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长带孩子到游泳场地消夏健身,孩子游泳安全知多少 炎夏游泳,本是一件令人乐此不疲的事情,但每年因游泳而出现的险情也不可忽视。
在游泳中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安全知识呢? 不要用鼻子吸气 游泳时用鼻子吸气,最容易引起呛水。孩子下水前,家长要向孩子讲清楚这一问题,以引起孩子的警觉。
如果呛了水,首先要张大嘴,做深呼吸,哪怕喝上几口水,也一定要张大嘴,而不能用鼻子喘气。孩子往往对喝水有恐惧感。
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宁可多喝几口水,也不能呛一口水,世界游泳冠军有时难免在池中也喝口水。付教练指着在游泳池中初学游泳的孩子们对记者说,你看,初学游泳很容易闭着嘴游泳,尽管教练三番五次地强调要张着嘴游,孩子们还是不习惯。
不要在游泳池四周打闹 游泳池的四周大多是马赛克地面,游泳的人在上面来回走动,留下了许多水,因此地面很滑。孩子们好动,常在上面跑着追逐打闹,一旦摔倒,就会出现危险。
切勿倒着身子跳水 有的孩子喜欢在池边倒着身子跳水,认为很刺激,但殊不知这里面却隐藏着险情。据付教练讲,孩子倒着身子跳水,身体稍微一斜,下嘴巴很容易碰到池边磕破下巴。
还有的孩子转着身子跳水,若不注意,也会出现险情。有的孩子则头朝下扎猛子,认为很好玩;可有的泳池水不深,有的孩子用力又猛,为此头触池底碰破头者也时有发生,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防止腿抽筋 孩子初学游泳,心存恐慌,加上水凉,泡在水里时间一长,就有可能腿抽筋。这个时候家长与孩子都不要太过紧张,要立即让孩子停止游泳,仰面浮在水面上。
据付教练讲,有效地防止抽筋的方法之一是在游泳前做好准备工作,准备活动包括头、颈、双肩、双臂、腰腿、手、脚的关节都要活动开。有时家长还可以先在孩子的四肢泼点水,让孩子逐渐适应水温,然后再下水游泳。
还可以预先喝点淡盐水。 不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 孩子年龄过小,对安全少有概念。
尽管家长讲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还是因水而玩,忘记了家长的忠告。所以孩子游泳时,家长必须随时留意,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即使孩子学会了游泳,或者所在的区域看起来比较安全,家长还是最好时时将视线放在孩子身上,这样,才能在察觉到情况不妙时立即采取行动。 防孩子耳痛耳鸣 孩子游泳时如果耳朵灌进水去,则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腿单脚跳;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左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左边,右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右边,然后迅速将手挪开,水就会被吸出来。
此后再用消毒棉签送入耳道内将水吸出即可。 防孩子恶心呕吐 孩子游泳时由于鼻子呛水、喝进水、疲乏劳累、情绪紧张,有的会造成一时性的反胃,应及时上岸,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或服几粒人丹。
不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游泳 尽量不让孩子到江、河、湖、海及水库里游泳,每年都有因孩子单独在这些地方游泳而被淹死的悲剧发生。这些地方的水看似平静,可是由于水下暗藏漩涡,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涡卷走。
如果要去这些地方,也务必要有家长相伴,并带上浮漂等安全装备。在海中游泳,最好沿着海岸线平行游,游泳技术不佳和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
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地方游泳更要小心,如果水下有障碍物的话,撞上硬的东西或被水下之物缠住就会出现危险。 十一、游泳遇险后的自救 游泳中常会遭遇到的意外是抽筋、疲乏、漩涡、急浪等。
掌握一定的自我救护技术,可以排除险情或争取时间等待他人救护。 游泳中遇到意外事故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自我救护,实在不行时,发出呼救信号,以便及时得到同伴或救护员的帮助与救护。
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自我救护方法: 水中抽筋自救法 抽筋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和大腿,有时手指、脚趾及胃部等部位也会发生。抽筋原因主要是下水前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各器官及肌肉组织没活动开,下水后突然做剧烈的蹬水和划水动作,或因水凉刺激肌肉突然收缩而出现抽筋。
游泳时间长,过分疲劳及体力消耗过多,在肌体大量散热或精神紧张,游泳动作不协调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抽筋。 ·游泳时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
·若因水温过低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则可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
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进承山穴或委中穴,进行按摩。 ·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
如单手抽筋,除做上述动作外,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 ·上腹部肌肉抽筋,可掐中脘穴(在脐上四寸),配合掐足三里穴,还可仰卧水里,把双腿向腹壁弯收,再行伸直,重复几次。
·抽过筋后,改用别种游泳姿式游回岸边。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式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水草缠身自救法 江、河、湖、泊靠近岸边或较浅的地方,一般常有杂草或淤泥,游泳者应尽量避免到这些地方去游泳。如果不幸。
做到以下条件: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不要去陌生的地方游泳
2、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3、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4、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5、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6、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四、岸上急救溺水者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一、填空(40分)
1、必须在( )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同伴不是( ),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 )不要去游泳。最容易发生( )、( ),危及生命。
3、不擅自( )游泳;不到( )游泳;不在( )下江河、池塘等水域戏水玩耍。
4、恶劣天气如( )、( )、( )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5、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 )。
6、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 )。
