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洞穴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它有其可怕的一面,因为对地底世界的探索是真正的探险,但又只是正常的地质现象,很多人其实都去洞穴游览过。
我希望能通过以下的交流,让大家对洞穴有个初步的明确的了解。 说起洞穴,就不得不从喀斯特地貌说起:喀斯特是前南斯拉夫西北的一个高原名,那里是石灰岩覆盖区,而南斯拉夫的学者又是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按国际惯例,就以地名来命名。
在我国是岩溶的代名词。 那么喀斯特洞穴是不是就代表了所有的洞穴呢?显然不是,它只是洞穴的 一 钟。
让我们看看国际洞穴联合会对洞穴的定义:人能进入的天然地下空间。这就把人挖的矿洞、地道什么的就区分开来了。
随着对洞穴的研究,人们已经较全面的对洞穴进行了分类,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按地下空间的形成分为:原生洞穴和次生洞穴. 原生洞穴是地下空间与周围围岩是同时形成的。
一般来说,与地下水没有关系。主要有熔岩隧道(俗称火山洞)和钙华洞。
火山洞穴的形成是由于流动的岩浆内外温差造成的,外面的冷却快,就结成硬壳,而中部的岩浆保持高温继续流动,就不断的先前形成洞道。 次生洞穴是指先形成岩石,而后岩石又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洞穴。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外力作用岩石,并形成什么样的洞穴…… 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有岩溶洞穴和半岩溶洞穴。岩溶洞穴在我国十分常见,也是现在洞穴科学考察和研究的主要对象。
半岩溶洞穴比如四川绵延的砾岩喀斯特洞穴。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比如海浪拍打侵蚀形成的海蚀洞穴,干旱地区的风成洞穴,土层中的潜蚀洞穴等按洞穴的空间形态(也就是走向) 分成水平的,倾斜的,垂直的和综合的四种。
按洞穴规模来分类 分成四个等级…… 小型:长度小于 50 米 ,垂深小于 50 米 中型:长度 50 米 ~ 500 米 ,垂深 50 米 ~ 200 米大型:长度 500~ 5000 米 。垂深 200~ 1000 米 巨型:长度大于 50000 米 。
垂深大于 1000 米 按水纹情况分为干洞和水洞 水洞又分为出水洞和进水洞。 目前最流行的分类方法就是按规模来分的。
一个探洞者的成绩,也是通过探洞长度或深度的数据和来体现的。 洞穴的成因:水和可溶性的石灰岩是形成岩溶洞穴的前提条件。
水将可溶性基岩溶解为重碳酸钙,年复一年,洞道空间不断增大,到无法承受顶部重量的时候,产生坍塌,坍塌只改变空间的形状,并不改变空间大小。坍塌物又随水流被带出,水流继续溶蚀基岩,如此反复,洞系也就形成了。
以下的化学反应式就是洞穴形成的原理,但它又是可逆的。( 岩石溶解形成洞穴 )Ca(HCO3) → CaCO3 ↓ +H2O+CO2 ↑ (析出沉淀形成钟乳石)岩溶洞穴也要经过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过程。
坍塌天坑的形成,就是洞穴发展的表现。 钟乳石的分类 : 岩溶洞穴中,最直接的资源就是它的钟乳石。
那么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形态,我们怎么去区分呢? 重力水沉积:这是洞穴中最常见的和数量最多的沉积物。它也有更细的分类…… 滴水沉积:有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柱。
鹅管向下 生长,很细,中空,管壁洁白,透明。钟乳就是鹅管长粗,长大后的形态,多是圆锥形。
石笋在滴水的作用下,由下向上生长,中心无孔,成叠帽状 。石柱就是石钟乳和石笋连在一起后的形态。
