厨房、卫生间。震后撤离,勿跳楼。—昭通市地震局
商店内人员如何避震?震时就近躲在柱子旁、墙角边或大商品旁,避开吊灯、吊扇等,震后及时有序撤离。—昭通市地震局
地震中的杀手:玻璃幕墙、烟囱、高大古树;变压器、电线杆、高压线、广告牌;危房、危墙、电梯等。—昭通市地震局
地震谣言的特征:一是地震“预报”参数很准确;二是假借权威人士或部门,狐假虎威;三是带有迷信色彩。—昭通市地震局
地震中的错误行为:1、惊慌乱跑;2、跳楼逃生;3、拼命呼救;4、点火照明;5、恐惧绝望。—昭通市地震局
地震中被埋压人员自救措施:先保持呼吸畅通,再设法脱险。不能脱险时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受伤要设法包扎。—昭通市地震局
地震中被埋压人员求救方法:注意倾听外界情况,间断性用石块、金属等硬物敲击物体求救。—昭通市地震局
避震原则:震时,就近躲避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震后,及时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昭通市地震局
避震时的正确姿势:或蹲或坐,卷屈身体、降低重心;抓住牢固物体;保护头眼,掩住口鼻但保持呼吸畅通。—昭通市地震局
地震救灾内容:包括抢救受灾人员、处理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抢险、灾民紧急安置、伤病员医治、防疫等。—昭通市地震局
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昭通市地震局
在地震多发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已经发布地震预报的地区,震前应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昭通市地震局
震前准备:熟悉生活环境;检查、消除隐患;加固不牢住房;合理摆放家具物品;疏通走廊过道。—昭通市地震局
震后互救原则:及早展开互救;先多后少,先近后远,先易后难;注意抢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壮大抢险力量。—昭通市地震局
震后救人:先帮其露出头部,清除口鼻内灰土,再挖掘、暴露其胸腹部。如遇险者因伤不能自行出来,不可强拉硬拖。—昭通市地震局
地震时要注意哪些:(1)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2)躲在面积比较小的空间(如厕所)或墙角 (3)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5)如不幸引发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
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
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7)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 (8)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
要相信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及】遇到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
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
1.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
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
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
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
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
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
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
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
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
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地震时的剧烈摇动约1分钟左右。
请躲在结实的桌、台等下面藏身,保护头部。 楼房住户应躲到最小的空间中,例如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 发生地震时应立即关闭火源!如果起火应马上灭火! 关闭火源能防止灾害扩大。
应养成习惯,即使是小地震也要立刻关闭火源。 不要慌乱地跑到室外! 胡乱地跑到室外非常危险。
请认真确认周围情况以后,再从容行动。 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混凝土建的公寓等,有时会因为地震的摇动而使房门歪斜而打不开。
请打开门以确保出口。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户外如何应急?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公共场所如何应急?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特殊危险 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
地震逃难时,携带物品宜精不宜多。带多了确实害处不少:一是行动不便,在非常时期不能灵活应变;二是容易使人精疲力倦,招致疾病和灾难的打击;三是阻塞交通,给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同时容易招惹火灾。
地震应急、避难需要带哪些物品最适宜呢?日本是个“地震国”,每年发生地震的次数约占全球的总数10%。据统计,东京每年有感地震 30-40次。所以,日本人吸取关东等历次大地震的惨重教训,各地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少地震避难时应急物品项目。这里不妨介绍几个主要地区的一些情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比一下它们的长处和不足。
东京千代区发行的避能袋中装有:干面包10个、塑料杯、包扎用的纱布、军用手套、红药水和碘酒等消毒剂、牙刷和牙膏、蜡烛、开罐头用具、手纸、肥皂、刮胡须刀、避难地图、防灾指南针等。这些东西都被塞进一个塑料袋中,然后再装到避难袋中去。袋上标有各个人的住址和姓名。另外,地震发生时常备物品有:
小型软垫6个(保护头部)、手套6副、替换衣服、蜡烛和火柴、手电筒2个、微型收音机一架、军用水壶(两周换一次水)、罐头和开罐头用具、干面包、急救药一套、绳索、粉笔、印鉴、地图和贵重物品等。以上东西分别装在旅行包内。
地震应急物资与每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准有关。参考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地震应急避难可以选用如下主要物品:
(1)食品:3天左右的干粮(饼干、面包、方便面等)。
(2)饮用水:平时用军用水壶或塑料瓶装满,并隔一段时间更换。
(3)日常生活必需品:一两套替换衣服、手电筒、火柴、蜡烛、小刀、袖珍收音机、洗脸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手纸(包括妇女卫生纸、有婴孩的还应准备好尿布)、个人常用防身药品(伤药、止痛药、胃药等)、茶杯、饭盒、适量现金和粮票、工作证或身份证、印鉴等。