7、游泳安全“七不教育”是不( ),不( )游泳,不( )游泳,不( )游泳,不( )游泳,不( ),不(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24分)
1、溺水者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而死。( )
2、失足落水后,放松身体,头部后仰。( )
3、学生可以游泳,相互比一比谁潜水的时间更长。 ( )
4、有人溺水,立即呼救,就地取材,寻找棍棒,投向落水者。 ( )
5、游泳过程中,应该互相关照,互相关心,而不要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他,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
6、溺水者上岸后,仰卧,按压腹背部。( )
7、发现伙伴溺水,勇敢下水施救。( )
8、游泳时,可以先下水适应,不适应再上岸。( )
三、简答(33分,合理发挥3分)
1、在游泳中,发生抽筋,一般怎么处理?(15分)
2、发生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10分)
3.如何提高安全意识,珍爱宝贵生命?(8分)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成年人 成年人 2、不适、抽筋、昏迷,
3、与同学结伴;无安全保障的水域;上下学途中
4、暴雨、暴风、雷电5、游泳。6、不能下水游泳 。
7、准私自下水游泳,擅自与同学结伴,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到无安全设施水域,到不熟悉的水域泳,到水边玩耍嬉戏,盲目下水施救。
二、判断
1、( √ )2、( √ ) 3、( * )4、( √ )
5、( √ )6、( √ )7、( * )8、( * )
三、简答
1、答:(1)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应心平静气,及时呼人援救。(2)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抽筋)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4)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和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5)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2、答: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拨打110,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这也是我们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的道理。
3、答:如: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火、防电、防止他人诱骗、注意饮食卫生等方面作答。
预防溺水安全知识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四、同伴溺水后如何急救?
万一同伴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五、岸上急救溺水者方法: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者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呛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并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去医院。
小学生安全知识 :防溺水安全知识
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防溺水安全知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扩展资料: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1、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溺水儿童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游泳,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
然而,不做好准备、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遇到意外时慌张、不能沉着自救,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防溺水安全知识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不要去陌生的地方游泳
2、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3、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4、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5、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6、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四、岸上急救溺水者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防触电:
1、家里各种电器的插头不要随便拔出与插入,防止触电的事故发生。
2、帮助家庭搞清洁的时候,要小心谨慎,不用湿布抹开关、电灯、光管和家用电器。
3、遇到电路故障,发生断电情况时,一定要告知家长,千万别自己动手修理。
4、不用湿手扳开关、换灯泡,插、拔插头。
5、损坏的开关、插销、电线等应赶快修理或更换,不能将就使用。
6、电气设备不要乱拆、乱装,更不要乱接电线。
7、移动台灯、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时,必须先断开电源,然后再移动。
8、上房晒东西时,注意别碰房上的电线,以免触电。
9、加重安装合格的漏电保护开关,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各种家用电器。
防溺水常识 暑假期间,青少年儿童溺水身亡事故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作为学校家长,如何预防青少年溺水已显得尤为重要。了解一些预防溺水常识,就很有必要了。
一、游泳安全要点: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肢体抽筋;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一标记,留意自己是否被冲出太远,及时调整方向,确保安全。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法: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1.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2.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3.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四、溺水急救:溺水后急救方法有: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五、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六、夏天游泳注意事项:1.饭后、饮酒不宜游泳;2.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3.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水温太低、太凉不宜游泳;4.游泳时禁止与同伴过分开玩笑,不要随兴下水,特别是野外;5.风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游泳,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浅、人多不可跳水;6.要在有救生员及合格场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运动,下水的装备要带全,一定要带泳镜;7.水中切忌慌、乱,如遇抽筋,请保持冷静,改用仰漂,平日有机会就参加心肺复苏术训练及水中自救训练,如遇人溺水,没有把握不应下水救人,可一面大声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树枝、绳索、衣服或漂浮物抢救;8.露营、钓鱼、野外活动如靠近水边时,应严防小孩意外落水,海边或户外游泳要防止晒伤及脚底刺伤。七、如何防溺水: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
