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安全的广义范畴:人身安全包括人的生命,健康,自由的运动,住房、人格、名誉等在线。
人身安全的狭义范畴:如刑法上人身安全的本义,是作为自然人的身体本身的安全,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自身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始终注意自己的安全,为避免危险的情况下,保障个人安全和保护我们,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威胁,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和联系联系亲属,避免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扩展资料:
一、法律定义
人身权是人格权和身份权的合称,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自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让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
二、相关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身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我国拟立法保护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
1、外出尽量不要带包,携带贵重物品出门时最好尽量打车。
2、走路和等车时尽量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提高警惕;避免在一些人迹稀少的地方行走,独走偏僻之地一定要注意避开结伙接近的可疑人员;不要因为身边的一些异常现象(比如有人丢钱、等)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走路时和朋友一起聊天也不要过于投入。
3、尽量避免夜晚出门活动,夜间活动要尽早回家。
4、手机不要挂在腰上,尽量不要边走路边打手机。
5、不要打摩的;不和别人硬挤着上车。
6、去不熟悉的地方尽量自己找或问警察,切忌让陌生人带路。
7、尽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有陌生人主动凑近和自己搭话应立即避开,保持一定距离;如果感觉异常应马上屏住呼吸,逃离现场。
8、不要去爬野山;爬山尽量随大流,结伴而行,并且要走指定的路线,不要另辟蹊径。
9、会见网友要小心,不要跟对方去可能有危险的地方,不要轻率地喝对方提供的饮料。
10、尽量避免现金操作,学会使用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从银行取现后应先观察有无可疑人员后再走。
11、避免带太多现金,但也不要不带钱。不要把所有银行卡都带在身上,外出旅行带一张银行卡,里面的活期存款够自己应付可预见的花销并略有富余即可;紧急情况在有把握的前提下抛弃或毁掉银行卡,但要注意千万不能被贼人发觉,否则极有可能招致更大的伤害。
12、拍拖时,不要为了浪漫而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比如人迹罕至的荒野或河边,在这些地方很容易被打劫,而女生也有遭受到身心伤害的危险。
13、有陌生人敲门,无论任何理由,都要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开门。夜晚睡觉不要忘记反锁房门。
14、路边的围观尽量不要参与,那些人里面可能大部分都是托儿,是引诱,是陷阱。
15、尽量携带通讯工具,可以及时的与外界保持联系,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
16.、对于网吧这样的公共场所要进行正确的选择,不要进入没有正规营业执照的黑网吧。
17.、尽量不要在网吧玩通宵,容易给不法分子制造机会酿成悲剧。
18.、不要在自己身上装饰大量贵重的金银首饰,或穿着过分暴露在偏僻的地方,这样很容易引火烧身。
人身安全保护知识1、外出某地,最好能提前告知家人或者同事,或者在自己的办公桌、书桌上留言,告诉他们自己何时出去的、到哪里去、大约何时能回去、与谁约见、通过什么方式联系较为方便。
要随身带有放有自己的名字及亲友名字、电话的小卡片,方便发生情况下别人可以及时与您的亲友联系。 2、独自一个人在外面,必须与亲友保持定期联系,改变联系方式应当及时告知。
3、孤身出门在外,尽量别和陌生人打交道,若对方问时间、问路,知道的话,可以告诉对方;若对方提出带路或者帮忙,可请对方向别人或交警求援。回复停车在路边的人,应当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强行掳走。
4、外出的路上,人多的地方不去,人少的地方莫留,应尽可能地与陌生人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遭受抢夺或者抢劫。 5、外出时应随身携带防卫工具,如喷雾器、哨子等。
夜晚单独外出,要带手电筒等物品,万一被袭击,可用手电照射歹徒面部。 6、去不熟悉的地方尽量问警察或保安,最好不要让陌生人带路。
7、走路时,应走在人行道的中央,可避开车辆,也可防止歹徒骑机车从后面攻击或者抢皮包。 8、出门最好结伴而行,减少单独外出,减少夜出晚归。