(4)机动物品:如塑料袋、雨衣或雨伞、绳索、口罩、手帕等。假若你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或个人有兴趣者,那么不妨准备几根导尿管。1966年刑台地震时,不少人死于泌尿系统的损伤,或者说是被尿憋死的。当时若有一些导尿管,可能会使相当的一部分人幸免于难。所以,准备这些小小的急救器材,不仅可拯救别人,自己也可能受益。
1、学习防震避震经验和方法
日本人将历次地震中个人防震避震的经验总结为十条:1)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2)赶紧熄火;3)不要仓惶逃出室外; 4)发生火灾立即扑灭;5)要徒步避难,尽量少携带东西;6)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7)注意山崩和地裂;8)在海边要注意海啸,在低洼地要注意水淹;9)不要害怕余震、不要听信谣言;10)保持秩序、注意卫生。
2、分配各人震时应急任务
地震来临非常突然,家庭成员在平时应对防震避震的具体工作有所分工,以免地震时全家人手忙脚乱。
3、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地震发生后需要马上撒离到空旷开阔的安全地带,家庭防震会上应对此进行讨论,具体明确震后大家到哪个空旷地方最好,并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途径。
4、准备避难和营救用品
家庭成员每个人准备好自己最必需的生活用品,一般原则是宜精不宜多。
5、装修加固室内家俱杂物
历次地震调查表明,很多人曾被室内柜橱翻倒或放在高处物品落下所砸伤,甚至引起严重的意外事故。同时家俱杂物翻倒又防碍避难时外逃。
6、落实防火措施
地震时火灾是经常出现的次生灾害。特别是做饭时间发生地震,火灾出现机会更大。日本人因1923年关东大地震火灾烧死几万人的惨重教训,对防火工作特别重视,各种措施制定得很详细。
7、讲解卫生急救护理知识
地震时难免出现损伤,平时应学习一些卫生急救护理知识。例如,让家庭成员了解和学习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等护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他人也等于保护自己。
8、互通地震情报
家庭成员之间,要随时交流各自观察到的宏观异常信息。在震前发现地光、地声、动物异常等临震征兆时,更要互相提醒注意,以便及时撒离。
9、进行家庭地震应急演习
日本人很重视防震演习,而且有些规模相当大。我们不妨在家族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演习。这样做一来可以熟练震时应急的技巧,二来可以以现家庭防震会上制定的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
短信没 有诗 一次次双泪盈眶(外三首) 我不知道 怎么会这样 每次开启荧屏 双泪就盈满眼眶 是因为那甜美的婴儿 吮吸着母亲沾满污泥的僵硬的乳房 还是那些刚毅的身影 没日没夜地在废墟上穿梭奔忙 我不知道 怎么会这样 每当走到高楼下面 双泪就盈满眼眶 是因为那两万多间校舍 吞没了多少嫩芽般的生命 还是那瓦砾的下面 还有永远等待光明的向往 我不知道 怎么会这样 每回把手伸进放钱的口袋 双泪就盈满眼眶 是因为那一只只捐款箱 寄托着远方太多的牵挂 还是那天安门广场上 人们挂满真诚的由衷的呐喊 我不知道 怎么会这样 一次次开启荧屏 一次次双泪盈眶 为什么 妈妈,天为什么这么黑 妈妈,四周为什么这么硬 妈妈,我的手为什么越来越冰凉 啊,妈妈 我还想问你许多为什么 可今天怎么啦 为什么一直不回答 孩子啊,为什么我看不见你在笑 孩子啊,为什么我听不见你在哭 孩子啊,为什么我想抱你 却伸不出我的手啊 我想亲你却找不到你脸颊 妈妈,我问你这么多为什么 为什么你不让爸爸来帮忙 还有爷爷和奶奶啊 他们为什么不来暖暖我这小心肝 却让我一个人走进这无边的黑暗 啊,孩子 你为什么这么糊涂 这是一条通往天国的路哇 妈妈没告诉过你小孩子不能走么 快,孩子 快去找你的爸爸 快去告诉他 妈妈来不及和他告别 但来世还会回来做你的娘 风景 是不是上天没睡好生了气 是不是操蛇之神移山时太用力 是不是哪路天兵天将在这里布阵打仗 乱石穿空,虎啸龙啼 啊,不 那是十万人民子弟兵 那是十三亿中国人民 那是五湖四海的一颗颗红心啊 那是华夏大地最壮美的风景 三分钟 全国上下,虽然是三分钟 大家低下头,半闭上眼睛 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躬身的母亲和甜甜安睡的女婴 一尊坚持到底用断臂饮血的毅力 一具具从废墟下抬出来的细嫩的躯体 一只只仍在泥土深处等待的圆睁的眼睛 你听到了什么 或许这就是生命 在浩瀚的天地自然中 你会听到自己的微力 你也许还会想到 日常的许许多多 你会想到某张厌恶的面孔 想到一句难听的话 一个难以分解的利益 但这三分钟 让你明白了真谛 于是,有人在法庭上握手言和 于是,有人在邻里间荡漾春意 于是,有人在同事中讲究礼让 于是,有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播洒真情。
【★地震自救大全】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
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俱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
这个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数十秒后结束,天花板不会落下为前提的。 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开车时遇到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强烈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停车场,千万不要留在车内,以免垮下来的天花板压扁汽车,造成伤害;应该以卧姿躲在车旁,掉落的天花压在车上,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可能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
学校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
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
防震小知识。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再室内,那么你不妨试试:
1.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3.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4.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
5.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上去!
6.千万不要跳楼!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要注意利用它们。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室外,那么你应注意:
1.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2.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3.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4.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5.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同时,在室内避震还要注意:
震动停止后,要听从政府的指挥,迅速从建筑物中撤离。
此外用手机向朋友报告情况可能会堵塞营救服务所需的频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