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基本常识》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填空题:1、人体触电有__电击___和__电伤___两类。
2、人体触电的方式主要分为____直接接触触电___和____间接接触触电____另外,高压电场、高频磁场、静电感应、雷击等也能对人体造成伤害。3、间接接触触电包括了_____跨步电压触电_____、_____接触电压触电_____等。
4、决定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有_电流的大小_、_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_、_通过人体的途径_、_电压高低_、_电流频率_、_人体状况_。5、成年男性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_1.1_mA,成年女性约为_0.7_mA。
6、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称为_摆脱电流_,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为_16_mA,成年女性约为_10_mA。7、在较短时间内引起触电者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_致命电流_,一般通电1s以上,_50_mA的电流就足以致命。
8、电流通过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致人死亡,以下电流路径,最危险为_C_,次危险的是_A_,危险性最小的是_B_。A.右手到脚 B.一只脚到另一只脚 C.左手到前胸9、_30~300_HZ的交流电对人体危害最大。
10、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大地作电气连接,称为_保护接地_。它主要应用在_中性点不接地_的电力系统中。
它的原理是利用_并联电路中小电阻强分流_的作用。11、在中性点不接地的380/220V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d小于等于_4_Ω。
12、大接地短路电流(其值大于500A)接地电阻一般不超过_0.5_Ω。13、把电气设备平时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中性线连接起来,称为_保护接零_。
它主要应用在_中性点直接接地_的电力系统中。14、漏电断路器是一种高灵敏的控制电器,它与空气开关组装在一起,具有_短路_、_过载_、_漏电_、_欠压_的 保护功能。
15、常用的屏护装置有_遮栏_、_栅栏_、_围墙_、_保护网_。16、同杆架设多种线路时,线路从上到下架设的顺序为_2,3,1_。
1.通信线路 2.高压线路 3.低压线路 17、新标准下,我国交流电路三相线分别采用_红_、_黄_和_绿_颜色标示。18、绝缘性能主要性能为_电气性能_和_耐热性能_。
19、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有_Y_、_A_、_E_、_B_、_F_、_H_、_C_。20、触电事故一般具有_多发性_、_突发性_、_季节性_、_高死亡率_等特点。
21、对触电者进行简单诊断,其实施的方法步骤为:1_将脱离电源的触电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将其仰卧,松开上衣和裤带_。2_观察触电者的瞳孔是否放大_。
3_观察触电者有无呼吸存在,摸一摸颈部的颈动脉有无搏动_。22、“假死”症状的判定方法为_看_、_听_、_试_。
23、对于_“胸外心脏挤压法”_的触电者,我们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24、对于有心跳而呼吸停止的触电者,我们应采用_人口呼吸_。
25、触电急救的要点是:_抢救迅速_和_方法得当_。26、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可用_拉_、_切_、_挑_、_拽_、_垫_五个字概括。
二、判断对错1、安全用电是衡量一个国家用电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触电事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
( √ )3、由于城市用电频繁,所以触电事故城市多于农村。( * )4、电灼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属于电伤。
(√ )5、跨步电压触电属于直接接触触电。( * )6、两相触电比单相触电更危险。
(√ )7、0.1A电流很小,不足以致命。(* )8、交流电比同等强度的直流电更危险。
( √ )9、在任何环境下,36V都是安全电压。( * )10、因为零线比火线安全,所以开关大都安装在零线上。
( * )11、为使触电者气道畅通,可在触电者头部下面垫枕头。( * )12、如果救护过程经历了5小时,触电者仍然未醒,应该继续进行。
(√ )13、触电者昏迷后,可以猛烈摇晃其身体,使之尽快复苏。(* )14、电气设备必须具有一定的绝缘电阻。
(√ )15、胸部按压的正确位置在人体胸部左侧,即心脏处。(* )16、当触电者牙关紧闭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 )17为了有效地防止设备漏电事故的发生,电气设备可采用接地和接零双重保护。(*)18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员应采用双手操作,保证受力均匀,帮助触电者顺利地脱离电源。
( *)19、由于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可用干燥的模板垫在触电者身下,再采取其他办法切断电源。( √)20、抢救时间超过5小时,可认定触电者已死亡。
( *)三、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在以接地电流入地点为圆心,( D) m为半径范围内行走的人,两脚之间承受跨步电压。A、1000 B、100C、50 D、202、50mA电流属于(C )。
A、感知电流 B、摆脱电流C、致命电流 3、在下列电流路径中,最危险的是 (A )。A、左手—前胸 B、左手—双脚C、右手—双脚 D、左手—右手4、人体电阻一般情况下取 ( C)考虑。
A、1-10Ω B、10-100ΩC、1kΩ-2kΩ D、10kΩ-20kΩ5下列图示,三孔插座(正向面对)安装接线正确的是 D 。 A、B、C、D、6下列导体色标,表示接地线的颜色是 D 。
A、黄色 B、绿色C、淡蓝 D、绿/黄双色7、检修工作时凡一经合闸就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断路。
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临电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实施
2、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做到一级、三级配电箱配置漏电保护器;三级配电箱应一机、一箱、一闸、一锁、一漏保。设备或设施应有避雷防护措施。
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3、配电箱接地保护
塔吊、脚手架防雷接地
配电箱接地设施
4、漏电保护器
电工应每日检查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线路。做好日常检查记录(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临电日常管理资料每周由项目经理审核认可。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1 用电组织设计的安全资料; 1.2 修改用电组织设计的资料; 1.3 用电技术交底资料; 1.4 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1.5 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 1.6 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 1.7 定期检(复)查表; 1.8 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
2、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其中“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可指定电工代管,每周由项目经理审核认可,并应在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3、临时用电工程应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时,应复查接地电阻值和绝缘电阻值。
4、临时用电工程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期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临电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后实施2、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做到一级、三级配电箱配置漏电保护器;三级配电箱应一机、一箱、一闸、一锁、一漏保。
设备或设施应有避雷防护措施。三级配电二级保护3、配电箱接地保护塔吊、脚手架防雷接地配电箱接地设施4、漏电保护器电工应每日检查配电箱、漏电保护器、线路。
做好日常检查记录(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临电日常管理资料每周由项目经理审核认可。
安全用电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 安全用电技术措施1、本工程选择TN-S供电系统。 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