危险性高的地方,在无男性陪同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外出。 9、走在路上,若发现有人跟踪,迅速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走进商店,必要时打电话报警。
10、避免夜晚出门活动,避免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行走。通过天桥、地下人行通道时,要确认一下身边有没有人,速度最好快些,发现有可疑人员最好绕道行走。
11、单独一人不要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比如人迹罕至的公园或河边、荒郊野外。 12、单独外出要走灯光明亮的大道,不抄近道小路。
在僻静的马路上,面对车流行走,不背对车流,以免有人停车袭击。 13.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
14、乘地铁时,和其他乘客坐在一起,尽可能坐在靠近站台出口的车厢,生靠近车门的位置。15、乘公共汽车,尽量靠近司机和售票员。
16、晚上很晚离开办公室时,最好结伴行走或搭出租车。 17、不要养成围观的习惯,路边的热闹尽量不要围观,比如有人捡到钱、耍猴、摆棋局、打架、聚众赌博等。
很多犯罪分子就是这样设局然后实施做案的。 18、快到家门时,发现有人跟过来,此时不要立刻进家门,最好快脚步跑到人多较亮之处,甚至可以随便找个路人说话假装认识,以吓退歹徒。
19、若在暗巷内被跟踪,可踢路边停放的车辆,让车辆警报器大响,以吓退歹徒。 20、经常查看公寓走廊、电梯、楼梯间的灯光照明是否有损坏故障,如有问题,及时报修。
21、在路上或公车上被陌生男子性骚扰,可大声叫喊“变态、色狼!”伸出您的纤纤玉手,瞅准他的脸,狠狠地给他一巴掌!不要因为人多而敢怒不敢言或者觉得难为情,必要时可请旁人协助扭送警局。 22、尽量不要接受街头派发的传单或宣传资料(可能被有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预先喷上麻醉性药物),特别是在独自外出时,尤其要警惕。
23、万一误接了上述资料,并感觉身体不适,请立即向就近的警察求助,尽快就医。切忌硬撑,一旦晕倒,后果不堪设想。
24、与陌生人约见,见面时要进行身份确认。如互相打手机尝试,或者要求提供身份证明。
不要因为是老乡或者朋友介绍的朋友,而感觉要求不妥。 25、不要在公共场所,和一个初次见面或者认识不深的人一起离开。
26、不知道对方的为人、姓名、公司(家里)电话、地址时,不要轻易和对方约会。尤其在现在的信息化社会,许多在网络上结识的朋友,在未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便冒险与别人约会,以致发生被抢劫、强奸的后果,此类现象并不鲜见。
27、注意您打的IC电话,有些可能被做了手脚。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去打公用电话。
同时,在通话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别被别有用心的人偷听。 28、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更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吃请,也不要随便帮助别人。
此点似乎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标准,但为了个人的安全,请三思而后行。 29、收到短信息:“请注意:我们将连续六小时内不间断地拨打您的电话,请做好心理准备。
您可以选择关机,谢谢!”或者“我们将在六小时内连续不停拨打您的电话,您可以选择关机。”若问对方,对方却保持缄默或者说是做什么测试,让机主最终不堪忍受,关机。
此时,犯罪嫌疑人可能打电话到机主家里谎称机主突发事故正在抢救,要求立即汇款多少钱到某某帐号,从而进行诈骗、要挟。当您碰到类似的事情时,请不要慌张,您可以在电话中主动揭穿犯罪嫌疑人的伎俩,以免对方心存幻想而不断来电骚扰,并立即打电话给自已的亲友,告之此类事件的真伪,提醒亲友切勿上当受骗。
30、不要只把各类联系方式只保存于手机里,最好在手机之外,置备一个《电话号码本》,以防手机丢失后难以联系亲友。 31、牢记单位24小时应急求助电话,并告知您的家人,任何有需要时均可电话求助。
32、及时更新自己在《电话号码本》中的记录,包括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单位信息,甚至家人相关信息。 33、被歹徒攻击时,尽可能利用身边的物品如发夹、高跟鞋跟、笔等不顾。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上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投手榴弹、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旁站立保护。
6.前后滚翻、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垫上运动的项目,做动作时要严肃认真,不能打闹,以免发生扭伤。
7.参加篮球、足球等项目的训练时,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要在争抢中蛮干而伤及他人。在这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很重要的。
一.上下楼梯应该注意什么?
