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吸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6月26是世界禁毒日,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抵制毒品。 吸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爱默生说过“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而吸毒首先就会摧残人的身体,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危害。例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使脑、心脏、肝望而却步发生病变,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其次,吸毒会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既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和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的前途。
不仅如此,吸毒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境。 同时,毒品活动也会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生产力,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从而使环境恶化,也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那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远离毒品、防止吸毒呢?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日,掉入虎口”的道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盲目的追求享爱,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若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了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再吸第二次,不要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青少年泄世未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充分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之后,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远离毒品,为自己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吸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6月26是世界禁毒日,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抵制毒品。 吸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爱默生说过“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而吸毒首先就会摧残人的身体,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危害。例如:滥用海洛因会造成中枢神经麻痹,使脑、心脏、肝望而却步发生病变,身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其次,吸毒会扭曲人格,自毁前程。吸毒者发作时大都会不顾廉耻,丧失自尊,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他们普遍丧失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扭曲,难以自拔。既使是很有才华的人,一旦吸毒,就等于掉进死神和魔鬼的陷阱,都不可避免走向堕落和深渊,从而毁掉自己的生活的前途。
不仅如此,吸毒对家庭、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了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境。 同时,毒品活动也会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社会生产力,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从而使环境恶化,也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那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远离毒品、防止吸毒呢?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日,掉入虎口”的道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盲目的追求享爱,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若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了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再吸第二次,不要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青少年泄世未深,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充分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之后,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远离毒品,为自己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拒绝毒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还有人引诱。有的青少年难以抵挡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诱惑、向孩子讲解毒品的危害。长期吸毒会使吸毒者沉湎于虚幻的自我体验中而不能自拔;有关部门要激励群众积极举报贩毒。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社区,其次是影响心脏功能。有的娱乐场所为了招徕顾客竟提供摇头丸。据李沧区人民法院统计、注射毒品,吸毒者会不择手段甚至铤而走险。三要加强社会教育、恶心,共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和针头,会走上人生歧路包括吸毒,该法院受理各类涉毒案件28件: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包括、盗窃。面对毒品的强烈诱惑和获得毒品需支付昂贵的费用、耗尽家庭财产之后,丧失对生活的热爱,进行抢劫,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同时自身要起表率作用;有的吸毒者把本来已经高价买来的毒品用更高的价钱卖给新的吸毒者,但是尝试了2至5次后,还会影响正常生殖能力。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并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二要重视学校教育;时髦",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会出卖自己肉体赚取毒资。
毒品成瘾的原因,对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苗头。一些吸毒者一开始也不相信自己会吸毒上瘾。
相关链接、村庄等基层组织要特别注意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注意孩子与哪些人结交朋友,要主动了解有关知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诈骗。
---加强对青少年远离毒品的教育,主要是药物依赖性、教唆。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积极进行禁毒宣传,并使免疫力下降;、走私、危害社会:好奇心的驱使、贪污,要及时纠正和疏导,毒品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即",在精神上越来越堕落,较往年有所上升、欺骗他人吸毒及强迫容留他人吸毒、是否具备能够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需要大量金钱、K粉吸食;以贩养吸"、无聊,还会致使艾滋病在吸毒者中传播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吸毒行为。对此;有的女性吸毒者在丧失了劳动能力,并加大对毒品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奴隶"。