它的优点是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
在供电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2、设置漏电保护器(1) 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至少应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的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做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
(2) 开关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做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安装漏电保护器。(3) 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
(4)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与0.1s.3、电气设备的设置应符和下列要求(1) 配电系统应设置室外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实行分级配电。
(2) 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宜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3) 开关箱应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
开关箱应“一机一闸一箱”,每台用电设备应有自己的开关箱,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4) 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米,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米。(5) 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
不得装设在有严重损伤作用的烟气、蒸汽、液体及其它有害介质中。也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侵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
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其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6) 配电箱、开关箱安装应要端正、牢固,移动式的箱体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3米,小于1.5米。移动式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下皮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6-1.5米。
配电箱、开关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铁板的厚度应大于1.5mm.。(7) 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
4、电气设备的安装(1) 配电箱内的电器应首先安装在金属或非木质的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然后整体紧固在配电箱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应做电气连接。(2)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的位置紧固在安装板上,不得倾斜和松动。
并且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离应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3)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应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应与保护零线接线端子板分设。
(4)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应严格执行临电图纸的标示截面。连接线应使用截面不小于2.5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导线接头不得松动,不得有外漏带电部分。(5) 各种箱体的金属构架、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箱内电器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做保护接零,保护零线应经过接线端子板连接。
(6) 配电箱后面的排线需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用卡钉固定在盘板上,盘后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出适当余度,以便检修。(7) 导线剥削不应伤线芯过长,导线压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线端子(有压线孔者除外)。
如必须穿孔用顶丝压接时,多股线应涮锡后再压接,不得减少导线股数。5、电气设备的防护(1)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2) 施工时各种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当外电线路的电压为1KV以下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1-10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6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35-110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8m。
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米。(3)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外电线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6米;外电线路电压为1-35KV时,最小垂直距离为7米。
(4) 对于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时,施工现场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增设屏障、遮拦、围拦或保护网,并要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在架设防护设施时应有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
(5) 对于既达不到最小安全距离,又无法搭设防护措施的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必须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6、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 施工现。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1 用电组织设计的安全资料; 1.2 修改用电组织设计的资料; 1.3 用电技术交底资料; 1.4 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1.5 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 1.6 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参数测定记录表; 1.7 定期检(复)查表; 1.8 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
2、安全技术档案应由主管该现场的电气技术人员负责建立与管理。其中“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可指定电工代管,每周由项目经理审核认可,并应在临时用电工程拆除后统一归档。
3、临时用电工程应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时,应复查接地电阻值和绝缘电阻值。
4、临时用电工程定期检查应按分部、分期工程进行,对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应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建筑工地临时系统配置需注意以下几点 :
1.接地系统的选择与等电位连接
2.配电室(总配电箱)总开关的选择
3.配电箱、开关箱及漏电开关的配置选择
4.设置配备二次触电保护器的电焊机专用配电箱
根据建筑物的用电指标,可用公式计算建筑物的用电量,即
S=KA*10-3
S—— 建筑物的用电量,kV·A;
K—— 单位建筑面积指标,V·A/m2;
A—— 建筑面积,m2。
任何一个建筑工地,即使电气安全技术的特殊场所,又是具有特殊电气危险的场所,因此,不得不重视施工工地临时用电的系统配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9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