上下楼梯精力要集中,一律靠楼梯的右边行走,前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并排,不要跑跳,不要追逐打闹,不要前推后拥;发现拥挤现象不要慌乱,要靠墙或扶楼梯扶手止步;不要将身体探过楼梯扶手,更不要从栏杆上下滑。
二.在走廊上应该注意什么?
(1)在走廊上休息时,不要将上半身探出栏杆,更不要攀爬栏杆。
(2)在走廊上行走时,要轻声慢步,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跑。不要借助栏杆做健身动作,更不要用身体、四肢冲撞栏杆。
(3)不要在走廊内追逐打闹和做游戏。
(4)不要从走廊向楼下扔任何东西。
三.课间活动是应该注意什么?
(1)不要在教室内跑、追逐打闹和做游戏。
(2)不要在门口追逐打闹和做游戏。。
(3)不经老师允许不得出校门。
(4)在校园内活动时不得急跑,不得追逐打闹,不的做恶作剧。在人少的地方活动或游戏,且不要危及他人安全。不要做有危险的活动和游戏。
(5)第一遍上课铃响后立即停止活动,以正常行走速度走进教室。
四.上、放学时应该注意什么?
(1)按规定时间到校,到校后立即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2)放学时要以班为单位站队下楼,不得私自提前或拖后。
(3)放学时要随队离校,不得私自提前出校门或在校园停留。
(4)出校门后直接回家,不得在路上停留、打闹、游戏或做其它事情。
(5)需要家长接送的学生,如果放学时家长未到,不要独自回家,在电话通知家长后在校园内静静等候。
人身安全保护知识1、外出某地,最好能提前告知家人或者同事,或者在自己的办公桌、书桌上留言,告诉他们自己何时出去的、到哪里去、大约何时能回去、与谁约见、通过什么方式联系较为方便。
要随身带有放有自己的名字及亲友名字、电话的小卡片,方便发生情况下别人可以及时与您的亲友联系。 2、独自一个人在外面,必须与亲友保持定期联系,改变联系方式应当及时告知。
3、孤身出门在外,尽量别和陌生人打交道,若对方问时间、问路,知道的话,可以告诉对方;若对方提出带路或者帮忙,可请对方向别人或交警求援。回复停车在路边的人,应当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强行掳走。
4、外出的路上,人多的地方不去,人少的地方莫留,应尽可能地与陌生人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遭受抢夺或者抢劫。 5、外出时应随身携带防卫工具,如喷雾器、哨子等。
夜晚单独外出,要带手电筒等物品,万一被袭击,可用手电照射歹徒面部。 6、去不熟悉的地方尽量问警察或保安,最好不要让陌生人带路。
7、走路时,应走在人行道的中央,可避开车辆,也可防止歹徒骑机车从后面攻击或者抢皮包。 8、出门最好结伴而行,减少单独外出,减少夜出晚归。
危险性高的地方,在无男性陪同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外出。 9、走在路上,若发现有人跟踪,迅速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走进商店,必要时打电话报警。
10、避免夜晚出门活动,避免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行走。通过天桥、地下人行通道时,要确认一下身边有没有人,速度最好快些,发现有可疑人员最好绕道行走。
11、单独一人不要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比如人迹罕至的公园或河边、荒郊野外。 12、单独外出要走灯光明亮的大道,不抄近道小路。
在僻静的马路上,面对车流行走,不背对车流,以免有人停车袭击。 13、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