流水沉积—从洞顶流下来的叫天流石 ,如石旗、石幔等。沿洞壁流下来 的叫壁流 石,如石维幕、石瀑布等。
产生与洞底的称为底流石,如流石坝最为明显。 池水沉积:有边石、晶花、穴珠、月奶石、穴筏 等形态。
边石常形成边石坝,形状和流石坝相似,要根据形成方式不同注意区分。 非重力水沉积:由洞壁或钟乳石中析出的毛细水和薄膜水沉积而成。
如石枝(卷曲石)、穴发等不常见的形态。他们的出现很有意思,给洞穴增色不少,我喜欢叫它们为“洞穴精灵”。
一般出现在较封闭的洞段。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鹅管和石钟乳在生长了一段时间后也发生了变向,这是风力的作用造成的,所以不要被大自然的手法欺骗了。
协同沉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运动方式的水流,交互协同作用形成。如莲花盆、棕榈状石笋、晶锥等形态。
上面没有详细说明的形态,都可以顾名思义。区分完各种形态后,我们就要说说为什么钟乳石有白色、黑色、棕红色等颜色。
钟乳石的颜色和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方解石的可能颜色中就有白、黄、黑色。 石膏的颜色中也有白色、黄色和棕色的可能。
而一般呈棕红色的,多是含有三价铁的原因。如果水通过了煤层,则会形成全黑的颜色。
其他的颜色成因可能有氧化还原反应、风化、人为破坏等因素。一般的探洞者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成因,我们在这里也就不多讲了。
人们在发现石钟乳的时候,多会问到年龄问题。石钟乳必须在洞道脱离全充水状态后,才能生成,所以岁数一般都比洞穴的形成年龄小的多。
一般来说,洞中最古老的石钟乳大约在 35 万年以上, 100 万年以内,这类的外表都表现为严重的风化剥蚀状态;年龄在 15~30 万年的,外表色泽较深(褐色或灰黑色),表层轻微风化但未成层脱落且已经停止生长。 10 万年以内的,色泽较浅而且表面光滑坚实;最年轻一代的年龄是 2000~20000 年。
在一些洞中,科学家们监测的结果。
洞穴探险基本常识有首先,在你作探洞前的准备工作时,务必将探洞所需的基本装备一一点清,它们应包括:照明用具,食品,饮用水,绳索和防护用品。
因洞内许多地方非常狭窄,常常要爬行通过,所以最好带上护膝、护肘、手套和安全帽。安全帽不仅可以防止钻洞时碰头,而且可以防止被意外坠落的碎石砸伤。
另外,手电要带足备用电池和备用灯泡。绳索要结实。
还可带上几只哨子以便联络。探洞者最好使用电石灯照明,因为当洞内氧气缺乏时,电石灯火苗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可以提醒探洞者及时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石燃尽清除残渣时,会有残存的电石气逸出,要防止其它人的电石灯火苗把逸出的瓦斯气点燃发生危险。 所以当一个人更换新电石时,其它人要退出一定距离(5米以上),使用电石灯仍需带上一支手电备用。
探洞最大的危险就是迷路,为防止迷路,一般的方法是设置路标。最好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的反光路标(如自行车后尾挡泥板上的反光器),并编上号,按编号大小顺序放置,不同的支路放不同颜色的路标(不要怕麻烦)。
反光器的优点是容易被发现,且可回收在用。有些人喜欢用粉笔在洞壁上画箭头,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路标不易被发现,且容易和其它探洞者画的箭头相混而且还会弄脏洞壁。
洞穴一般由狭窄的通道和宽敞的"大厅"组成。大厅往往是几条通道相会的地方,且乱石密布。
从通道进大厅容易,从大厅找通道口难。所以,当你从一条狭窄的通道进入一个宽敞的大厅时,一定要在入口处作好反光路标。
如果已经迷路,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停下来,不要慌,要稳定情绪。最好坐下来休息10分钟,然后再找出路。