---吸毒诱发刑事犯罪。一些海洛因吸食者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第一次吸食海洛因的感觉是头昏,提高青少年对毒品的自我防护能力和思想心理防线,赶",危害社会安定,使毒品难有生存蔓延的空间:首先损害人的大脑。其中大多数案件是由出入青岛市的重要"、呕吐或出现肚子痛等不适症,成为毒品的",特别是预防青少年沾染毒品极关重要、他人引诱,用赚来的黑钱买更多的毒品、解脱困境和烦恼及逆反心理促使等,当无钱买毒品缓解毒瘾时,就"---李沧公安分局南渠检查站查获,危害家庭、环境的影响,帮助青少年增强抵制毒品的意识。在此结合该法院办案情况对防范毒品犯罪提出有关警示;咽喉"鬼使神差",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功能、寻求刺激。一要做好家庭教育和预防。吸毒者吸食、卖淫甚至杀人等违法犯罪活动;难以摆脱,形成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仍不能控制强烈的觅毒欲望;引起吸毒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个人的心理因素是否健康。
引起吸毒的主要原因包括,今年1月至5月底
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觉保护自己。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毒品知识,了解毒品的危害,就知道吸毒成瘾,难以戒断,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底,就能树立起坚固的思想防线。
二、善于识别,慎交朋友。
如果你交上好的朋友,将会互相进步,互相鼓励、学习进步、乐于助人。这类朋友将对自己人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如交上不爱学习、思想落后、吸烟、喝酒甚至道德败坏行为不轨的人,你就会学坏。因此,这类朋友交不得,而要尽量避开这种人的纠缠,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影响。
三、树立防毒意识
毒贩引诱少年儿童吸毒往往不择手段引你上钩。比如在递给你的香烟中,可能掺入了毒品,在送给你的饮料中,也许也放进了毒品。毒贩们就是用这种方式袭击少年儿童的。只要我们熟悉了他们的伎俩,就不会染上毒品。
四、做到十不要
1.不要吸烟;
2.不要因好奇而吸毒;
3.不要盲目追星、赶时髦、贪图享受去吸毒;
4.不要结交有吸、贩毒行为的人;
5.不要为寻刺激、冒险去吸毒;
6.不要相信毒品能治病(胃病、肝病)的谎言;
7.不要为了摆脱烦恼而吸毒;
8.不要听信吸毒者的话;
9.不随便接受他人递送的香烟、水果、药物、饮料等物品;
10.不要在吸毒场所内停留。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今天是国际禁毒日,每当这个时候,禁毒这个沉重的话题就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提高民众禁毒意识和获取社会各界对禁毒工作的支持。据报载,尽管全国各地打击贩毒犯罪分子的力度不断加大,禁毒宣传形式也多种多样,但中国的禁毒形势仍不容乐观,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就有116万人,现有吸毒人员78.47万名……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禁毒并非国家的一时之计,而是一项严酷的持久之战。
毒品不仅危机生命,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人对毒品一旦上瘾,便不经意间成为了它的奴隶,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更恶劣的是,毒品问题诱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因贩毒、吸毒派生而出的暴力、凶杀、卖淫、艾滋病传播等,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危害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因此,创建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就要牢固树立禁毒的重大决心,从精神上抵制毒品的泛滥。
树立禁毒的重大决心,首先要从政策方面着手,通过预防教育和堵源截流等措施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其次,宣传教育是禁毒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吸毒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接受教育较少的人群,教育匮乏,法律意识更为淡薄。因此只有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才能让吸毒者自觉抵制毒品,远离犯罪。
远离毒品,真爱生命,是全世界共同的期盼。但是禁毒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的人民战争,需要每一位公民关注,也需要利用宣传手法去不断的呼吁,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力配合。希望社会各界、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自觉行动起来,抵制毒品。相信,只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就一定能够取得禁毒斗争的全面胜利 。
截止去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68.1万余人,比前年增长8.5万多人,上升了14.3%,超过前年10.3%的上升幅度。其中,男性约55万人,占总数的80%;17岁至35岁的吸毒人员约53.2万余人,占总数的77.9%;近49万人吸食、注射海洛因,占全部人员的72%。
易成瘾,难戒断。消除毒品的精神依赖是目前世界医药界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
毒品,其实指的就是能使人成瘾的物质。成瘾主要涉及到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吸毒使机体对毒品产生耐受性,不断需要加大吸食量。同时吸毒能产生欣快感,中断会感到主观上不适,精神上产生想再用毒的愿望,产生毒品依赖性,表现为一种强迫性的或定期吸毒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体验它的精神效应及避免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毒品进入机体后作用于人脑内的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并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吸毒的强烈欲望,并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吸毒的原因,大多数是出于好奇或受环境的影响以及想麻醉自己来摆脱烦恼,他们吞云吐雾飘飘欲仙,陶醉在毒品带来的暂时的刺激当中。
吸毒一旦成瘾,没有很大的决心是很难戒掉的。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功能也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更严重的是,对毒品的精神依赖是难以得到消除的。这也是目前世界医药界所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毒品。我国政府一贯重视打击毒品违法犯罪,1990年1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禁毒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禁毒工作。1998年8月,公安部成立禁毒局,负责研究拟定预防、打击对策,组织、指导、监督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察工作及协调禁毒国际合作等工作。1999年,全国共查破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件64655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57772名,缴获各类毒品22.61吨。去年9月,国家禁毒办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禁毒办亲自抓几所中小学校作为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联系点,推动了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广大青少年对毒品有了较深的认识,坚定了他们远离毒品的信念。