14、乘地铁时,和其他乘客坐在一起,尽可能坐在靠近站台出口的车厢,生靠近车门的位置。 15、乘公共汽车,尽量靠近司机和售票员。
16、晚上很晚离开办公室时,最好结伴行走或搭出租车。 17、不要养成围观的习惯,路边的热闹尽量不要围观,比如有人捡到钱、耍猴、摆棋局、打架、聚众赌博等。
很多犯罪分子就是这样设局然后实施做案的。 18、快到家门时,发现有人跟过来,此时不要立刻进家门,最好快脚步跑到人多较亮之处,甚至可以随便找个路人说话假装认识,以吓退歹徒。
19、若在暗巷内被跟踪,可踢路边停放的车辆,让车辆警报器大响,以吓退歹徒。 20、经常查看公寓走廊、电梯、楼梯间的灯光照明是否有损坏故障,如有问题,及时报修。
21、在路上或公车上被陌生男子性骚扰,可大声叫喊“变态、色狼!”伸出您的纤纤玉手,瞅准他的脸,狠狠地给他一巴掌!不要因为人多而敢怒不敢言或者觉得难为情,必要时可请旁人协助扭送警局。 22、尽量不要接受街头派发的传单或宣传资料(可能被有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预先喷上麻醉性药物),特别是在独自外出时,尤其要警惕。
23、万一误接了上述资料,并感觉身体不适,请立即向就近的警察求助,尽快就医。切忌硬撑,一旦晕倒,后果不堪设想。
24、与陌生人约见,见面时要进行身份确认。如互相打手机尝试,或者要求提供身份证明。
不要因为是老乡或者朋友介绍的朋友,而感觉要求不妥。 25、不要在公共场所,和一个初次见面或者认识不深的人一起离开。
26、不知道对方的为人、姓名、公司(家里)电话、地址时,不要轻易和对方约会。尤其在现在的信息化社会,许多在网络上结识的朋友,在未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便冒险与别人约会,以致发生被抢劫、强奸的后果,此类现象并不鲜见。
27、注意您打的IC电话,有些可能被做了手脚。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去打公用电话。
同时,在通话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密,别被别有用心的人偷听。 28、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帮助,更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吃请,也不要随便帮助别人。
此点似乎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标准,但为了个人的安全,请三思而后行。 29、收到短信息:“请注意:我们将连续六小时内不间断地拨打您的电话,请做好心理准备。
您可以选择关机,谢谢!”或者“我们将在六小时内连续不停拨打您的电话,您可以选择关机。”若问对方,对方却保持缄默或者说是做什么测试,让机主最终不堪忍受,关机。
此时,犯罪嫌疑人可能打电话到机主家里谎称机主突发事故正在抢救,要求立即汇款多少钱到某某帐号,从而进行诈骗、要挟。当您碰到类似的事情时,请不要慌张,您可以在电话中主动揭穿犯罪嫌疑人的伎俩,以免对方心存幻想而不断来电骚扰,并立即打电话给自已的亲友,告之此类事件的真伪,提醒亲友切勿上当受骗。
30、不要只把各类联系方式只保存于手机里,最好在手机之外,置备一个《电话号码本》,以防手机丢失后难以联系亲友。 31、牢记单位24小时应急求助电话,并告知您的家人,任何有需要时均可电话求助。
32、及时更新自己在《电话号码本》中的记录,包括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单位信息,甚至家人相关信息。 33、被歹徒攻击时,尽可能利用身边的物品如发夹、高跟鞋跟、笔等不。
防骗(绝大多数);防侵害(精神上的和身体上的);
防火防盗妨师兄!