在迷路的情况下,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这时你应抛开一切感觉,用具体的方法解决。 从你发现迷路的地方,开始做路标,然后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去尝试。
要有耐心,慢慢摸索。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岩洞洞穴都是由地下水冲蚀而成的。
河流冲刷洞壁会留下痕迹,从这些痕迹你可判断出当年河流的走向。这时不论你在哪一个"支流"里,你都可以顺流而下。
实际上,任何专业探洞者都是不做路标的,它们会按照水流冲刷的痕迹很轻松地走出复杂的地下河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数天大雨过后及地震之后不宜进洞,因为这时洞内情况不稳定,容易出现塌方。
编者按:探洞可不像童话般美好,能发现数不清的宝藏和小仙女。
阴暗、潮湿、险峻……面对这样残酷的事实,你准备好了吗?多学习些下面的探洞必备知识再出发吧! 地球上有15%的地形是喀斯特岩溶地貌。在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十分普遍,而且类型齐全,尚有相当数量的岩溶洞未发现。
这是我国洞穴探险的独特资源。 隐藏在深山密林中的岩洞常常是人迹罕至的,有野兽栖息,毒蛇居住,害虫藏身。
在没有任何经验和装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会遭到意外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有些天然的岩洞可能是盲洞或者是弃的矿洞,通风不良,氧气不足,有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沉积于洞穴深处,会充人因缺氧室息而昏迷洞中。
有些构造奇特的岩溶洞因其通道曲折崎岖,高低错落,岔洞很多,稍不小心便会迷失方向,或者从潮湿滑润的岩壁上跌落造成意外损伤。 因此,探险者在前往各类洞穴寻幽探秘之前,应首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掌握一些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学习和了解岩溶地质构造和溶洞探险的基本知识。
在出行前带齐各类应急装备,并注意以下问题:在准备前往岩溶洞探险之前,我们应对该溶洞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水文资料、周围环境、生态植被的气候条件及与最近村落的距离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如休件许可,应在前期进行一些试探性考察。
只有在获得充分的分析资料和对将会遇到的各类危险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之后,才能进入探险的日程安排。 下一步是根据岩溶洞的分类来配备所需的装备。
如果前往的洞穴是构造较为复杂、分布较广并与地下暗河、地下泉水相通的溶洞群,就需要有一位对溶洞科学考察具有丰富经验的向导带领,并配备一些专业器材如防水、潜水探测设备,以及大量的攀爬设备。对一般探险爱好者而言,只要配备以下基本装备,并积累一定的野外求生和溶洞探险基本知识之后,便可前往一些地质构造不太复杂的岩溶洞进行各类探险考察了。
一、个人基本装备:1.安全头盔:带煤石反光头灯的专业头盔,也可用自行车头盔式施工安全盔及摩托车用头盔代替。2.防水耐磨的服装及护肘、护膝、手套、消毒口罩、面高帮防滑胶底鞋及备用服装。
3.贴身中型双肩背包:有腰带及胸扣的最好,侧带和挂扣接口要多。4.水壶及净水吸管:水壶最好用保湿壶。
溶洞内水源中富含各类矿物质,有些对人体有害,因而⒌洞内取水应经净化和简单过滤后才能食用。5.莹光灯照明灯及强光手电:溶洞内使用莹光灯照明效果最好,最好用线拴好挂在身上并与头灯及强光手电筒配合使用。