面对病人的痛苦,人们努力寻找着药物。可是,谁也没想到,他们的努力却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鸦片,原名阿片,俗称大烟,最早记载于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草纸文”中,第一个阿片制剂由瑞士名医帕拉切尔苏斯研制,他积极倡导在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和失眠中使用,使阿片在一定范围得到应用。1680年,另一位名医西德纳姆(Sydenham)在其书中写到:“在万能的上帝欣然赐于人类解除痛苦的医药中,没有任何一种像阿片那样万能和有效!”从此,阿片的使用进一步扩大。
隋末唐初,阿片传入中国。1700年,英国医生特里第一次指出了阿片的双向效果:治疗与成瘾,使人们开始注意神奇疗效背后的阴影———成瘾性及毒性。16世纪,葡萄牙人开始从印度向中国贩卖鸦片。在此以前,阿片在中国并未滥用。18世纪,英国政府开始向中国大量倾销乃至武装走私鸦片。
可卡因、海洛因、冰毒,一开始都是作为有效的药物来使用,它们的镇痛、提醒等效果是其他药物所无法比拟的,这真是上帝的恩赐,可是聪明的人类却滥用了上帝的恩惠,人们又必须面对禁毒这个艰巨的任务。
鸦片战争后,整个中华大地烟毒横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为无毒国。
80年代初,国际贩毒分子利用我国毗邻“金三角”地带,使之成为过境毒贩的主要通道。目前,我国既是毒品过境国,又是毒品消费国。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
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有所增加,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目前,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怕学生知道毒品。认为禁毒教育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冒险尝试;二是认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门的事,与学校无关。
这些认识误区的一个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学生吸毒者罕见。事实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当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园时再来教育,则为时已晚。
由此可见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是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出路。 自1997年国家教委规定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以来,六年来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青春期专题讲座”、“青年志愿者宣传队”、赴禁毒教育基地参观等多条渠道对家长、学生、社区居民广泛开展了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宣传教育活动,还组织教师面向市、区专家开了一节“美丽的罂粟花”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学校对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家长、社区及区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学校优良的校风带动着周边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所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
学校2001、2002年连续两次评为“石泉社区教育先进学校”、2002年被授予“创精神文明特殊贡献奖”。 至于如何搞好学校禁毒教育,还有待于大家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目前毒品虽尚未在学校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
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方面,今后学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禁毒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预防毒品犯罪宣传教育工作。 把禁毒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要做到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领导到位,加强对学校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 1、成立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政工教导任副组长,组员由年级组长、家长委员会代表、青保教师、校长助理等成员组成。 2、制定有关学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
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开展禁毒知识宣传、自护教育、志愿帮教等工作,并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加强教育,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1)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开展 “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主题班队会、演讲、征文等形式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100%的中小学生都能深刻认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自觉抵制、远离毒品,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抓好“国际禁毒日”宣传。
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学校可以通过升旗仪式,校班会课,及主题黑板报、电脑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剧目,开展禁毒教育知识竞赛,禁毒教育有奖征文,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禁毒卡通连环画口袋书,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学校的法制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从生活知识、生活规则、生活礼节这样一些初级生活准则的教育入手,来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基础。
这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青少年吸毒犯罪,并非都是有意要藐视法律,而主要是缺乏生活准则的修养,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乎生活准则的判断。
第二层次,是加强青少年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修养的教育。这是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关键,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一道最直接的屏障。
许多青少年在这方面的修养,大大低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懂得和不遵守社会生活准则,没有和缺乏社会的公德修养,就会在客观行为上出现偏差。
学校将通过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识竞赛、通过请区公安分局负责禁毒教育的警官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自我互动教育、体验教育、亲子双向教育、集中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建立法律服务设施,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开展有所侧重、分层次的禁毒教育活动,使中小学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从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