望采纳!(花了我文库15财富值!) 学校防溺水安全就教育知识竞赛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温馨提示:不会游泳者,切勿下水游泳! 一、游泳小常识 (36分) 1、必须在( )带领下去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
如果你的同伴不是( ),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 )不要去游泳。
最容易发生( )、( ),危及生命。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 )、( ) 的情况下,不可以立即下水,否则容易引起( )、( )等。
4、恶劣天气如( )、( )、( )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5、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 )。
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 )米,并且水下没有( )、( )……。以( )先入水较为安全。
7、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 )。 二、判断(25分) 1、溺水者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而死。
( ) 2、当发生溺水时,可以将手臂上举乱扑动。 ( ) 3、学生可以潜泳,相互比一比谁潜水的时间更长。
( ) 4、夏天太热,吃完中饭后立即去游泳,消暑解热。 ( ) 5、游泳过程中,应该互相关照,互相关心,而不要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
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他,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 ( ) 三、简答(20分) 1、在游泳中,发生抽筋,一般怎么处理? 2、发生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四、溺水岸上急救,我也会!(19分) 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岸上的急救是挽救溺水者生命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开展岸上急救呢?请博学的你给同学们详细解释一下吧! 戴桥小学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知识竞赛试卷 姓名 年级 得分 中小学生游泳和防溺水安全常识 (一)中小学生游泳“十六忌” 1.忌饭前饭后游泳。
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也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2.忌剧烈运动后游泳。
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体温急剧下降,会使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3.忌月经期游泳。
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 4.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都不宜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5.忌长时间曝晒游泳。
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荫的地方休息,或披上浴巾,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6.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水温通常比体温低,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抽筋等不适。
7.忌游泳后马上进食。游泳后宜休息片刻再进食,否则会突然增加胃肠负担,久之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8.忌游泳时间过久。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 第一期:入水后,受冷的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肤色苍白; 第二期:在水中停留一定时间后,体表血流扩张,皮肤由苍白转呈浅红色,肤体由冷转暖; 第三期:停留过久,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
总之,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9.忌有癫痫史游泳。
患有癫痫病者,如果在游泳中突然诱发,就难免遭遇“灭顶之灾”。 10.忌高血压患者游泳。
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 11.忌心脏病患者游泳。
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冠心病、较严重心律失常等患者,对游泳应“敬而远之”。 12.忌中耳炎患者游泳。
不论是慢性还是急性中耳炎,因水进入发炎的中耳,等于“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导致颅内感染等。 13.忌患急性眼结膜炎游泳。
该病病毒,特别是在游泳池里传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在该病流行季节,即使是健康人,也应避免到游泳池内游泳。
14.忌某些皮肤病游泳。如各个类型的癣,过敏性的皮肤病等,不仅诱发荨麻疹、接触皮炎,而且易加重病情。
15.忌酒后游泳。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
酒精能抑制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妨碍体内葡萄糖转化及储备,从而发生意外。 16.忌忽视泳后卫生。
泳后,应立即用软质干巾擦去身上水垢,滴上氯霉或硼酸眼药水,擤出鼻腔分泌物。如若耳部进水,可采用措施将水排出。
之后,再做几节放松体操及肢体按摩,或在日光下小憩15-20分钟,以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劳。 (二)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除江、河、湖、海、溪边之外,水池、排污渠、窨井、采石坑(洞)、粪坑、蓄水池、鱼塘(池塘、虾池)等都可能因学生玩耍或游泳而发生溺水事故。
2.必须在家长、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