不要忘了配备备用电池及备用灯管或灯泡,需将所有电池平均分为三等分,进入和返回过程中各用一部分,另一部分则做应急时使用。6.所带的食品也需按三等分的原则来使用。
应尽量带一些高热量、重量轻、营养丰富的食品,并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干果制品。二、各类应急和急救装备:⒈哨子:用于在溶洞中相互按约定程序联系。
防水火柴和打火机:在应急时使用。卫生纸应急时可做记号或包扎、止血用。
多功能小刀用于解决各类小麻烦。笔记本及铅笔用于记录洞内的考察情况,勾画溶洞草图。
⒉记号粉笔和导向线图:在遇岔洞时作记号标记并用导向线帮助返回。导向线最好用耐磨结实的细尼龙线。
⒊燃烧棒:用于辅助照明、对付小型兽类和发信号,可用“烟花”代替。小瓶灭定害灵在休整时喷一个防护圈来防护害虫的袭击。
必要时用火机点燃喷出的气体,可做火焰喷射器攻击大片害虫和小型兽类。⒋大号蜡烛:用来照明,生火及在休整时测试空气中的含氧量,遇险迷路时顺火苗方向,寻找有氧气的出口。
⒌一块薄而结实的塑料布式铝布;可在休整时用来防寒、防潮和保暖,形状大小如单人床单。⒍ 急救药盒:最好用密封好,重量轻的透明塑料盒。
盒内常备几类不同品种的感冒药、肠胃药、抗菌消炎药、抗过敏药、抗蛇毒药、上呼吸道润喉消炎药、外伤用消毒止血药、绷带、胶布、小瓶眼药水(可用于清洗创口)和风油清,再备几片细长型硬塑料片,在遇到骨折时配合绷带及胶作固定肢体用、别忘了备一小袋盐及糖果和一瓶复合维生素在被困时保持体能等待营救。三、攀爬绳索及技术装备:⒈根据溶洞的实际状况备好几条长短不等的攀爬主绳、备用绳套和10米长短的辅助绳。
⒉适用于不同岩缝和岩壁的岩石锥、环型铁锁和岩溶洞固定专用膨胀锥。⒊攀爬进固定身体的安全腰带,用于垂挂在攀爬主绳锁上便于上下攀爬,自我保护。
⒋用于岩壁间攀爬主绳上升和下降时使用的专业上升器和下降器。⒌轻便坚固的铁锤,用于标本的采集和钉岩石锥。
⒍备几个用于装各类标本石样的小布带。 在配齐以上装备后,应分类分装各类物品,并合理分配每人的负重,注意公共物资的保管和使用。
在出发前将溶洞的详细地理位置及详细行程计划提前通知家人及洞外留守人员;在进洞时通知最近的可通讯城镇或村落,在洞口插好明显标记,留下参加人员进洞时间及出洞时间的详细记录。最好留下一名接应后勤人员在洞口接应和进行意外时的急救和通讯工作。
在整个探险活动中,注意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相互协作精神是极其重要的。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一、个人基本装备: 1。
安全头盔:带煤石反光头灯的专业头盔,也可用自行车头盔式施工安全盔及摩托车用头盔代替。 2。
防水耐磨的服装及护肘、护膝、手套、消毒口罩、面高帮防滑胶底鞋及备用服装。 3。
贴身中型双肩背包:有腰带及胸扣的最好,侧带和挂扣接口要多。 4。
水壶及净水吸管:水壶最好用保湿壶。溶洞内水源中富含各类矿物质,有些对人体有害,因而⒌洞内取水应经净化和简单过滤后才能食用。
5。莹光灯照明灯及强光手电:溶洞内使用莹光灯照明效果最好,最好用线拴好挂在身上并与头灯及强光手电筒配合使用。
不要忘了配备备用电池及备用灯管或灯泡,需将所有电池平均分为三等分,进入和返回过程中各用一部分,另一部分则做应急时使用。 6。
所带的食品也需按三等分的原则来使用。应尽量带一些高热量、重量轻、营养丰富的食品,并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干果制品。
二、各类应急和急救装备: ⒈哨子:用于在溶洞中相互按约定程序联系。 防水火柴和打火机:在应急时使用。
卫生纸应急时可做记号或包扎、止血用。多功能小刀用于解决各类小麻烦。
笔记本及铅笔用于记录洞内的考察情况,勾画溶洞草图。 ⒉记号粉笔和导向线图:在遇岔洞时作记号标记并用导向线帮助返回。
导向线最好用耐磨结实的细尼龙线。 ⒊燃烧棒:用于辅助照明、对付小型兽类和发信号,可用“烟花”代替。
小瓶灭定害灵在休整时喷一个防护圈来防护害虫的袭击。必要时用火机点燃喷出的气体,可做火焰喷射器攻击大片害虫和小型兽类。