大学生 人身安全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其次安全需求中将人身安全排在第一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的身心、生命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安然无恙。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生命安全,是大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大学生人身安全是保障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是安全保障的责任主体。但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人身安全的案件频频发生,如2014年的暑假接连发生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心智逐渐成熟,但是关键时刻仍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一)安全素养低
现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备受家庭的关心爱护,自理能力差,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般的校园里,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而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其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对不法分子侵害手段的残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受诱惑,易受上当受骗;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侵害预见性不够,当受到外来的侵害时,无法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面对复杂客观的治安形势,防范观念差,导致学生的安全素养普遍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安全教育程度不够
我国各大高校大多都没开设专业安全课程,学生没有得到专业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学生家长将学生送入大学,认为学生的人身安全由学校一概负责,忽视了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及家庭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形成良好氛围,大多停留在口头理论教导,不深入,使得学生缺乏实际所需的安全知识。许多情况下,当事故、案件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人身生命安全时,不仅没有保持一定的警惕,甚至视若惘闻。
安全监督“六查”::(1)查思想;(2)查制度;(3)查措施;(4)查隐患;(5)查整改;(6)查效果。
安全管理与行业管理“七挂钩”::(1)安全管理与核发审验水陆运输经营许可证;(2)与评审客货运输企业资质等级;(3)与核发审验水陆运输证;(4)与审批新增营运车(船);(5)与审验水陆运输线路:(6)与核发审验驾驶员准驾证(船员适任证书);(7)与评审车站等级挂钩简称"七挂钩"制度。 五不出站制度::(1)行驶证、驾驶证、准驾证、道路运输证、线路标志牌、超长客运派车通知单不全或不合规定不出站(2)车站对报班客车的制动、灯光、转向、雨刮器、传动系统现场例检不合格不出站;(3)酒后驾车或超长夜班客车驾驶员不足两人的不出站;(4)车辆超高、超载不出站;(5)气候恶劣不宜行车不出站; 何为“三品”::易爆、易燃、易腐蚀危险品。
把好“五关”::(1)运输市场准入关;(2)驾驶员资质审查关;(3)车辆检验关;(4)车站"五不出站关";(5)车站"三品"检查关。 何为“反三违”::(1)反违章操作;(2)反违章指挥;(3)违反劳动纪律。
安全考核“五项指标”::(1)道路运输事故率;(2)死亡率;(3)受伤率;(4)经济损失率;(5)道路源头死亡率。 “三无”船舶::(1)无船名船号;(2)无船舶证书;(3)无船籍港。
企业安全工作“五落实”::(1)机构;(2)人员;(3)职责;(4)经费;(5)装备。 “五不出港”::(1)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港航规章的不出航;(2)不适航或者不适拖的不出航;(3)发生交通事故后手续未清不出航;(4)未向主管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交付应承担的费用,也未提供适当的担保的不出航;(5)有妨碍交通安全的情况不出航。
反“三超”::超速、超载、超时疲劳驾驶。 “三不伤害”::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三单一证”::报修单、过程检查单、竣工单、汽车维修出厂合格证。 “五检查”::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检查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情况;三、对汽车客运站的安全检查,要重点抓住"五不出站"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三品"检查情况和防范火灾情况,对上述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客运站,运管部门要派人蹲点,督促整改;四、对营运车辆的安全检查,重点要检查车辆技术状况是否完好,是否建立了完整的车辆技术档案,是否坚持了车辆例保制度,对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车辆要坚决停运;五、要严格准驾资格认证和准驾证的发放,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要对企业在岗人员的准驾资格进行一次清查,要坚决贯彻省府关于驾驶不足3年,安全行车不足5万公里不得开客车的要求,重新审查准驾资格。
“五集中”::"车籍、户籍、驾驶证籍、准驾证籍、保险证卡"由企业集中管理。 “五统一”::统一劳动人事管理、统一生产指挥调度、统一车辆技术维修管理、统一安全统筹保险管理、统一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质量管理。
“五相符”::服务单位、道路运输证、线路牌、车门徽、从业资格证相符。 客运车辆“五定”安全管理::定线路、定车辆、定驾驶员、定车辆维修检查负责人和定运行安全监督责任人。
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三抓一突出”::抓基础、抓源头、抓落实、突出重点。
安全监督“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 新改扩建项目与主体工程必须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内河交通安全管理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 水上交通事故::是指船舶、浮动设施在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碰撞、触碰、触礁、浪损、搁浅、火灾、爆炸、沉没等引起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直接领导责任者::是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自己应管的工作或应由其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负次要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一般领导责任者::是指对下属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失察或发现后纠正不力,以致发生重大事故,对造成的损失负一定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
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直接责任者的行为有直接关系而造成财产毁损的实际价值。 直接经济损失数额::是指到立案时为止的实际损失数额。
安全管理十项制度::安全工作职责;安全活动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