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消防知识火场的逃生方法 1、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应果断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2、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
3、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 4、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窒息。
为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因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毒烟伤害的最佳方法。
另外,可以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5、高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
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6、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
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7、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
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一、燃烧的条件和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称为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必要条件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得物质称可燃物。
(2)氧化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得物质称为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4)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链式反应。
2、燃烧的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氧气含量。
(3)一定的点火能量。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二)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GB5907-86) (三)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为A、B、C、D四类(GB4968-85) 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二、灭火器的类型及灭火范围、使用方法 (一)灭火器的类型及灭火范围 灭火器的种类很多,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泡沫、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酸碱、清水等。 目前常用的灭火器有各种规格的泡沫灭火器,各种规格的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卤代烷(1211)灭火器等。
泡沫灭火器一般能扑救A、B类火灾,当电器发生火灾,电源被切断后,也可使用泡沫灭火器进行扑救。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则使用于扑救B、C类火灾。
可燃金属火灾则可使用扑救D类的干粉灭火剂进行扑救。卤代烷(1211)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带电电器设备和精密仪器以及机房的火灾,这种灭火器内装的灭火剂没有腐蚀性,灭火后不留痕迹,效果也较好。
一般手提式灭火器其内装药剂的喷射灭火时间在一分钟之内,实际有效灭火时间仅有10至20秒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否则不仅灭不了火,还会贻误了灭火时机。 必须指出的是,发生火灾后,使用灭火器及时地扑救初起火灾,是避免火灾蔓延、扩大和造成更大损失的有力措施。
同时,一旦发现火警,也应立即向消防部门及时报警,万万不可指望灭火器扑灭火灾而不向消防队报警,因为灭火器的扑救面积和能力是有限的,只能适应扑救初起的火灾。火灾发生后,一般蔓延都比较快,推迟了报警时间,贻误了灭火战机,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 , 由具有灭火效 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
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 , 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 , 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 Bc 干粉灭火剂 和 ABC 干粉两大类。
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
饭店消防培训基本常识 一、灭火和燃烧常识: 1、火灾:火灾就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2、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3、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包括: ⑴控制可燃物,以难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的。
⑵隔绝空气,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的设备中进行。 ⑶消除着火源。
⑷阻止火势蔓延,在建筑物之间筑防火墙,设防火间距,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灾扩大。 4、灭火方法,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使燃烧游离基消失,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现行灭火基本方法有四种: ⑴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
火场上的破拆就属于这种方法。 ⑵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
水就是一种具有很好冷却效果的灭火剂。 ⑶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泡沫灭火的主要作用就是窒息。 ⑷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
卤代烷灭火剂和干粉具有抑制灭火作用。 二、发生火灾时,如何报警 我店的内部报警电话是"2119",当发生火灾时服务员要及时拨打内部报警电话报警,监控中心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切断着火源电源。
义务消防员要积极配合酒店保安员扑灭初起火灾。当火势蔓延,火情恶化时,要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拨打电话时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⑴说清楚起火单位的详细地址,具体起火部位; ⑵起火单位燃烧物质的性质,如:油、电或棉织物等; ⑶火势的大小; ⑷报警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例如: 三、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与维修保养。 1、使用 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应在距燃烧物3-5M处左右进行。
操作者应先将灭火器上下摇动几下,再将开启压把上的保险销拔掉,然后一只手握住喷射软管前喷嘴根部,(4公斤的干粉灭火器要先解下出粉筒)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下压,干粉即可喷出灭火,当干粉喷出后,迅速对准燃烧火焰的根部喷射。灭火时要迅速彻底,不要遗留残火,以防复燃,如:燃烧物为液体,灭火时不要冲击液面,以防液体溅出,给灭火带来困难。
2、维护保养 ⑴干粉灭火器必须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各连接部件要拧紧,喷嘴要堵好,以防干粉受潮结块。 ⑵存放期间应避免日光爆晒和火烤,以防钢瓶中的二氧化碳因温度升高使压力增大而漏气。
⑶每年要检查一次筒内粉末是否结块充足,用完后应重新装罐和充气。 四、部门存在的火灾隐患: 房务部客房:装饰、装潢材料及物品配备以棉织化纤为主,着火点低,极易被烤着燃烧;布草房的布草多,更要特别注意引起火灾。
主要火源是烟头,服务员要特别注意,及时发现并熄灭。房间内床头及插座的线路是否完整。
有无破损或漏电,要及时检查。 整个酒店的装潢都是可燃物,虽进行了防火处理,但在平常的工作中仍要十分注意,尤其是各处烟头和电线线路问题更为重要,各部门要有专职人员对此进行日常检查,客房内的地毯、房间内的电线插座处,更要加大检查力度。
五、如何进行自救逃生: 1、树立防范意识; 2、行动要果断,切不可因小失大; 3、为防止或减少吸入有毒烟气,可利用湿毛巾,手绢捂住口鼻等部位; 4、当安全通道被堵住时,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能盲目往下跳,做好防范措施,等待求援。 六、如何疏散客人: 一旦发生火灾,工作人员必须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保证安全疏散客人,切忌慌张,要做好分工工作,确保迅速完成疏散工作。
1、首先立即通过消防广播通知客人,并用合适的语气稳定客人的情绪; 2、尽快打开所有安全出口,采取喊话指路、分头带领或个别抢救等办法动员客人有秩序的疏散出危险区; 3、必要时可派出力量阻截火势,掩护疏散客人; 4、要尽量避免由于疏散的方式方法不当而造成混乱,延误疏散工作; 5、检查是否有客人没接到通知,没听到广播,仍处在危险区域,并尽快将其送到安全地带; 6、疏散顺序为先着火层,次为其上一层,三为其下一层,然后其它层,当人员充足的情况下,最好同时疏散; 7、广播的内容可以是这样:"七楼、八楼、六楼客人请注意!请注意!我店七楼发生火灾,为了您的安全,请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迅速撤离!迅速撤离!请不要走电梯,不要慌张!"。
酒店员工一定要加强消防意识,懂得消防“两知三会” 的常识 一、知防火常识 通过对其它酒店火灾的主要起火原因和部位的了解,要求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每天要检查本区域的防火安全,多注意插销板、线路等,及时发现隐患,有异味、烟味立即上报。
客房里常见的火灾起因有哪些? (1)乱扔未熄灭的烟头、火柴梗,引起地毯沙发、衣服等可燃物起火。 (2)宾客酒后在客房内吸烟,不慎引起被褥或窗帘等可燃物起火。
(3)宾客睡觉前在床上吸烟不慎,烟头引起可燃物起火。 (4)客房内使用电饭锅、电炉子、不慎引起火灾。
(5)无限度增加电器设备,引起负荷量超载造成电源短路,引起火灾。 (6)客房内客人所带的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
(7)服务员为方便把未熄灭的烟头吸到吸尘器的蓄尘袋内。 (8)客房内ä½