⒋大号蜡烛:用来照明,生火及在休整时测试空气中的含氧量,遇险迷路时顺火苗方向,寻找有氧气的出口。 ⒌一块薄而结实的塑料布式铝布;可在休整时用来防寒、防潮和保暖,形状大小如单人床单。
⒍ 急救药盒:最好用密封好,重量轻的透明塑料盒。盒内常备几类不同品种的感冒药、肠胃药、抗菌消炎药、抗过敏药、抗蛇毒药、上呼吸道润喉消炎药、外伤用消毒止血药、绷带、胶布、小瓶眼药水(可用于清洗创口)和风油清,再备几片细长型硬塑料片,在遇到骨折时配合绷带及胶作固定肢体用、别忘了备一小袋盐及糖果和一瓶复合维生素在被困时保持体能等待营救。
三、攀爬绳索及技术装备: ⒈根据溶洞的实际状况备好几条长短不等的攀爬主绳、备用绳套和10米长短的辅助绳。 ⒉适用于不同岩缝和岩壁的岩石锥、环型铁锁和岩溶洞固定专用膨胀锥。
⒊攀爬进固定身体的安全腰带,用于垂挂在攀爬主绳锁上便于上下攀爬,自我保护。 ⒋用于岩壁间攀爬主绳上升和下降时使用的专业上升器和下降器。
⒌轻便坚固的铁锤,用于标本的采集和钉岩石锥。 ⒍备几个用于装各类标本石样的小布带。
探洞最大的危险就是迷路,为防止迷路,一般的方法是设置路标。 最好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的反光路标(如自行车后尾挡泥板上的反光器),并编上号,按编号大小顺序放置,不同的支路放不同颜色的路标(不要怕麻烦)。
反光器的优点是容易被发现,且可回收在用。有些人喜欢用粉笔在洞壁上画箭头,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的路标不易被发现,且容易和其它探洞者画的箭头相混而且还会弄脏洞壁。
洞穴一般由狭窄的通道和宽敞的"大厅"组成。大厅往往是几条通道相会的地方,且乱石密布。
从通道进大厅容易,从大厅找通道口难。所以,当你从一条狭窄的通道进入一个宽敞的大厅时,一定要在入口处作好反光路标。
如果已经迷路,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停下来,不要慌,要稳定情绪。 最好坐下来休息10分钟,然后再找出路。
在迷路的情况下,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这时你应抛开一切感觉,用具体的方法解决。从你发现迷路的地方,开始做路标,然后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去尝试。
要有耐心,慢慢摸索。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岩洞洞穴都是由地下水冲蚀而成的。
河流冲刷洞壁会留下痕迹,从这些痕迹你可判断出当年河流的走向。这时不论你在哪一个"支流"里,你都可以顺流而下。
实际上,任何专业探洞者都是不做路标的,它们会按照水流冲刷的痕迹很轻松地走出复杂的地下河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数天大雨过后及地震之后不宜进洞,因为这时洞内情况不稳定,容易出现塌方。
对于已经开发的洞穴,探洞就不会存在太多的危险,但对于野外的未被开发的洞穴,在探洞时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就是要把探洞所需要的装备准备好,例如安全带、照明灯、安全帽、绳索、口哨等等。其次,探洞时切记不可单独行动,一定要结伴同行。再就是在探洞时一定要掌握好传达信息求救的信号,因为洞穴内手机之类的通信工具基本不可以使用,因此用口哨传递信息就很重要。还有就是防止迷路,因此要做好路标,路标一定要明显。还有就是雨后或地震后不适宜开展探洞。
洞穴探险装备1、服装:考虑当地的气候和洞内气温、水温,以轻便简洁为原则,不需要太考虑服装的防水,因为洞内的湿度接近饱和,防水面料会阻碍汗水和热量的快速排出。可以使用兼顾耐磨和透汗的TC材料的连体服。服装颜色鲜艳有利于辨识。
2、鞋:扎实高质的高筒塑胶工作靴,目前国内普通商店较少见,可考虑外贸工靴及消防靴;如遇涉水的情况可加穿潜水袜以保暖。登山鞋不能完全适应洞穴内复杂的地质条件。
3、头盔:宜选用专业探险头盔。
4、背包:携带个人物品和工具宜选用带密封防水卷口的背囊,材质以夹网PVC材料为佳。探洞宜用直筒的20升PVC热压合防水包;装备包、绳包宜用带排水网的PVC直筒包。
5、灯:头灯为首选,单组电源连续工作时间应在8小时以上。LED灯光功率应大于1瓦,其他光源光照度应在300流明以上,越亮越好。同时每次进洞都应携带备份电池以及2组备份照明。
6、绳:根据情况带路绳或主绳。平洞一般30米路绳足够;竖井则需要更多,视情况以双倍于估计的深度带绳。
7、SRT:为使用单绳在任意地形安全移动的技术装备总称,包括上升下降器还有安全带、牛尾、脚踏和若干锁扣,需要经过培训和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好。
8、食品和水:真空包装食品为首选,应携带2倍于计划时间的食品,因此尽量选择高能压缩食品以减少负重。水应携带1.5倍于计划的量。洞穴中时常都能找到水源,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饮用,如果水质比较糟糕,可携带净水器。如果是干旱地区的洞穴,应带2倍或更多的水。
探洞安全注意事项
1、迷路:洞穴空间的复杂不是能用单一的标准来概括的。黑暗的环境、雷同的场景往往使人难以辨别方向,即使是刚走过的路也容易记混。因此一定要有准备,一边测量一边设立标志,步步为营。时常回头看看地形地貌,注意辨识主洞道和岔洞,记忆水流的方向,在每一个分岔口建立明显的标示——如叠石塔,甚至做草图,以降低迷路的风险。
2、水淹:洞穴中的地下河、地下湖的水量往往因天气突变而变化巨大。应尽量避免雨季和天气突变时进入洞穴,特别是接近暗河,空间狭小的洞穴时。并注意观察洞壁上最高位水线的情况。
3、行进:干洞行进要注意平衡。注意清理线路上的浮石,处于其他人高处要避免踩落石块。发生落石情况应大声提醒他人注意。水底地形复杂,水中行进时应用木棒、手杖等协助探路;洞中水温接近地方年平均温度,即冬暖夏凉。应尽量保持身体干燥,过低的水温容易导致抽筋。过急流和瀑布必须使用绳索保护,水路穿行应穿着救生衣和潜水服。
4、岩石崩塌:应注意观察洞壁、洞顶是否有不稳定的局部岩块,尽量避开。
5、有毒生物:在洞口地带,常有一些有毒生物如蛇、毒虫等,可采取敲打草丛、惊吓等措施预防。
6、缺氧窒息:如遇通风不良,甚至空气闭塞的洞室,特别是低处常常有二氧化碳沉积,进入时如发现呼吸困难应该立即出洞,避免因慢性缺氧而晕倒。但有地下河的洞穴一般通风都较好。
7、其他:洞穴充满了未知,一切行动都应小心,不做无准备的冒险,行动前应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并充分准备所需器材;宜3人以上行动,单人决不进洞;队员间需要互相照应,而不能各走各的;最好有当地向导同往;要有应急预案,比如留下出行信息给家人或朋友,复杂的洞穴宜在洞口设立后援营和人手,一旦发生问题可及时处理。
小贴士
中国探洞项目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与英国洞穴研究会等国外洞穴探险组织友好合作的产物,是一项旨在通过中外双方的友谊合作,把洞穴探险和科学研究集于一体,最早始于1982年。其中1998年至2008年合作28次,考察范围涉及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等地,探测洞穴总长度近500公里。
探洞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技术,被称作 SRT 技术。
全称是 Single Rope Technique。也就是单绳技术。
单绳 技术包括单绳上升和下降。一般来讲有比较大落差的地方都要用到 SRT。
上升一般使用双上升器,大家可 以看到图片里面有一个胸式上升器和一个手持上升器。利用一个上升器固定,另一个滑动的原理,使身体 顺绳子向上滑动。
下降一般不使用 8 字环, 而用 STOP 或者一种叫做 RACK 的设备。 这些设备通称保护器。
上升器、保护器和各种挂锁又通称 SRT KIT,也就是单绳设备。 探洞主要会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